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2015-07-04 15:27郭俊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交流语文课堂教学

郭俊梅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本也提出了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学习”。这样,我们语文教师就一定要还课堂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与交流,那么课堂上少一些哕嗦多余的言语交流,多一些简单明了的非言语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必要的言语交流加上恰到好处的非言语交流,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非言语;交流

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进行着动态的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语文课堂教学正是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语文课堂“新秩序”。多年的教学积累,我将非言语交流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丰富多彩的面部语言

面部语言是人的第二语言,它可以强化、修正口头语言,甚至可以在一定时候起到超出口头语言的作用。面部语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1.眼睛

眼睛是最有表现力的面部语言。因为我们的目光和视线是可以移动的,不可捉摸的,它能顾及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并有效的运用眼睛去调控课堂。所以眼睛既可以表达支持、信任和友爱,又可以传递惊讶、矛盾和不解,还可以传递打开、延长、或关闭我们课堂的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语言是相当丰富的,目光的接触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因此用好这个“窗户”,对于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作用还真不小。

记得有一次,我去外校参加市里的一次语文评优课的比赛,由于是现场抽签临时决定上课的次序与班级,因此课前未有任何一点时间与学生接触,对学生一无所知,自己心里很没有底,这样如果一进入课堂就开始正常的教学流程,师生都未免太紧张、太拘束,势必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于是上课前,我提前一分钟走进教室,果然教室里静极了,看得出学生们很紧张,其实这时我也很紧张,但我马上意识到我不能让学生看出我的一丝不安,因为这会迅速“传染”给学生们,于是我轻吸一口气,微笑着,用自己最柔和的目光扫遍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捕捉了每一个同学的眼睛,就在目光交流的那一刹那,学生们好像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都微笑着回应我,一下子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紧张感消失了,很快学生们进入了状态,毫无疑问,这堂课我成功了。

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老师,要用好自己的眼睛,学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低着头或把头埋在讲台上,或仰视天花板,不与学生发生目光接触与交流,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将受到严重影响。

2.面部表情

面部语言中,面部表情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非言语交流形式。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运动构成的,是人的心理感情的外在表现。很明显,面部表情是有目的的,习惯上用来传递一些信息:如皱眉表示沉思,提眉表示惊讶,怒目表示愤怒,咬唇表示难受,微笑表示赞扬——在学习情境中,这些表情往往是一闪而过,但教师如果善于用好这些表情,就能有效地控制和鼓励学生的一些行为的产生。相反教师一成不变的表情会让学生感到严肃、单调、厌烦,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情绪低落。

因而语文课堂上,老师不断变换的表情能让教师更有效的控制课堂,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变幻莫测的肢体语言

头、臂、手和其他身体部位组成的体态是广泛的非言语交流通道,我们老师肢体的每一个变化都有可能向学生传达一点信息。如点头表示对学生的肯定、认同;摇头表示失望、否定;侧着头表示某种期待;讲解板书时,轻叩黑板表示突出重点;敲击讲台表示希望引起学生注意;学生讨论时击掌几下,表示讨论结束;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些肢体语言,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更加生动活泼、激情飞扬。

如一次语文课上一篇课外美文《一代父母心》,文章非常感人,讲到动情之处,班上一位刚刚失去父亲的男同学,触景生情,禁不住伏在课桌上抽泣起来,看到这个情景,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在他肩上有力的拍了一下。很快的,他抬起了头,擦干了眼泪。就这样,一种关心、一种理解、一种安慰、一种鼓励——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一“摸”一“拍”的两個动作中,成功的传递给了他。是啊,有时候无须多言,信息照样可以传递,感情照样可以沟通。

由此可见,经意间不经意间,机智地使用我们变幻莫测的肢体语言,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更加充实。但我们要注意,不可滥用肢体语言,因为用得过多会使学生分不清主次,无所适从,或只注意教师体态本身,而忽略了教师想要传递的信息,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姿多彩的服饰语言

服饰语言也是一种典型的非言语交流形式,它载有反映社会风气,历史条件及人的精神风貌等方面的信息,更是个人性格、气质特征与审美能力的重要而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服饰,可以了解一个人,也可以让一个人了解自己。教师的服饰语言同样可以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如老师的服装整洁大方,图案清晰,色彩明丽,学生看了也会心旷神怡,轻松自然。如果老师的服装色彩单调,样式死板,学生也会觉得单调乏味,毫无生气。但过分色彩鲜艳,样式新奇,又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校效果。因此,教师的服饰除了反映个人的审美情趣以外,还要受到社会正统文化的规范,受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课堂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的服饰应整洁、美观、大方。

如上《周总理,你在那里》,我们就尽量避免衣着色彩过分鲜艳、样式活泼;如上《多彩四季》单元,我们的服装色彩就可亮丽些,活泼些;如上《民俗风情》单元,有条件的老师就可以穿一些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去上课,如唐装、扎染衣服、丝绸服装等,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非言语交流虽然是语文课堂上言语交流外的一种辅佐交流形式,但恰到好处的非言语交流能弥补言语交流的不足,强化言语交流的信息,甚至有超出言语交流的效果。语文课堂上,非言语交流实在不可忽视。我们语文老师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的使用各种非言语交流方式,让自己在语文课堂上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激情四溢、魅力十足,与学生水乳交融,达成默契,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时时、处处流淌着非言语交流的“声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此时无声胜有声”。

猜你喜欢
交流语文课堂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