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抑或艺术的宗教

2015-07-04 20:13刘高瞻王福罗
大观 2015年9期
关键词:尼古拉宗教精神

刘高瞻 王福罗

摘要:宗教与绘画有着相互的关系,宗教情感与宗教精神对艺术创作有着推动作用,可以说是艺术的原动力。尼古拉·穆欣绘画作品独特形式美与宗教情怀使他成为十七世纪古俄罗斯宗教绘画艺术的继承者。

关键词:宗教;古俄罗斯;圣像画;精神;尼古拉·穆欣

尼古拉·穆欣一九五五年出生,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画家,很早就成为俄罗斯美术研究院院士。其画作充满浓郁的东正教特点,独特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宗教情怀使他跻身于世界绘画艺术之中,也使其成了十七世纪古俄罗斯宗教绘画的继承者与挑战者。

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是穆欣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东正教圣像画源于古典希腊艺术,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其中蕴藏着很大的智慧和审美的学问。按照古俄罗斯传统,教堂内重要位置都必须摆放圣像画。圣像画题材是基督教由拜占庭传入俄罗斯的,主要是基督和圣母画像,圣母手中托抱着圣子、面颊微微向下贴住圣子的样子和形式成为古俄罗斯圣母子圣像画的样板和传统。就造型而言,圣母与圣子的形象都只是象征性的,尤其是圣子,往往画的像小大人,因为在古俄罗斯人心目中,基督哪怕是孩子也像个成年人那样有智慧,所以这种造型是他们认为应该有的宗教形象,是合乎他们精神要求的。穆欣作品中描绘的形象既遵循古俄罗斯圣像画的普遍形式法则,又带有现实世界的心理情感,正如俄罗斯艺术评论家的评价:“这是出现在永久性面前的一种现实性。这使他所描绘的形象具有超时代性,我们可以把他的时代叫做不可用人类意识测试的圣经时代。”穆欣创作的主题朴实而恒定,几乎都是肖像式的圣经故事,如同交响乐中同一声部的多次反复,但每次反复都会诞生新的情感。在画家的笔下,许多旧约故事以一种新的面貌、咏哦着神圣的情感颂歌、弥漫着神秘的色彩回荡在其绘画作品之中,例如他仿佛不经意间将经典的“圣母子像”置换成以自己的形象出现的《傍晚的光明》,仍然呈现出圣洁的悲悯情怀,亦体现出父爱的包容与深沉。画家借助于色彩、光线和各种材料肌理,将上帝和凡人的各种情感充沛地调和,表现出自己理想世界的优雅、协和、淳朴、平静、以及内心涌动的各种情愫。这些作品例如《丰盛的美餐》、《保护神之梦》、《圣灵降临节》等;同时,作为当代艺术家的穆欣也不可避免地关注当代社会生活人类普遍面临的生存焦虑、充满整个身心的恐惧与孤独感、甚至内心隐秘的欲望。这类作品仅从名字就能感知,如《庄严的孤独》、《被驱逐的天使》、《溺婴》,和细腻精美的色情画《成年的夏娃》等。总之,他作品中的那些似乎生活在我们身边、又仿佛远离现实的清晰而朦胧的形象,表现反抗、孤独、痛苦或纷扰的画面,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吸引力和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这种神秘色彩的宗教境界与画家艺术语言的精炼是契合的,正如象征性是穆欣绘画作品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品的形式,它本身并不神圣,但它通过象征的手段实现了對自身的超越,指向神圣之源,这是人们赋予宗教绘画的崇高境界。象征主义是俄罗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象征性的寓意画面与宗教绘画是一脉相承的。象征主义把宗教的多样性转变为绘画的神秘统一性,从审美角度来看,这一点使艺术创作过程神秘化。穆欣作品的象征性首先就体现在,他的几乎每一幅作品中都会出现苹果、刀、葡萄、树叶等形象。这固然可能是画家出于物象美学的观点而将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入其中,但另一方面却似乎是更有深意。如在圣经故事中,苹果象征着诱惑和生命的开端,是罪孽和人类爱情的标志;刀则是意志坚定的象征,是愤怒、驱逐和预示着不祥争斗的武器。将刀子和苹果并置在一起,就是被驱赶出天堂的含义;被切成两半的苹果则隐喻着将人类的一切恶与善、生活的幸福与苦难一分为二,均分给亚当与夏娃,或者更广泛的世间的所有男人和女人身上;其次,象征性还体现在其作品的人物形象上。像众多前辈的俄罗斯宗教画家一样,穆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是直接地表现人物的七情六欲,而是为了激发宗教情感。所以在他的画面中那些人物羸弱纤细的形体、大而空灵的眼睛以及明显僵硬的姿态,就是告诉观者要通过象征的方式来理解绘画及其所反映的宗教启示。这种象征主义的手法使得画家的物象世界更加具有吸引力。

穆欣作品的形式美感也是值得称道的。首先在构图上,穆欣的绘画凝聚着显著的古老版画原则和圣像原则,结合画家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使画面呈现出超现实主义的意味,既古老又现代;画面的处理更多采取壁画形式,讲求平面性的色块布置和装饰意味,有其抽象之美的精神意义在里头。同时,为追求作品的结构与层次分明,穆欣大量使用综合材料画法,以便使油画的每部分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画面上形成的各种褶皱、凹凸,以及刻意为之的刀子的划痕,都使作品的“皮肤”得以“呼吸和畅所欲言”。这些现代因素不仅存在于他的那些半圣像化半神话特点的圣像壁设计中,在他所画的静物画和植物风景画中也有明确的体现。

作为一个东正教徒和艺术家,尼古拉·穆欣以自己的虔诚之心,通过对圣书、古俄罗斯绘画方式和工艺的认真研究,经由自己的哲学反思和创作个性情感的深入,创作出一种使艺术构思同时存在于过去和现代思潮机动中的平衡,证实了古俄罗斯艺术传统非但没有死亡,反而获得了新的发展。他通过自己的绘画艺术建立起了一座沟通17世纪到20世纪宗教艺术的特殊桥梁,同时也创立了自己独特而鲜明的艺术表达语言和风格,促使人们开始用新的审美观去看待现实世界,从而在事实上实现了对于自己的“艺术宗教”的皈依与膜拜。

由此不免令我们联想到,这种态度和方式对于一心要实现“油画中国化”的中国艺术家而言,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呢?

【参考文献】

[1]邹敏讷,萧沛苍.尼 穆欣[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08)

[2]胡建成.俄罗斯艺术[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11)

作者简介:

刘高瞻,湖南城市学院高校讲师。

王福罗,湖南省益阳市文化传媒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

猜你喜欢
尼古拉宗教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尼古拉:通快中国再创好成绩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拿出精神
淘气尼古拉带你游法国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黑白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