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玲
摘要:陆俨少是一位不可多得有着自我个性的画家。陆俨少一生漂泊,历经生活的艰辛,但是他从没有放弃对画画的热爱,逐渐地形成了陆氏山水的绘画风格。他对画画的执着和倔强,以及他对中国画的殉道精神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
关键词:浮沉;手不辍笔;传统;自我变法
一、陆俨少少时得忘年之交引入冯氏门下
陆俨少在中国画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郎绍君曾说过,像他这样的画家,实际上而是世纪不会超过十个。
陆俨少出生于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的一户米商家庭。他从小性格内向,交友不多,但是却十分喜爱看书,尤其喜欢杜甫的诗集。对于其它的诗集他只读选集,杜甫诗集确是通体读过的。这也为他日后创作《杜甫诗集百开集》埋下了种子。当时颇具盛名的大学者王同愈十分欣赏陆俨少,觉得他天资聪颖,是个可塑之才。王同愈经常教授陆俨少学习诗文,陆俨少也十分勤奋。这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往年之交。王同愈与当时誉满沪上的海派画家冯超然关系甚密,他将陆俨少引入了冯超然的门下。陆俨少拜冯超然为师后,冯超然对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学画要有殉道精神。这句话陆俨少终身铭记,但是殉道艺术往往意味着与世俗的疏离。
二、陆俨少经历战乱寄情于以农养画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侵犯上海,陆俨少一家被迫到上海租界避难。在一个多月的逃亡中,他患上了肺气喘。一九三四年,陆俨少在浙江德兴买下四十亩山地经营一片梨园竹林,安顿家室。他打算就这样以农养画,终老一身。这是陆俨少殉道国画的最初之举,他曾认为靠着农场安家立命,便能做一个自作主张,不因人热的画家。一九三七年淞沪战争,日本攻占上海,陆俨少不愿做倭寇顺民,带着一家老小愤然走上流亡之路。历经数月。到达了当时被称为大后方的重庆。以农养画的梦想就此破灭。
三、陆俨少生活颠沛流离,竹筏上观峡江山水成就陆氏技法,编纂山水画刍议
晚唐诗人杜甫因战乱被迫入蜀的一段经历,一样的颠沛流离,一样的哮喘顽疾,一样的城春国破,避地怀乡的忧国怀乡让同样漂泊流浪的陆俨少深感共鸣。陆俨少当时只是个名不见经转的青年画家,举步艰难。经亲戚的介绍,他在重庆二十兵工厂谋了份文职的工作。后在同窗好友吴一峰的劝说和帮助下先后在成都,乐山,宜山等地举办了一系列画展。他通过画展卖画,借以饱览巴蜀山水。这是一位历经战乱,对国土沦丧,有着切肤之痛的画家。八年抗战胜利后,陆俨少思乡心切,带着一家人坐上朋友运送木头的木筏,历时一个多月才到达上海。在途中他常常坐在木筏边看着渐渐远去的蜀山和翻滚东下的江水。这危急四伏的返乡漂流竟然成为陆俨少国画生涯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七百里峡江山水,层云断谷,古木长林,浮水暗流,悬瀑奔涧,尽收古今历家山水。从此他逐渐抛弃摹依,师法自然,慢慢地形成了独特的陆氏山水画技法。陆俨少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俨少的作品中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是泉水,山径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俨少又创“墨块”法,以浓墨积点成块。陆俨少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他的勾云是以比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比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另外先生画石每每空勾无皴,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来表现山石的结构,往往起笔墨迹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飞白,才蘸第二次。陆俨少主张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面进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陆俨少被扣上右派帽子,剥夺画师身份,只能在画院资料馆做杂活。這也使陆俨少免去了各种应酬,他开始着手编写一本传统山水画技法的讲稿。陆俨少每天白天到画院劳动,晚上就在弄堂边的路灯下放上两只方凳编写画稿,直至深夜。画稿经过补充修订,编成山水画刍议。后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整理出版,印数十多万册,并多次再版。
四、陆俨少潜心绘制杜甫诗意图册
一九六二年,正逢杜甫诞辰一千两百五十周年。为了纪念杜甫,陆俨少开始着手绘制,杜甫诗意百开册。三个月中,他总共完成了一百零八幅杜甫诗意图。他从中精选了一百幅装裱成册。这部册页很快在画界流传开来。潘天寿很欣赏陆俨少的才华,他以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身份邀请陆俨少到浙江美院兼课并将杜甫诗意百开册展示在教学大楼走廊里,一时间引起全校师生和院外人士的注目。文革时期陆俨少收到了巨大的冲击,杜甫诗意图也丢失了近半。一九八九年,陆俨少终于又拿起画笔,凭着记忆以晚年的风格补齐了文革中丢失的三十五幅诗意图。一九七六年文革结束,陆俨少的右派和地主身份彻底得到了纠正。他的艺术开始重新焕发光彩,他的成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重视。晚年成名后,他依然不拘成规,力图自我变法。
结语:陆俨少一生沉浸于笔墨之中,就是居住在昏暗的石库门底层他也没有辍笔不耕。生活对于陆俨少来说是漂泊不定的,是艰苦的。但是陆俨少笔下的山水画确是清泉绕阶,山径农耕,俨然一片避于乱世的桃源净土。坐竹筏从重庆回上海的途中,历经惊险,他沿途看着远去的蜀山和江水。他有所悟,形成了自己的作画风格。他的山水画用笔之巧妙,画水之灵动,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的。
【参考文献】
[1]陆俨少、徐建国[M].陆俨少画集,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