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莉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正面临课时减少、学生学习动机不强、重视程度不够的困境。因此,语文作为培养读写能力、人文素质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尤为重要。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也才是有效的教学。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智力、认知、兴趣的差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少地区已开始实施分层教学。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分层教学给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而且集中。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阐释。
一、通过科学合理地分班实施分层次教学
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其实际情况指导其职业规划。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和学校正确引导分成的班将更有利于开展分层次教学。语文课程应以服务于学生所学专业的指导思想来制订教学计划和评价体系,以因材施教为核心,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
科学合理地分班是一个过程。在分专业、分班后,老师们要不断关注学生的成长,指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发展方向。根据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引导学生选择。此后每期开学时,学生可申请转班。通过整合的班级不仅利于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更利于实施语文分层次教学,也利于班级管理。在不断的调整中,科学合理地分班制度体现了很大的优越性。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才是以人为本。“教,是为了不教”。实施语文分层次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
二、结合学分制开设选修课,实施分层次教学
结合学分制,针对各专业开设“多选一”的限选课,还可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跨专业、跨班级的任选课。还应开放式地设为校内“自选”和校外“限选”,即在校内开展训练队或社团形式的,学生自主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自选”项目,而在校外应针对所选专业,到相关企业或相关岗位“限选”相应的“实习”或“见习”,定时定量。如每周“限选”一至两天,到企业实地“实习”或“见习”。
针对某些层次的学生开设的课程还要对其他层次的学生同样敞开大门,使有兴趣的学生能共同学习,促进其进步。
1.开设加强实用技能的选修课
为了使学生今后能更好地工作、参加单位的各项活动,开设写作(如“广告语写作”、“产品介绍写作”、“对联写作”等)、朗诵、演讲(包括即兴评论事件、分组辩论、命题演讲等)、主持(综艺、会展等)等课程。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开设增强了解社会文化的选修课
为了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能较快地融入社会,同时也为了让他们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宽的知识面,可以开设茶文化、酒文化、鉴赏邮票、纪念章/币收藏、通读中外神话传说、简介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简介知名企业家等课。我们在这方面不是把学生关在象牙塔里,而是让学生通过广角镜头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
如在茶文化的课堂上,不仅老师当场煮茶、沏茶,还让学生使用精美的茶具,在课堂上感受茶文化的韵味。在介绍企业文化时,把知名企业的老总请来介绍;在介绍就业和创业时,把优秀的毕业生请回母校介绍;在介绍开拓和创新时,把当地的青年企业家请来介绍。
三、开展专题活动来实施分层次教学
很多单位都需要宣传、文艺、体育等方面的特长生。如针对宣传专题,开设黑板报、宣传栏、报刊杂志的写稿选稿和编辑排版等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对指导教师的美编、文字功底、书法等有较高要求,但对学生的考核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放宽评分尺度,考核时可让几个学生共出一期刊物。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交叉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时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成为不可缺少的“多面手”打下基础。
四、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有效地补充课堂内容,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组织多种校园活动,如组织文学社、话剧社、讲解队,开设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开展校园艺术节、读书节等,学生有了展示的平台,在活动中拓宽知识面和提高能力。要想在校园活动方面特色鲜明,成绩显著,语文教师肯定要参与策划和组织,并注重结合课内教学。不能只要结果不看过程,教师应事先设定目标、布置任务,了解活动的进程,事后帮助学生总结,让学生找回自信、提高积極性,在活动中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五、利用多种媒体“因材施教”,与课堂互补,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对兴趣和爱好不同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选择相应的电视节目或杂志报纸,让他们学会通过多种媒体掌握知识和技能,如《百家讲坛》、《新闻周刊》、《一站到底》、《天天向上》等。通过观看电视记录片积累社会人文知识,如《舌尖上的中国》、《大国崛起》等。
可见,通过对中职语文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对教、学双方都带来了益处。分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以自己创造性地教,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语文。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加强课堂调控,既要重视学生的共同要求,又要兼顾中职生的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并最终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