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作文在教学中,是学生语文的素养集中体现。但每次作文课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冒出这样的一句话来“又要写作文……”。可想而知,作文成为许多小学生最头疼的一件事,学生对作文的态度是厌烦﹑讨厌﹑胡编乱造。久而久之,一提起作文就害怕,把写作文当成是学习中的头等苦差使,作文能力提高就很困难了。照例说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为什么有些学生作文难于起笔,无话可说呢?针对当今作文的这种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易于动笔,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呢?现就谈谈我自己对此所作的初浅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逐渐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需要。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是因为没有东西可写,这就需要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那么,内容从何而来呢?我鼓励学生每天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把自己一天中听到﹑看到﹑做到﹑想到的选择其中有意义的事记下来。因为平时游戏作为小学生主要活动之一,伴随着他们时时刻刻。在游戏中孩子们的心情是快乐的﹑语言是流畅的,让他们游戏后把它写在日记里,就不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了。写作文时才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除此之外,不单从学生原有的兴趣出发,同时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多媒体进入课堂。相机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知识、有趣的或感人的故事﹑童话等等。让学生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了外面世界,从而促进与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如在写一篇表扬稿時,因为当时这种体裁是五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不知如何入手,于是我把学校班级里有关拾金不昧﹑献爱心﹑为周边老人送温暖﹑无名给学校花草树木浇水等场面做成课件重现在学生面前,同学心中除了敬佩之意,同时表示要写一份表扬稿来表扬这些好榜样,那这篇文章让学生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作文在一节课中很容易的解决了。又如学校大队部组织要给灾区小朋友写一封信,他们着手写就不知怎样动笔,不知到底对灾区小朋友说些什么,我同样采取了多煤体,把灾后的一些图片与资料放映出来,看完之后除了泪水之外就是一篇篇交上来的优秀作文,出乎我意料的竟连平时不写作文的学生都在这次习作中表达了自己的心痛和愿望。由此看来。兴趣对写作是如此的重要。
二﹑写作之前,注重培养说话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用几句话说一件事,讲个故事,打个电话,传个通知,说明一幅或一套看过的画,描述观察或参观所见的自然景物或劳动场面,叙述一篇作品内容,介绍一本课外读物,讲述一篇儿童报纸的论文或新闻,直到独立的发言﹑演说﹑报告等都可以是口头作文,并写下来”。同时,文章应该是在想说是才写,是心声的表露,只有当有真情可表﹑有真感可发时,作文才是需要。可见,说话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写作文就是写话。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让学生仿说﹑多说﹑自由说﹑小组说﹑个人说等方式让学生练习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情境﹑表达情感。在人教版课本中每单元习作之前有一个“口语交际”,其实安排“口语交际”就是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一般情况下“口语交际”与“习作”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我很重视利用口语交际说的素材为写打下良好基石。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哪怕仅有一句话,每单元的口语交际都能让学生交流彼此的思想,同时展开讨论。对于说的不具体的同学养成一种习惯就是给予补充。从开始不敢说到最后说的滔滔不绝,从作文写的不具体到最后的具体﹑通顺。如人教版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习作“童年趣事”。首先我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童年都有那些趣事,不到几分钟时间,班级里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可见学生有话可说,自己有故事可讲。这一次采取小组交流,一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到底有趣在哪里,同时我也参与其中分享他们的趣事,并适当及时给予必要的点评,每人说完之后再提笔写就比较容易了。让学生说后再写,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讲者”,又是“听众”。角色的转换,让他们互相沟通,互相启发。
三﹑把作文教学渗透到五彩的生活中去
“生活,作文的源泉”。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仔细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从而,新的内容就从生活中有了发现,让学生紧密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作文成为学生自己生活中的需要和快乐,这种生活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学科作业,更不是负担。而应把习作活动渗透,融于学生的生活中去,使他们可以在愉快的心境下去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减轻了作文的压力,同时,打通作文课和其他学科的通道。创设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与学习空间。通过多种形式的习作深入指导学生的个体生活,增强学生习作的愿望。如在习作“第一次_”,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题目。看看你都第一次做过什么。最后大部分学生习作的题目都源于生活。有《第一次养蚕》《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帮别人》……这些文章中的《第一次养蚕》,小作者写了养蚕的准备﹑过程﹑结果。写的很详细。更多的透露出在养蚕的过程中的困难及通过老师帮助而最终解决了,体现了其中的快乐,其实这种快乐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
四﹑注重大胆的想象,获取写作的灵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大胆﹑无拘无束的想象,并由此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但我们的学生缺少想象力,写出来的作文大多雷同,写出来的作文仅是自己看到的,使读者觉得文章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想象能创造出新的形象,可以使人浮想联翩,使文章更加的充实,主题更加深刻,文章题材更丰富,思路更加广阔。没有想象的作文似乎无味。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想象使静物变动变活了,让学生由眼前的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其他事物,联想到事物的昨天,明天或假设事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什么”等问题。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课文《去太空旅行》,课文要求学生学完课文做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要求在做画的基础上,在学生了解太空的基础上,写一篇同类的作文,大胆想象在太空里游的工具及情景、开发太空建造、怎样建筑等等。由于想象能力不同,他们描绘的太空世界各式各样,多姿多彩。使学生把作文很好的完成了。
因此,作文教学不应封闭于课堂上﹑学校内,应该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丰富﹑充实,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文能力,给学生多创造机会,打开学生的心扉,活跃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