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萍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上来说,教师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要在课堂中创设和谐的氛围,要学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内在潜能的挖掘上说,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自我完善的潜能”;从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来说,教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要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指导和启发、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还应该积极地帮助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再到现象的总结、提炼和应用环节的指导。
在新新课程理念下,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师生间的角色、 创造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驾;教师给与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例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课时,学生在小组找到规律时有的用表演,有的唱歌,有的画画……找到了许多教师都没想到的规律,使小组合作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能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三、增强学生对学科的体验和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例如:在教比长短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操作交流自己比长短的方法,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亲自参与比一比的过程,说出了很多比长短的方法。数学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毫无用处的,而是充满创造的具有生动情感的一门学科。
四、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开展实验、调查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两者的区别在于: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②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了“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继承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符号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的变化。而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独立性”(我能学,我能行,学习是自我的内部精神运动过程)、“独特性”(强调个性的差异)、“体验性”(学习过程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身心、情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质疑性”(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教师只有牢牢地把握这些理念,才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逐步变为现实。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