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月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回首仰望这三尺讲台,不知不觉已是第九个春秋。伴随着无数的粉笔化成了尘灰,在和无数学生的告别中,我的教育观念也在美术教育教学之路上不断的改变着、成长着……
一、用心解读每一幅童画的真情
徐悲鸿先生曾说过“真情是一切艺术的根源”,大凡从事绘画者也都知道这个道理,即从艺首要有真诚的精神。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家长都应保护和激发每个孩子独特自主的个性,发展属于他们年龄阶段的艺术魅力。
每次的美术展览上都少不了汉森的作品。然而对于这样的荣誉,在汉森爸爸的眼里总觉得是老师在忽悠家长。许多家长会质疑孩子笔下的世界: 歪歪扭扭的房子,飞上天空的鱼儿,绿色的脸蛋等等他们觉得不符合常理、看不懂、不真实的作品,然后得出粗糙、没有绘画天赋等等结论,想用大人已有的经验和权威来规范孩子的一切。其实,每个孩子的脑袋里都有大人无法完全猜透和读懂的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没有大人们固着的刻板和循规蹈矩的思路。千奇百怪,五彩缤纷的童画里,孩子的真情是不惨杂质、不做作的,需要你的用心解读才能挖掘出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或许你可以抽空陪孩子读一下《小王子》《千与千寻》《神奇飞书》等绘本。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艺术大师最终沉淀下来的绘画风格都是返朴归真。如毕加索、齐白石等等。稚拙、童趣,恰恰是最珍贵的。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为何不耐心鼓励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展翅飞翔呢?
二、巧用激将法 尽显“有意识打击”的魅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用对了方法,可以雕琢出一件传世精品。泽宇从小就一直好动坐不下来,能学画画吗?泽宇妈妈担忧的说。看到他那么调皮我起初有些犹豫,但是通过和泽宇简单的闲聊之后,我毅然把他留下。虽然好动,但是泽宇的思维运转非常快,脑袋里充满无数神奇的想法,而且还能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要有意识的指导他肯定能在美術上有所作为。
针对泽宇这样外向、好动的孩子,我有意“打击”他。故意说他不会画画,肯定坐不住、画不好之类的话。泽宇不服,很想证明自己的本事:“老师不要小瞧我,泽宇可是很厉害的。”起初,好动的习惯总是让他不能画出完整的作品,但随着我不断的“打击”、引导和鼓励相结合的作用下,他慢慢的改变了爱动的习惯。泽宇最喜欢的是车,家里的模型车都可以开展览了,我就利用车作为绘画的主题,让他展开一系列的绘画。《我最喜欢的车》重点突出我最喜欢的车的各个部位的特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汽车展览》重点是在小小的画纸上如何展现众多汽车的风采,培养孩子的构图能力;《赛车大赛》则重点放在如何体现赛车的速度等等。最终泽宇的作品《送给老师的车》获得了“世界和平”杯绘画大赛的冠军。泽宇证明了他的能力,也证明了我“有意识打击”的方法是对的。
三、适当转换角色倍增学生自信与质疑精神
传统的教学上,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的言论有着绝对的权威性。教师的“强势”,造成了学生的“弱势”。其实教师适当的示弱也是一种教学艺术。示弱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助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质疑精神。在《跟我一起来》的范画展示环节上,我故意把兔子的耳朵画的很小,还没画完学生就眼前一亮、着急地说:“老师老师你画错了”。我故意表示的很惊讶,真的画错了啊!老师老了,记性不好,忘了兔子的耳朵长什么样的呢,你们能告诉老师吗?学生们哈哈大笑地说,“原来老师也会犯错啊!”并争先恐后地举手,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地增强了。可想而知,还能有哪个学生记不住兔子的耳朵是怎么样画的呢!
低年级的学生总是羡慕老师什么都会画,经常画几笔就追问画的好不好。刚好,由于时间安排不同,我没能和学生一起参观“流动科技展览”,在观展之后,我要求学生教我画展品,孩子兴奋不已,个个都想展示自己的参观成果,他们认真细致的描绘着各自印象最深刻的展品,讲述着如何突出展品特征等。有些学生看我画的和他看到的不大像时,就会表示原来老师比我还不会画,并强烈要求我作更改。于是,《校园科技画展》就水到渠成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着。”师不必贤于弟子,坦诚一些,适当的时候在学生面前示弱,不会降低老师的师道尊严,反而能赢得学生的敬重。
伴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美术课程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面对人文化、生活化的新课程,作为一个美术老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功能,体现美术课程的价值。让我们给学生的成长加上一双美育的翅膀,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