【摘 要】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要求,大理市自2005年至2013年先后完成八批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较好地解决农村群众及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但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条件等诸多条件的影响,给饮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笔者在总结、分析大理市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就适合的工程措施及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水质;水源保证率;水量;农村饮水安全;措施;建议
概况
大理市位于滇西中部,地处北纬25°25′~25°58′,东经99°58′~100°27′之间,地形为四周高山环抱,中间是洱海和洱海周围的坝区,地势呈山麓向海滨缓倾。境内最高海拔为4122米,最低海拔只有1368米,坝区主要分布在1975-2100米之间,全市国土总面积为1815.28km2,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滇西交通枢纽。大理市总人口为61.25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30.73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0.17%。在农村人口中,坝区人口28.18万人,主要分布在喜洲、湾桥、银桥、大理、下关、凤仪、海东、挖色、上关九个乡镇;山区、半山区人口2.55万人,主要分布在太邑和双廊两个乡镇。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用水安全要求,自2005年至2013年先后下达八批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较好地解决农村群众及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但这些“民心工程”在建设及建后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難和问题,致使工程建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笔者通过总结大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
1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现状
自2005年初至2013年年底,大理市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8件,不同规模的蓄水池66座,打深井7口,提水泵站14处,安装净水设备 2套,每天供水能力20128立方米,敷设不同规格输配饮水管道总长1103.988公里。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解决了全市89个自然村农村人口20.725万人、林场0.2238万人和14所农村完小0.5037万人师生的饮水安全。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根据水利部《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评价指标体系:水质、水量、水源保证率和方便程度,对大理市11个乡镇一个区,101个村民委员会,1085个村民小组的调查材料分析,虽然大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理市农村饮水不同程度仍存在血吸虫病流行性、资源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其中最突出的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基础设施薄弱造成的水量不足。
2.1水质污染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下达资金是按照解决人口的人数统一补助标准执行,下达计划未包含全部人口,建设中全部解决,一些项目由于离取水水源点远或者人口居住分散,造成工程建设时受投资限制,在建设上只是低标准地解决“有水吃”,而忽视了“水质净化和配套设施”,大部分集中供水饮水工程没有沉淀、过滤、消毒等设备和措施。有的也仅作简单的沉淀或过滤处理。而分散式供水的取水井,多设在住户的房前屋后其供水水质问题更突出。在部分山区,村庄依托地形,从溪流和山泉引水,兴建集中供水点,水源水质虽然比较好,但没有规范的净化措施,供水水质通常大肠杆菌等指标超标。
(2)随着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为活动的频繁,农业生产、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骤增,加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农药、化肥用量的增加、乱弃土石等,水源环境不断恶化水污染严重,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饮水水质难以保障。
(3)多年来农村养成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随地大小便和大小牲畜放养等,人为地污染水源或破坏供水水体。
(4)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水安全意识缺乏,水源区的环境遭到破坏,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5)血吸虫病危害严重。根据大理市血防站有关资料显示,大理市是血吸虫病重疫区,是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2.2水源保证率问题
(1)大理市境内地势起伏,高山环抱,多年平均降雨量1240毫米。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少雨干旱期,累计降雨量只占全年降雨量的15-20%;每年5月至10月为多雨期,累计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85%,干湿界线分明,旱涝时间明显,其中用水量最大的2~4月降水较少,季节性缺水严重。另外,近年来气候异常多变,加之连续三年大旱、水土流失严重,水质较好的苍山十八溪泉水中部分溪流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一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取水水源点水量发生变化,导致一些地区农村饮用水水量不足,饮水不安全的人口将会比规划的人口增多。(2)近年来工农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现象较为突出,造成了农村饮用水不同程度存在着水源紧缺,形成了部分地区饮用水源得不到保证。(3)在工程修建选择水源时,水源点选择不当。由于当地农民群众不愿意更多投工投劳及受投资所限,为了缩短管线,往往偏向于选择近距离取水,造成水源点水量不足或干枯。(4)在工程修建时,由于投资所限,取水建筑物建设标准低,存在结构形式简单、高程不足、淤积、破损严重等问题,致使工程无法取水,不能满足正常运行的需求。
2.3 水量不达标问题
(1)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不再只满足吃饱穿暖,对居住环境的硬件设施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现有水源供水量的不足,争水现象日益突出。因此,需水量增大,必然存在增加水源,扩大工程规模,完善供水设施,搞好工程配套,才能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2)供水管网建设不达标、破损严重。工程管道开挖深度不足,车辆过往频繁,致使管道破损严重,未能及时修缮,水量严重流失,满足不了正常的需水量。(3)当地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差,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经常出现长时间不关水龙头或者把饮用水用来灌溉农田、菜地等现象,这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人为加重了缺水的程度。
2.4 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农村饮水工程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类别各异,长期以来,形成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的不良陋习,对工程的管理不善,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目前管理暴露出来了诸多薄弱环节:工程建成后没有专人负责运行管理,建筑物损毁、水源干枯等问题没及时修缮;农民群众缺乏缴纳水费意识,收取水费难度大,造成工程出现管理、维修基金欠缺的局面;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3解决措施
为了更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结合大理市实际情况,现就技术、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以下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措施:
3.1工程技术措施
3.1.1水源、水质问题。
(1)水源水量不足时,可采取更换水源或者补充水源来解决。
(2)水源严重污染、水源干枯的工程,应在项目区附近重新选用水源。
(3)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饮水工程,通过增加水处理设施来解决。
3.1.2取水工程。
(1)对于破损程度轻微和一般的取水建筑物,采用修复加固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破损严重的取水建筑物,采取新建的处理方式。新建的取水建筑物应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合理规划水源点,更好地满足取水需求。
(2)工程建成后,应由村委会定期安排村民对取水口及取水建筑物进行清淤处理,以保证取水畅通。
3.1.3供水问题。
(1)对于管道破损的地方,村委会应及时配专人进行更换或修补。(2)对于管道开挖深度不足的问题,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重新开挖、铺设管道。(3)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不配套,且存在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宜采取新建、改建供水设施。(4)大理市坝区内的下关、凤仪、湾桥、喜洲等镇内的各个村民居住点距集镇自来水厂较近,可采用集中供水模式。这几个镇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群众对提高饮用水质的要求十分迫切。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处于水厂不需加压的最佳供水半径之内,在水量满足要求条件下,可依托已有的镇自来水厂,延伸较大范围的供水网络,以乡镇驻地为中心向周边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实行供水厂统一管理和乡镇供水协会的管理模式。采用时要核算水量和水压。避免出现重复取水、争水现象。(5)在水量满足要求条件下,采用一个供水系统同时向多处村、镇供水。如大理、上关、银桥等镇内多个密集村庄统一联网,集中成片形成网络化体系,积极发展联村供水模式,以节省工程投资。充分利用苍山十八溪有利水源及山区地形特点,修建高水位水池来实施自流供水的方式,方便运行和管理,实行乡村供水协会和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模式。(6)人口居住分散的山区、半山区,如太邑乡、海东、挖色、双廊等镇,在无法实施联村供水的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单村供水模式,因地制宜地尽可能把有限的水源进行合理调节,提高水源利用率和供水保证率,实行乡村供水协会或承包租赁的管理模式。
3.2工程管理措施
3.2.1要防治并重、综合治理
水源地保护要与水质处理相结合。加强水源保护,划定保护区,竖立警示标志,切实保证水源安全。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山体绿化造林,严防山林火灾,提高山体森林覆盖率,增强山体涵养水源能力;二是加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三是加强对洱海实施“三取消”和“一消灭”的措施,减轻洱海水富营养化的程度,减少对洱海污染,保护洱海水质;四是搞好城市排污措施,避免大量污水、废水和脏水流入洱海;五是结合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减少钉螺滋生环境,为防治血吸虫病起到良好作用;六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特别是对大理市饮水工程的主要水源地苍山十八溪的保护。对已建工程,采取必要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增加水源保护区的植被,若取河水、沟水为水源点,要制定完善水质检测制度,定期对水质进行化验,防治水源污染和水质变坏,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水源地附近要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禁止垃圾和粪便、废渣等的堆放,防止和逐步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3.2.2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思想意识
耐心的做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宣传工作,让他们明白工程建成后管理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宣传工作要长期不间断的坚持,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要让他们的用水意识从根本上有所转变,这样才能管理好建设好的工程,充分发挥各项工程的效益。
3.2.3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措施
(1)切实加强项目管理,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民心工程,必须严格按工程建设技术规范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严格履行建设管理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坚持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管理合同制和质量终身制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制度。
(2)建管并重,良性运行。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管理办法,积极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工程建成后应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成立用水户协会。遵从“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制定切合实际的工程管理、养护维修、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日常管理工作。
制定有效的水费计征制度,按照有偿供水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坚持按成本依法合理收取水费。水费的收缴和使用要实行规范化管理,用水协会或其他管理机构要加强财务管理,明确水费开支范围,公示水费使用明细,保证水费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以确保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3)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单户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管、自有、自用;联户工程采取民主决策,受益农户自愿组建供水协会,民主讨论制定管护制度,确定管护人员;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采用供水站与用水户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对有一定收益的集镇供水工程借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增强经营管理活力,推行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管理体制推行乡镇供水协会等组织形式,推进民主管理,提高用水户参与水平。
(4)加强对农村供水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供水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保证优质供水服务,为工程良性运行提供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源。
3.2.4水价调控措施
由于大理市贫困人口多、农民收入较低,集中式供水工程普遍没有收取水费,只有少数集中式供水工程、以及近年来新建的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有实行收取水费,而且农村供水水价和水费收取率偏低,水费收取标准:水价按每吨0.20~1.00元不等收取,一般只计取人工工资和电费;按人按月收费的,水价一般也仅按每人每月收取1.00~2.00元。供水价格机制不能真实反映水资源供求关系,不能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数量和用水结构,过低的水价助长了水资源浪费现象,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制约了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供水水价管理政策。应结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发布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要求,及时开展供水成本的测算和审核,对群众生活用水,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水价要保证工程日常运行费、维修费和折旧费,实行保底价、成本价和超额用水水价区别对待、足额收取的政策,使饮水工程实现有偿供水,以水养水,逐步走向良性循環。
4结束语
根据大理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从采取适合的工程措施及加强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牵动着亿万农民的心,望各部门齐心协力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以水养水,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使大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入健康、谐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让人民群众都能喝上干净、安全的水。
参考文献:
【1】刘文朝,赵乐诗等《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要点》,中国水利,2005,(3)
【2】大理市统计年鉴2013年
作者简介:赵凤仙(1979-),女,大理市水利工程管理总站,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造价、河道治理工程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