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霞
【摘 要】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作文水平偏低,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言不及义。一直以来,这些困扰众多语文老师。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新课程标准》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實、丰富的材料…… ”[1].可是,面对农村教学现状,如何才能做到呢?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作文教学的困惑,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作文;现状;分析;对策
本人在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亲历和见证了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每提及作文课我都是眉头紧锁,原因在于每次要学生交作文,他们就敷衍、搪塞,作文书上现成的抄一篇,写够字数,写对格式了事,毫无兴趣可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最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我们农村。由于作文教学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差,学生的社会阅历、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等因素的制约,形成农村作文教学的瓶颈,导致教学效率不好,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村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策,以便探索出一条切实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新路子。
一、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1)阅读量少,知识贫乏。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特别是农村学生,阅读时间少,数量有限(多数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处于一种尴尬境遇,暂且不说隔代监护弊端,但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有的还根本买不起,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就作文而言,阅读是最基本的,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阅读还会给学生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歌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写作兴趣不浓,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历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无非是写前指导,然后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周而复始地练,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加之当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习紧张,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可见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变换作文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3)作文无长进,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指导——习作——批改”模式,即使这三个环节,也没有完全落实好,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批改时,只要文中主题正确都只给及格分,高分严格控制。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的“效果律”中这样说过“要既重视成功的强化作用,也重视失败的强化作用。因为尝试了成功的学生,会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成功;品味了失败的学生,一般不会再保持原有的热情。如果是连续失败,他们学习的热情可能会丧失殆尽。”[2]而在作文教学中,失败的人数、次数永远高于成功,有些学生经常处于失败的境地,于是就产生惧怕,厌烦心理。
二、改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1)善于激励,树立写作自信心。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你想让孩子成为啥样的人,他就能成为啥样的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孩子就能够按照你激励的方向努力,这样就能更接近你的期望。作文教学也是这样。写作基础较薄弱的农村孩子,本身对写作缺乏信心,更需要教师的鼓励。作为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杜绝揠苗助长的行为,才能让孩子对作文产生兴趣,乐于写作文。
(2)激发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当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真实袒露自己的心声。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
我们对学生应该用赞扬的语言、手头的分数,激发写作欲望。相信在老师大力的关注与持续的赞扬声中,学生一定能驾起自信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兴趣。第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置身其中。如让学生贴纸船、纸飞机……要求学生写出制作的过程。第二、用好奇感、参与欲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好奇感是人们学习工作、研究探索新生事物的原始驱动力,是冲动、灵感产生的潜在情感。参与欲还是人们获得他人认同和赞扬的最原始感情。如举行作文竞赛,开展课前五分钟的口头作文,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事后再把这些活动的场面和过程写出来,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兴趣倍增。第三、用成功感、收获感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3)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料。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明了积累在作文中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同学提笔写作文,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究其原因,是其在积累上下了功夫,材料积累丰富。
素材从哪里来?主要通过阅读和生活实践。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生命。”[3]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关注社会生活。比如:第一次学炒菜、做饭,里边有自己从不懂到学会的认识过程,有很多感受、体验等,把这些记下来。另一种来源是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素材。通过阅读使学生广泛收集材料,为以后写作做准备。
(4)坚持摘抄,写周记,注重语言的训练与积累。
首先,让学生多练习,每周写一篇作文,尽量让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心中的想法。经常坚持写,语言必将会流畅,文章必然会有文采。
(5)改进批改方法——少批快发,重在讲评,注重实效。迄今为止,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上付出的劳动最大,但收效去甚微。叶老曾对作文的批改指出:“精批细改要有前提,一是老师一定要比学生高明,二是老师一定有精力,有时间,三是学生一定能细心揣摩老师的批改,四是学生一揣摩老师的批改,一定进一大步,其实这几个前提都不甚可靠。课堂内共同讨论,老师当主席,插说几句话,说几句总结语,比精批细改或许有效,分组互相批改也比专请老师批改好,好在哪?好在让学生主动,好在集思广益。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之损害。”[4]对此,我感触特别深。过去,作文从写好上交,到老师精批细改之后再发下去,往往需要两个星期,等学生再拿到作文本时,早已时过境迁,加上老师的评语都是周而复始的几句套话,学生根本就不爱看,最多仅关心一下分数或等级而已。
怎么改变这种学生被动,教师徒劳的局面?我认为教师要少批快发,注重讲评,讲究实效。作文评讲,很多老师只读评优秀之作,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微小“闪光点”。如果老师讲评时注意对“差生”倾斜,发现他们作文中的小小优点,这会使作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受到成功激励后,作文积极性倍增。
作文教学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具体怎么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等良好习惯,想方设法广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注重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改变学生作文现状,让大多数学生能写出佳作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林崇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