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惠
【摘 要】随着钢琴教育在中国的普及,技巧训练与乐感培养逐渐失衡,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乐感培养而只注重技巧训练。钢琴教学应该从启蒙阶段开始乐感的培养,包括通过听、唱、想的方式来提高少儿的音乐感觉。
【关键词】钢琴教学;技巧;乐感培养;听;唱;想
随着郎朗、李云迪、王羽佳等中国新一代青年钢琴家在国际上取得越来越多的辉煌成绩,中国钢琴教育开始受到国际古典艺术圈的关注。长期以来,中国的钢琴艺术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下逐步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钢琴艺术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甚至被誉为“技巧强国”。伴随着这些荣誉的同时,也开始有钢琴教育家对当前中国钢琴演奏艺术所存在的不足提出思考:在注重钢琴技巧的训练的同时,是否缺少对音乐理解的培养呢?
一、钢琴演奏中技巧与艺术情感的关系
在戏曲艺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无技不惊人,无情不动人,无戏不服人。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技巧功力与情感艺术表现各自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而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是相互作用、必不可缺的两个方面。没有出色的表演技巧,艺术表现失去载体,成为空想;而脱离了艺术表现的技巧表演,只能成为杂耍,失去艺术的价值。教师一味要求学生高难度技巧的训练,忽略乐感培养。对于钢琴演奏艺术来说,不论演奏中技巧性与音乐性有多么复杂的关系,有一点是没有争议:演奏技术永远都要服从于音乐的需要。所以,在少儿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情感艺术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培养儿童在钢琴弹奏中的乐感
乐感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天赋;另一种是后天训练。
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儿童在钢琴学习中的乐感。
(1)听。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要素。英国音乐心理学家柏西·布克指出:‘听是耳朵的功能,而‘凝神细听则是一种心理功能。所以,学会用心的倾听,是接触音乐的第一步。那么是要听什么呢?在演奏任何一个作品时,演奏者都要反复倾听,包括音高、节奏、力度、和声、复调声部,音色等。处于启蒙阶段的学生,可以分几个步骤来训练他们的听觉能力。首先应该引导他们清楚地听到与和声区分出来的旋律,每一个主题都能清楚地听到它的特点,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声音概念;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听和声,尝试去体会每个和声中包含的色彩,因为和声是作曲家在情感上最直接的表达,往往是决定着旋律的色彩效果。最后,还要特别强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音乐的倾听,在内心形成丰富的想象,在弹奏前就能在内心预先听到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再弹奏出来的音乐一定是富有乐感而又自然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听觉能力就好比锐利的武器。
(2)唱。唱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弹琴中要求学生开口唱是培养乐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弹奏时,应该培养学生跟着旋律哼唱的习惯,在唱不到的音区可以低八度进行模唱。如此长期的训练,学生的音准、音乐感觉会有提高。其次,在模唱的训练中,更是培养学生内心音乐美感的过程。通过歌唱,把内心情感的气息与弹奏的气息紧紧的连接起来,帮助学生将乐句处理得更加合理自然。演奏时跟着旋律哼唱的习惯在许多著名的钢琴大师身上都可以发现,比如在欣赏钢琴大师格伦·古尔德的录音时,就可以发现在他演奏的许多作品中,听到他跟着旋律的哼唱声。
(3)想。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里过程。对于4至10岁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想象力开始从无意的、内容零碎的逐步转变为具有目的性、内容丰富的。对于音乐艺术来说,想象力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帮助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儿童的乐感天赋。在鋼琴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在布置给学生的每一首音乐作品前,让学生闭着眼睛听这首作品。其次,可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具有鲜明形象的音乐,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作品可以用于儿童的音乐欣赏课,比如《彼得与狼》、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等,这些作品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感情色彩。
总而言之,钢琴教学并非技巧训练,而更多应该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与内涵,使学生弹奏出来的音乐富有内容,而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弹琴机器。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教授曾经说过:“教钢琴的目的,是教音乐,而不是手指体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是钢琴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对于钢琴演奏艺术来说,没有艺术美感的音乐更是无法征服听众的。
参考文献:
[1]程民生著.音乐美纵横谈.上海音乐出版社.
[2]彭圣锦著.弹钢琴的艺术.全音乐谱出版社.
[3]周广仁著.如何正确处理弹奏技术与音乐表现的关系.
[4](奥)爱德华·汉斯立克著,杨业治译.论音乐美.人民音乐出版社.
[5]廖家骅著.音乐审美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6](波)约·霍夫曼著,李素心译.论钢琴演奏.人民音乐出版社.
[7]陈琦,刘儒德编.参见《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