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先晓兵 王超 王加年
通过综合数据治理平台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为学校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决策上提供数据支撑,使得校领导能够“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在长期的办学和信息化过程中,国内高校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质量问题导致许多预期需求无法实现。数据治理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必要手段,如果没有数据治理,再多的业务系统建设和技术投入都是徒劳。
数据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工程,许多机构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高校在数据治理方面还处于初期实践,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高校还没有把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提升到战略高度,另一方面高校数据治理在管理、认识、技术、安全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和模式。下面将结合常熟理工学院数据治理探索实践,从组织、制度、标准、安全、流程、数据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
常熟理工学院在数据治理过程中,注重技术手段和规范管理双管齐下,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数据治理规范,建立学校综合数据治理平台,抽取并整合学校所有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加强数据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深入分析数据资源中蕴含的价值,建设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为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多种统计分析、预测预警、辅助决策功能,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师生的精细化管理、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挖掘出数据价值,提高了学校管理决策水平。
建设学校“数据文化”,促进科学管理决策
近年来,学校重视利用数据推进学校科学管理决策,在校领导、管理者及师生中培养与建立“拿数据说话”的习惯,具体包括:各部门定期上报各类分析报表;学校定期公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定期面向师生进行各类问卷调查;严格校园财务预决算;纪检网上常态审计;推动多层次、分类别的数据公开等举措。养成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良好工作习惯,通过学校自主开发综合数据治理平台,建设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和建设学校“数据文化”,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领导深度参与,夯实规范与标准建设,推进学校数据治理
提高数据质量,加强数据治理,不仅需要在高校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高校业务与数据的融合,还需要制定一系列数据治理工作规范,依靠广大师生的配合与参与,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在学校领导的深度参与和推动下,常熟理工学院在数据治理方面推进了一些具体工作。
(1) 数据编码标准建设:参照教育部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校领导和各个业务部门的多次研讨后,制定了常熟理工学院数据编码标准,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时调整和完善,实现了数据治理的标准建设。
(2)数据子集标准建设:遵循部颁标准,结合学校数据分析的实际需求,校领导和业务部门从各自角度出发,制定了符合学校的人、财、物、教育、科研等多个主题对象的数据子集标准,明确了数据采集域和数据治理目标域。
(3)数据治理工作规范建设:学校在数据治理工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制度的重要性,成立了各二级学院部门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及信息员队伍,并出台了学校数据维护等相关工作规范。对各部门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进行规范管理,确保了数据唯一、可信、可用、准确、动态和及时。
(4)组织机构建设:为推动数据治理工作,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校数据治理的规划、协调、实施与监管等职能。同时,也组建每个数据主题域的数据建设信息员队伍,如教学、学生、资产及科研等信息员队伍,将全校各类数据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二级学院,每类数据由专人负责,即每个院系部门均有专任的信息员,确保了数据管理与维护的责任到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信息办重点进行如下工作,从数据录入、系统处理入手,把好数据质量“入口关”;对数据质量实时监控,实现问题数据发现、分发、治理、监督、考核闭环管理,把好数据质量“治理关”;完善制度、规范流程、标准建设,把好数据质量“流转关”。
立足自主研发,探索与实践高校综合数据治理平台
在建设学校综合数据治理平台过程中,学校按照相关标准,抽取并整合学校主要业务系统的数据,同时整合校园卡、网络日志和门禁等积累的学生的电子活动信息,建立学校综合数据治理平台,构建了教师、学生、资产等多个主题数据库,针对每类主题数据,建设了一系列多维数据集,包含:师资分析多维数据集、学生分析多维数据集、教学分析多维数据集、科研分析多维数据集、成绩分析多维数据集、消费分析多维数据集、就业分析多维数据集等多个分析主题域,满足学校从多维度、多视角来分析和观察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教师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学生综合信息查询平台等一系列数据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为校级领导、业务部门领导、管理人员和师生等各类人员提供数据、信息、辅助决策服务。
图1 综合数据治理与学校决策系统体系结构
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国内高校在建设综合数据治理平台方面没有太多借鉴经验,校外专业公司也在初步探索阶段,我们采取了校内立项、自主研发的模式。实践证明,通过该项目建设模式,不仅节省资金,也锻炼了校内教师在数据治理、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类软件项目的研发能力,更为重要是在多年的调研、设计、改进、研发、运行、反馈的不断完善与改进过程中,使得该平台越来越贴合高校数据治理和辅助管理决策实际需求,也探索出适合高校数据治理的技术框架。
数据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管理是数据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数据治理面临的最大风险。虽然共享数据中心模式的数据管理模式方便了数据分析和处理,但如果由于安全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泄漏,也会引发更多的安全问题。因此,除了在技术手段上部署了一系列的数据安全与防范措施外,学校还在数据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制定了一些数据安全工作规范,来确保数据安全。
(1)制定学校数据使用规范流程,使用数据前必须经过申请和审批,并按照严格的规范测试和使用,防止开发测试及使用对数据的质量造成影响。
(2)对各类数据的访问进行严格的分级授权控制与管理,防范非授权访问各类数据主题域。
(3)制定“业务数据谁产生、谁负责”的规则,把数据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4)对数据建立和实施严格的备份机工作制度,实施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服务学校管理,推动科学决策
通过综合数据治理平台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为学校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管理决策上提供数据支撑,使得校领导能够“既见森林,又见树木”。采用逐层深入、分级浏览的方式,从不同层面为校领导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在校级层面对师资结构、教学监控、科学研究、师生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支持。
此外,还可以掌握每个教师、学生、资产等个体的细微信息,实现了全校人、财、物、教科研的及时、动态和透明化管理,部分数据分析如图2所示。通过资产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建设,一方面便于资产使用者和管理者清楚掌握所管辖的资产信息,减轻了管理人员工作量,从根本上改变了管理被动、业务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高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也为按二级学院、部门进行办学成本核算或模拟二级法人管理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图2 系统部分数据分析
瞄准管理“盲点”,解决管理“洼地”
以学生管理为例,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高校的扩招,学生规模逐年增加,但专职学生管理人员的增比远低于学生规模的增比,使得管理工作的繁杂性和艰巨性大为增加,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不断下滑。如何通过学生在校的“全息”数据解决该矛盾,就成为学校设计与建设学生综合决策系统的初衷。除了满足所有在校生每一个体的各类信息动态、及时的查询和分析外,学校还建设了大学生电子行为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式,充分利用系统每天沉淀的数十万条学生各类活动的海量行为数据,并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实现了各类预警。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一站式”地获取学生的所有在校相关数据,快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详细信息和潜在动向,有助于管理层制定学生工作的管理目标和重点,帮助管理者及时做出反应,增加了管理的主动性,防患于未然,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和思想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
以人为本,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在信息时代,如何以人为本,利用一切手段来提升服务效率、服务水平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主题。传统的资产盘点是采用专业手持设备,该设备成本比较高,平时基本不用,使用时又不能满足数量需求大的问题,为克服该困难,学校通过微信企业号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每个人都能通过个人手机扫描校园资产条形码进行盘点的功能,使得所有师生能同时参与盘点等相关工作,大大提高了资产盘点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降低该项工作成本。
学生及学生家长在校外对学生在校相关数据查询的需求也较大,而传统查询方式较为繁琐,很难满足该服务。为此,学校建设了基于数据综合治理平台与微信的移动终端查询系统,可以快速查阅学生成绩、图书借阅、财务信息、校园卡消费等个人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师生享用数据服务的便利性,也提升了业务部门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效率。
培养和提升“数据文化”建设
学校在数据治理过程中,在实施数据收集、数据使用、数据开放的活动中,面对许多挑战,也正是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培养了学校数据文化习惯,克服了我们中国人固有的“重定性、轻定量”的文化习惯,在校园中推动和培养凡事“拿数据说话”的习惯,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治理平台和决策系统对其他高校输出学校的数据管理文化。虽然取得一些成绩,然而数据文化建设对学校来说是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也是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彻底摘掉“差不多先生”文化标签的重大挑战。
常熟理工学院在数据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客观上讲,侧重解决的是管理方面的问题,然而如何利用数据来服务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及教与学的过程,客观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慕课等不断兴起的新技术为教学支撑,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其中的支撑作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校务管理等方面广泛收集过程数据,并进行科学、持续的数据治理,结合大数据、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充分挖掘蕴含在数据之中的丰富价值。同时也需要在高校内倡导和建设数据文化,将数据分析用于各项事务辅助决策,推动数据公开,推进大学治理水平提升,以达到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真正发挥数据在高校发展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