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

2015-07-04 16:17:43陆立华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西方契合优势

【摘要】在中国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声乐艺术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西方声乐艺术的传入和中国传统声乐的完美结合,使中西方声乐艺术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声乐也在不断发展。本文通分析中西方传统声乐的的特点,了解中西方传统声乐各自的优势,寻求中西方传统声乐的发展中的优势契合。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声乐;优势;契合

从古至今,中西方音乐文化在不断地进行交流,并在长期的交流中得到发展,相互影响,共同寻求发展。学术界也在多个方面对中西方音乐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近年来,中西方传统声乐的比较研究超越了简单的技巧层面,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扩展。寻求如何把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与西方声乐的优势有选择的融合在一起,指导各自声乐艺术的蓬勃发展。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中西方传统声乐的特点概述

在中西方传统声乐的發展中,两者之间的比较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与西方传统的声乐艺术在声乐发展中表现出了微妙的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的现代声乐似乎走向了统一,更多的是中国声乐受到西方声乐的影响。而传统声乐则不同,中西方的传统声乐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

(一)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源头及发展特点

以声带为主,配合人的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进而发出悦耳、连续、有节奏的声音就叫做声乐。声乐是人声演唱的一种形式,我国的传统诗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类似于歌曲艺术的说唱艺术都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源泉。

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概括来讲,中国的传统声乐艺术从其源头开始,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有着鲜明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声乐艺术仅仅表现在简单的歌唱中,随着宗教及巫术的产生,简单的歌唱艺术走向专职化。从夏朝开始,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歌唱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得到重视。特别是周代礼乐制度的刑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统的歌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到秦汉的统一,民间歌曲得到发展。到唐朝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鼎盛的发展,歌舞乐发展到高峰,中国传统声乐艺术达到一个高峰时期。宋元时期,戏曲的兴起和发展把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1]

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从源头开始的集体创作,到社会的逐渐发展,演化为专职人员的专业创作,再在社会政治的作用下,形成专门的音乐机构,从事声乐艺术的发展和研究。最后在戏曲形式的影响下,发展成为新的声乐艺术,为传统的中国声乐艺术不断注入新鲜元素和活力。

(二)西方传统声乐艺术的特点

西方声乐艺术起源于欧洲,它的产生不仅是欧洲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同样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时代的产物。

13世纪以前的西方声乐大多是单声部,以说唱形式为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赛德》等作品就是初期的声乐表现形式。随着西方社会长期处于教会的统治之下,歌唱形式同样受到教会的影响,成为教会的附属品。当时的《圣经》就是最早的声乐艺术的合唱形式。此后,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促使音乐艺术发展、丰富声乐艺术内容的音乐形式。游吟歌手、民歌手等专业歌手的出现,使西方的声乐艺术摆脱宗教的色彩,不断向前发展。

13世纪中期的西方声乐逐步突破单声部,开始进入复调声乐时期,声乐演唱的形式也为多声部合唱形式。演唱分别由女高音和女低音担任,后来加入男低音声部,但由于圣经中规定“妇女在教堂中应保持缄默”,因此,演唱中的女声部开始由男童声代替。这些男童是被阉割的男童声歌手,在声乐艺术发展中被称为“阉割歌手”。他们的出现奠定了声乐演唱形式的基础,为西方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西方歌剧的诞生又从声乐发展的文化层面促使了声乐的发展。

二、“各有千秋”——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优势

中西方传统声乐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演变,呈现出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西方传统声乐在新的文化背景下,逐渐凸显出其良好的发展优势。

(一)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的创作优势

声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时代的变化,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趋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们的艺术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不同的时代都会对艺术提出不同的要求。

创作是声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里所说的创作是指一度的创作,即声乐艺术中词曲的创作。在世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中西方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国家,它的声乐创作必然受到其整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会受到整个国家、民族的审美习惯的影响。[2]

中西方文化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但同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在长期的交流和相互欣赏、学习中,它们也有一些微妙的创作优势。

1.中西方传统声乐在创作内容上都追求表现人性之美。在声乐歌曲的内容上力求表现爱心、追求真理;力求变现真诚,追求正义感;力求表现无私,宣扬牺牲精神。

2.中西方传统声乐的创作追求歌词的韵律美。使歌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想象和联想,营造一种境界美,内容上努力体现出一种超出生活范围的哲理美。

3.中西方传统声乐在创作上力求寻找一种音乐与歌词之间互相协调的和谐之美。在互相配合、作用的前提下达到声乐艺术的完美创作。

4.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创作在内容表达上有含蓄朦胧之美,[3]西方的声乐创作则表现出直白通透的美感。

5.西方传统声乐创作中对于人声的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以及抒情性、戏剧性等各个声音的全方位展现较多,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创作中基本上没有对声音种类的全方位展示,除某些少数民族外,中国的传统声乐创作中基本没有合唱的创作。

(二)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优势

在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中,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唱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创作方面,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的优势各有千秋。然而,在演唱方面,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的优势也在不断的凸显。

1.中西方传统声乐演唱情感的表达充沛、真实、生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情感的表达是及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点中西方传统声乐在的情感表达都做得相当好。

2.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在演唱上语言清晰、语气生动。歌唱时追求下颌、双肩、上胸的完全放松。这样演唱方式是中西方传统声乐的共同优势。

3.中西方传统声乐在演唱时的共鸣模式各有优势。西方传统歌唱以整体共鸣为主,在音色上给人一种丰满、圆润的感觉。中国传统的声乐演唱使用声带上方共鸣腔的共鸣,基本上不适用声带下方共鸣腔的共鸣。

4.在演唱中对于声和字的关系,西方传统声乐的演唱要求声字之间的利益兼顾,既要吐字清楚又要声音共鸣合乎要求。中国传统的声乐演唱在声字关系上则要求字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对字的要求高于对声的要求。

5.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在语言表达上比较细腻,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力,西方声乐艺术的演唱在手段上比较单调,语言的多样性较弱。

三、“相得益彰”——寻求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

进入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大量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的声乐艺术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中国传统声乐文化与西方声乐文化相互碰撞、摩擦、融合的新局面。[4]中西方传统声乐的发展也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局面下,寻求各自优势的契合,力求得到新的发展。

(一)中西方传统声乐创作的优势契合

在中国传统声乐创作中,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其固有的优势,在声乐发展的长期进程中找到适合中国传统声乐发展的正确道路,获得最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从中国民族语言的特点出发,以音乐的手法表达、引申为基础,努力发扬字、句的语音美、语气美和诗歌的韵律美,最大限度的使听众获得审美上的满足和情绪上的共鸣。[5]其次,不断地从民间音乐中汲取传统的营养,在声乐的旋律上保持和民歌、戏曲、曲艺等民间音乐艺术的紧密联系。最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声乐在写作中的板式、曲式、调式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旋律上,发扬中国传统声乐抑扬顿挫的美感,更好地表达内容。

在西方传统声乐创作中,努力运用好自身的以下优势,可以协调声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使西方声乐艺术得到更加丰富的发展。

首先,全面重视和使用声乐艺术中的人声种类,充分展现高、中、低音的音色魅力,[6]使音域和性能之美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其次,认真学习在声乐创作上对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从表现内容出发,对调式、调性的使用和转换。重视合唱、重唱的不可替代的独特表现力。最后,积极学习西方声乐艺术的创作手法,使声乐突破程式化、模式化的弊端,能有效体现出声乐的个性魅力。

(二)中西方传统声乐演唱的优势契合

每个国家的或民族的声乐文化都是多层次的,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主要是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民族的歌唱的最高水平。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在保持中西方传统声乐的基本演唱方法的同时,要学习、继承中国声乐演唱对语言、行腔的多样化处理方法。采用西方传统声乐中整体共鸣、贯通、音量控制的新技术,寻找这两种优势的完美契合,力求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的共同发展。

在继承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上追求共鸣整体、音色光彩、圆润的保持内、外口型和面部表情岁语言和情感的变化自如性,克服非整体共鸣和口腔共鸣比例过高的缺点。在学习西方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方面,要努力克服某些流派的口型单一、表情单调的缺点,处理语言、旋律要合理有效。

(三)在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中寻求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道路

在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中,我们能窥见中国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多存在的不足,进而在中西方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中寻求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全新发展道路,指导中国声乐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了解和分析和中西方传統声乐的优势契合之后,我们可以在这样的优势契合中窥探出对于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新思考。[7]

立足表现中国人现阶段的生活、情感以及追求,努力发展中国传统声乐艺术。首先,我们必须在汲取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优势契合的基础上,优选中国传统声乐的演唱方法去演唱中国优秀的声乐作品。使中国的传统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和曲目内容上有一个全新的发展。

其次,用合理有效的发声方法演唱声乐作品,用优越的音乐、文学的素养达到在美的形式中以情动人,感人至深的良好效果。

再次,在艺术歌曲、歌剧等形式的创作上不仅要让中国人接受,也要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上有一定为文化影响力,使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最后,要继承中国传统声乐艺术中语言清晰、语气生动、用气的灵活性等问题的多样性表现手段。此外,也要汲取西方传统声乐艺术演唱中整体共鸣、流畅、声音的稳定、均匀、饱满感、强弱自如等优点,努力提高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活力。

四、结语

在世界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确实到了一个相当到的发展高度。了解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有属于我们更加清楚的审视传统声乐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在创作和演唱方面的优势契合,也为现阶段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西方传统声乐艺术在创作、演唱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会更加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钟小勇.建国以来我国声乐艺术观念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石惟正.论中西传统声乐的优势契合——关于寻求中国当代声乐优势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5(2):98-109.

[3]潘芳.中西声乐文化之比较[J].音乐创作,2014(4):103-105.

[4]钱芳.中西声乐比较研究综述[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3):103-104.

[5]王群英.从文献探中西传统声乐发展的“根”[J].音乐创作,2011(2):137-139.

[6]杨加力.中西声乐艺术文化内涵新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2):59-66.

[7]张鸣.浅析中西传统声乐文化中的现实情怀与悲剧情结[J].陕西教育(高教),2014(8):23-23.

作者简介:陆立华(1975—),女,江苏盐城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讲师,从事声乐教学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中西方契合优势
矮的优势
趣味(语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画与话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19:36:43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短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探究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9:13:57
浅析中西方艺术的思想差异与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考试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