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进行归纳与概括,并进一步从歌曲的曲式、和声、旋律三个方面,对《鸟儿在风中歌唱》进一步地分析音乐本体对歌曲形象的塑造。希望通过对叙事性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演唱分析,更好地把握该声乐作品的演唱。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一、创作概况
(一) 中国近当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概况
由于《鸟儿在风中歌唱》属于中国当代的艺术歌曲,并且还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此,笔者也不得不对中国近当代叙事性艺术歌曲创作做一个简单的概述,以便于對叙事性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了解得更深刻一些。
艺术歌曲起始于德国①,其结构短小精悍,旋律优美,经常采用诗歌为歌词,并注重与钢琴伴奏的互相配合、相互衬托。在欧洲,著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有,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等,而当中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舒伯特,他作为艺术歌曲之父,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艺术歌曲,如《美丽的磨坊姑娘》《魔王》等。
中国的艺术歌曲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繁荣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首首经典的艺术歌曲被声乐演唱者传唱至今。早期近代的艺术歌曲有,例如:萧友梅的《问》、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我住长江头》、黄自的《玫瑰三愿》等等。当代的艺术歌曲有,例如:陆在易的《我爱这土地》、郑秋枫的《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王志信的《母亲河》、刘聪的《鸟儿在风中歌唱》《故园恋》等等。
从创作方面来看,从早期的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到后期当代的更加自如地运用作曲技法,可以看出,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越来越成熟,对每首艺术歌曲更加附有当代的时代气息和个人的独特理解,并且在现实与艺术之间,通过艺术歌曲诠释得恰到好处。譬如:刘聪的《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的艺术歌曲,它除了有优美词曲相结合之外,还通过速度的快慢对比、音量的强弱对比、旋律的大幅度起伏等等,来增加这首艺术歌曲的戏剧性。
(二) 歌曲曲作者的概况
刘聪:(1956—),沈阳人②,是我国当代优秀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先后毕业于辽宁教育学院音乐系本科,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班。现就职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至今已创作了几十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其代表作有《鸟儿在风中歌唱》《故园恋》《秋风再说》,其中《鸟儿在风中歌唱》获文化部2000全国艺术歌曲比赛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备选曲目;器乐创作方面,钢琴伴奏谱400余首、配器200余首、管弦乐、管弦乐组曲等。
(三) 歌曲的创作概括
《鸟儿在风中歌唱》创作于2000年,其歌曲的创作主题是:保护环境。为了呼吁人们停止捕杀动物、停止破坏环境、唤醒人们环保意识而创作的一首叙事性艺术歌曲。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是离不开歌词的表达,因为艺术歌曲的歌词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歌词的创作。词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鸟儿在人们的捕杀中失去自由,从而表达渴望飞回故乡的情怀,借此也唤醒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作品的创作方面来讲,《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叙事性艺术歌曲的歌词与音乐相互诠释、相互结合,将“鸟儿”为了逃离人们捕杀、飞回故乡的悲伤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演唱分析
(一) 歌曲的曲式特点
《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曲式结构为:引子 + A + B + Coda,即二段体(单二部曲式),调性为主调f小调。引子有9小节,刚开始的4小节以分解和弦出现,给听众一种美好的感觉,紧接着的5个小节改用离调柱式和弦,马上给听众制造一种紧张不安的预感,仅仅9小节的引子前后对比就显出这首叙事性艺术歌曲的戏剧张力。
A段的旋律具有深情歌唱性,例如(谱例1) A段的第一乐句:旋律从主音弱起开始,5度向上大跳到达属音后,以四十六分音符在属音与下属音之间来回级进,然后落回下一小节的强拍主音上,接着上行3度后又再落回主音,而后又上行8度大跳至主音再下行级进至装饰性的导音,紧接着是下行的5度进行至三级音,再以上行三度落回属音来结束第一乐句。旋律线条起落有致, 4/4拍,在每小节的强拍上都以长音型为主,配以弱拍上的短节奏型,长短音型的结合旋律显得有动力,并且音与音之间都有大括号,表示旋律以“连”为主。钢琴和声伴奏方面,以主和弦为主,并且配以分解和弦织体,而且以连奏为主,调性还是f小调,速度是Adagio(柔板),并且在中音区以mp弱开始。
A段的钢琴和声伴奏对歌唱旋律有补充渲染的作用,例如(谱例2):在演唱者演唱完“不知为什么”之后,钢琴和声伴奏配以三连音+四分音符节奏型的减和弦,在这里有明显的使音乐色彩变暗,同时又让音响效果听起来尖锐,使听众有一种不祥焦虑的感觉。紧接着音乐又交回歌唱旋律,又再次重复了一次“不知为什么”,钢琴和声在这里又再一次进行补充,用的减7和弦比上一个减和弦更加尖锐,在和声伴奏上又对歌曲旋律再一次进行呼应渲染不安的情绪。在歌词“飞进”这个小节里,左右两手的伴奏做三连音反向的渐强演奏,对旋律进行以及歌曲演唱有明显的推进拉宽作用。
A段向B段过渡的几个衔接小节,也是采用了左右手反向三连音渐强的处理,并在衔接B段的前一小节做poco accel.(稍微渐快)的演奏手法,直接把歌曲的进行推向B段高潮。
B段的曲式特点与A段有很大的对比。单从谱面的要求来看,就能看到Adagietto(小柔版)的速度要求,以及情感要求是:震撼心灵 呼喊般地,并且整个B段的旋律基本集中在高音区,钢琴伴奏方面以三连音柱式和弦为主,这与A段的正三和弦的和弦分解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在B段中拉宽的音域和许多离调和弦的运用,通过在力度上的强处理和速度的加快将整首歌曲的情绪完整地带动出来,直至发出震撼心灵般地呼喊。而在B段中更加引人入胜的是华彩部分的旋律演唱,例如(谱例3):整个华彩部分的歌词只用一个“啊”字,这个华彩段除了是花腔女高音的展示部分之外,词作者只用了一个“啊”概括了整个华彩段旋律,这样留给听众的想象空间就大大地增加了。歌词的尽头是音乐,在这段华彩旋律中,花腔女高音歌唱者可以根据谱面的基本要求再加上自身对这段华彩旋律的理解对这段无歌词的旋律进行抒情诠释,正如华彩段一开始谱面上的注解‘Cadenza ad lib.一样,在《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中的意思是,“随意处理的华彩段,指华彩段之取舍、处理或另行选择均可由表演者自行决定”。而且在这个华彩段落中,旋律到达整首艺术歌曲的最高点hightC,而且是做ff的力度处理,这也是这个华彩部分的亮点之一。
Coda部分在钢琴和声伴奏上任然采用了许多减和弦,并在左右两手做三连音的反向进行,并也还在力度上做渐强的处理,使得音乐具有紧张的音响效果,配以渐强的高音旋律使得整首歌曲具有戏剧性张力,然后转入倒数第三小节,力度回到mp,并配以震音的伴奏,使整首歌曲显出“回落”的感觉,同时也为歌曲渲染着浓厚背景的作用,紧接着是最后两小节柱式和弦的渐慢rit和渐弱mp--p—ppp的结束处理。
(二) 歌曲的和聲特点
1.独特的和声序进
《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叙事性艺术歌曲以f小调为主,和声方面采用了许多色彩性和弦、经过和弦以及和弦外音,从而达到增强叙事性艺术歌曲的戏剧性,并且往往也就是因为这些色彩和弦,才扣住了听者的心声。例如:(谱例4)这首曲子一开始引子部分的前两小节,是从i主和弦——V属和弦,但是又有和弦外音b,第四小节的和弦是#3IV,紧接着从第五小节至第九小节加入了许多离调和弦,明显的有第五小节的减三和弦,第六小节的#VI°,配以第七小节以三连音为主级进下行中经过的和弦外音,在第八小节突然音区移低一个八度并且落在V2/VI和弦上,紧接着第九小节的左手和弦继续三连音级进下行配以右手重复三连音,音响上做渐强处理,后接一拍休止并做延伸处理,这时候旋律再以mp(中弱)的力度进入,就显得非常合适有意境,以上的这些和弦和力度的运用,目的是使音乐进行更加具有戏剧性张力,也让听众更有想听下去的兴趣。
以上所分析的(谱例4),虽然只是《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艺术歌曲的引子部分,但是这个引子部分为整首艺术歌曲奠定了一个感情基调,为歌曲接下来的发展做好了基本铺垫,我们可以从这短短的九小节中的和声运用,窥视整首艺术歌曲的和声大概运用。
2.半音化的和声进行
《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叙事性艺术歌曲中的和声运用还有一个特点,即是半音化的和声进行。在这首叙事性艺术歌曲中,半音化和声进行也对整首作品的音响效果增色不少。例如:(谱例4)中的第七和第九小节,都采取了半音化和声进行。不仅在这首艺术歌曲的引子部分,整首作品中都有多处运用半音化和声进行,目的是为了推动歌曲进行与歌唱者的情绪,为旋律的每一个爆发点都起到酝酿渲染的音响过渡效果。
(三) 歌曲的旋律特点
《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旋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讲,属于A+B +Coda的结构。A段是以Adagio(柔版)的速度,弱起歌曲的旋律。A段的旋律起伏不大,主要给听众感觉像是缓缓地讲述鸟儿面对捕杀者,凄凉盘旋于上空,不敢飞回故乡的悲伤情感。A段的旋律基本集中在中低音区,给听者有慢慢诉说的感觉,唯独有两个旋律高点,即歌词“盘旋在山岗”的“山”字到达f2,还有歌词“它不敢飞进”的“飞进”字到达A段的旋律最高点a2与g2,这为B段先埋下铺垫,为B段旋律情绪的大幅度起伏起到预示作用。
B段的旋律基本集中在高音区,情绪与A 段大不相同,B段一开始,直接用八度音程f1—f2从而转入高音区,B段主要是整首歌曲的高潮和爆发点,在B段里“鸟儿在风中歌唱”这句歌词重复了两遍,而在第二遍到达情绪和旋律的最高点g2,而紧接着是旋律华彩部分的开始,这整一段华彩部分,歌词只有一个“啊 ”,这一段华彩主要指花腔女高音的炫技部分,先从f2慢慢地进入c1,紧接着冲向整首歌曲的最高点c3,这是鸟儿心中呼喊和爆发,在c3最直接地传达给听众,紧接着旋律又转回小字一组,连带三声哀叹式的旋律,是表示鸟儿在呼喊求救无望后的哀叹。
Coda部分的音域连跨两个八度,在歌词“有谁能把它,有谁能把它”,从c1到达整首曲子的最高点c3,这也是整首曲子的第二次高潮点,然后紧接着歌曲的尾声,渐慢渐弱结束在f2上。
三、结语
笔者首先通过对艺术歌曲的由来以及中国近当代艺术歌曲的发展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再进一步以叙事性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为研究对象进行演唱分析,具体从歌曲的曲式、和声、旋律三个方面,对《鸟儿在风中歌唱》深层次地分析音乐本体对歌曲形象的塑造。最后,希望通过对叙事性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的演唱分析,更好地把握该声乐作品的演唱。
注释:
①引自杜勇.论艺术歌曲诗与歌的有机结合[J].名作欣赏,2012(03).
②引自许盼盼,孙会玲.刘聪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析——以《故园恋》为例[J].2011(11).
参考文献
[1]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5(2007重印).
[2]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吴丽娜.试探析艺术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二度创作[J].魅力中国杂志,2009(3).
作者简介:陈桦(1988—),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音乐教师,音乐助教,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声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