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儿挫折教育的启示

2015-07-04 02:19胡备张亚南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日挫折教育幼儿

胡备 张亚南

【摘 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既会有愉悦的成功,也会遇到各种挫折。面对挫折时,大人应该教孩子吃一堑,长一智。作为父母不应替孩子包办一切,应当适时的引导、鼓励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学会勇敢面对困境、解决困难。从而培养孩子坚韧顽强的品质,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孩子在挫折中学会本领,为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做好准备。

【关键词】中日;幼儿;抗挫折;挫折教育

一、引言

有一位日本父亲带孩子一起去登山,孩子不幸掉进一个深坑里。未受伤的孩子大声向父亲求救,却久久没有得到父亲的回应。起初,孩子感到很绝望,可当他意识到也许父亲根本没有发现自己掉入陷阱时,他突然间有了自我求生的意志。半小时后,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从深坑中爬了出来。逃脱困境的孩子发现,父亲就在距离他不远处默默地看着自己。在中国这种事情简直无法想象,我们的大人哪怕孩子在家里摔了一跤都会心疼的不得了。后来那个孩子在长大以后,深深地感激和赞叹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实际上从小注重对孩子在逆境中沉着应对,克服困难的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会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勇敢乐观地应对不可预料的挫折、更好地适应社会。

美国著名学者保罗·史托兹博士在综合數十位著名科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顺境要EQ,逆境需AQ”。AQ(Adversity Quotient)①,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简称“逆商”。通过AQ值可以评价我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对挫折的忍受力。根据保罗·史托兹的研究,一个人AQ愈高,愈能从容面对逆境,积极乐观,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不屈不挠,愈挫愈勇。

二、日本幼儿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本文阐述的幼儿挫折教育中的“幼儿”主要是指1岁至小学之间的孩子。日本的父母很注重孩子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仅包括自立教育、生存教育,也包括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内容。挫折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抗挫折和耐挫折的能力。

日本的妈妈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忍耐和抗挫折能力。日本著名的围棋棋手吉原由香里在育儿日记中写道②:母亲说孩子有点胖,于是决定半夜喂牛奶时,将牛奶的量减半。孩子发觉与平时喝的牛奶有点不同,就开始大哭。由香里认为这是与孩子的一场比试,看谁能坚持到底,不能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孩子一直哭了四十多分钟,由香里也不哄,任孩子哭得天翻地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体会到有些事不是哭就能解决问题的。还有,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会摔跟头,这时妈妈不去扶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继续往前走。在孩子跌倒再爬起来中,教育孩子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曾有日本相关机构组织几十位年轻的日本妈妈到上海市民家做客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令人感慨。有个一岁多的日本小男孩抓起桌子上的一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上海房东欲要制止,他妈妈却说:“让他去,这样他才知道生的不能吃。”小男孩咬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出了生馄饨。在日本, 教育孩子大多是这样。让孩子经受失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还有个不到三岁的日本小女孩下厨房切辣椒,被呛得眼睛流出泪,直打喷嚏。上海房东递上毛巾,也被她妈妈拦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后来这位小女孩切完辣椒,半眯着眼走到毛巾架前,取下毛巾到水龙头前擦洗着眼睛。就这样让孩子在生活的失败中增长智慧。

而且,日本的孩子从上小学之后,父母就不再接送。不管家离学校有多远,都是由自己去,路上有什么困难,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的上小学一年级的小豆豆,都是自己一个人拿着月票坐电车去学校。日本家庭和社会都一致认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孩子不能娇生惯养,不能没有生存能力。因此,日本的幼儿教育重视对孩子自立、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孩子在生活中亲身经受一些困难挫折,而不是去替他们包办一切,才能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日本的幼儿园即使冬天也会让孩子们赤裸着上身跑步,以这种方式在寒冬里锻炼身体,增强抗寒能力。日本人通过这种耐寒锻炼来改善孩子的健康状况,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心理素质。另外,日本的孩子很多在冬天依然穿短裤,有的孩子的腿冻得都发紫了,但父母支持孩子那样做。这就是挫折教育,关键是让孩子面对困难,不逃避,不退缩,想办法克服。

日本孩子的心理素质被世人称道,源于其重视挫折教育。日本的挫折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自小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练,以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三、借鉴与启示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由此看出,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打击孩子的骄傲情绪,使孩子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日本十分重视孩子的抗挫折教育,有句谚语:“かわいい子に旅させよう(心爱的孩子要让他出外闯荡)”。这说明日本人重视孩子的实际锻炼,希望孩子在挫折中成长。因此,日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怕挫折、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顽强性格。日本的挫折教育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些什么呢?

当下我国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度保护。不只是父母,在独生子女家庭里,更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孩子。生活中,父母也总是帮助孩子解决困难、避开逆境。有项问题测试:当你的邻居老奶奶突然病倒了, 当时只有你一个人在场, 你应该怎么办?孩子们几乎同样的回答是赶快去找爸爸妈妈。他们的心理定势就是有问题找爸妈。这种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依赖性强, 独立承受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弱。比如那个日本小男孩拿个生馄饨就往嘴里塞,中国父母的本能反应是赶紧制止或责备他,因为生的馄饨是不能吃的。如果制止了孩子,那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剥夺了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吃一堑,长一智”的机会。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为好奇,所以才会去尝试。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母亲曾说过“我从来没有冲动地、不问情由地指责过孩子,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无比珍贵。”④在尝试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失败,会遇到挫折,正因如此,孩子才能在挫折中磨练出坚强的意志。若父母一直保护孩子,让其处于“温室”之中,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那以后要如何面对挫折、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

相反,日本的父母希望孩子能从小经历艰险,以便从中锻炼出顽强的性格。这更像是一种“狼文化”,为了生存保持危机意识,做什么事靠自己的努力与韧性,不怕困难挫折、锲而不舍。而中国更倾向于一种“羊文化”,中国的父母希望孩子能事事一帆风顺,并且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孩子解决困境。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母对培养孩子顽强的性格并不大关心,而把孩子生活得平安顺心看作是两代人共同的幸福。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不要吃任何苦头,这种意识贯穿在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全过程中。值得指出的是,日本人注重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并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逆境的方式来达到这—目的。生性求安稳、怕风险的中国人既不忍心也不敢于将孩子置于艰险之中。所以,尽管中国的父母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艰险,勇敢坚强,但这种教育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仅仅是象征性的,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坚韧不拔的性格靠说教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通过具体的养育方式和过程才能将其逐渐注入到孩子的“血脉”与“骨髓”里。

在日本,不只是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整个社会都关心幼儿的教育。比如日本会通过动漫来教育孩子要勇敢顽强。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名副其实的动漫王国,而且享誉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海贼王》(ONE PIECE)里大家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不畏挫折失败。《火影忍者》里的鸣人被打倒无数次,可最后都坚强站起来的身影。生活虽不会如动漫那般,可那些人的精神却可以感动无数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通过看动漫去克服自己软弱的一面。通过动漫可以学习到如何对待友情、亲情,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在动漫里,你可以尽情地享受和体验或是刺激冒险或是感动难忘或是温馨幸福或是浪漫甜蜜的故事生活。它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那些虽历经万难,却依然乐观面对生活的人。日本的孩子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承担。而且在很多动画中都会看到日本的孩子去某地修学旅行,也有社团自行组织合宿,一起外出游玩或训练,这无疑是开拓视野,锻炼生存能力的良好体验。不只是动漫,现实中孩子们的生活确实是这样的。而在以“安全为重”的中國,为了培养“专业人才”,孩子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因此中国孩子的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孙云晓在《中日夏令营的较量》中写道:“中国的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的孩子病了硬挺着坚持到底。日本家长来看望孩子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了发烧的孩子;中国的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同样是教育孩子,日本注重孩子的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而中国则是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却让孩子失去了生存能力。

日本人坚信,孩子吃苦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等。倘若我们能够切实地反省过度保护教育方式的弊端,吸取日本一些正确的认识和教育方法,我们也一定能将孩子培养成具有高度独立生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新一代。

注释:

①http://baike.baidu.com/subview/40604/5072686.htm(百度百科).

②《文艺春秋》.株式会社文艺春秋.2012年3月(第十九卷 第四号)P459.

③《羊城晚报》.2009年5月22日.

④ 黑柳朝著,戴琇峰译:《阿朝来了》,南海出版社,2010年版,P207.

参考文献:

[1] 山口顺子.《日本儿童的吃苦教育》[J].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04月第007版.

[2] 蔡茂华.《儿童挫折教育浅见》[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

[3] 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商务印书馆.2012年8月.

[5] 《厚爱之道—挫折教育》.亲子杂志社.2014年5月.

作者简介:

胡备(1959~),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日文文化、日本经济。

张亚南(1990~),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猜你喜欢
中日挫折教育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挫折教育”警示录:强势妈妈为何惨死儿子刀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