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
这是一间小学阅览室,同时也做书法教室之用。校方希望能够在这里展现出传统文化,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在此学习的学生们。而设计师考虑的,则是如何以现代的视角来演绎传统精神。
“对于传统精神和传统文化,以什么视角进行观察才是重要的问题。如果只是站在过去的视角来看待传统,那么设计只可能是截取传统的一些片段。而这是我们极力避免的做法。”
一一武勇
由于是北京名校,长年以来史家小学一直持续不停地扩招。而这种情况使得学校本身长期处于改建的状态,最终的结果,就是学校的教室不得不担任更多的功能。既是阅读室,担负着小型图书馆的功能;又是书法教室,需要有教学空间,而且能够呈现出书法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一这就是校方所提出来的要求。
功能分区
为了适应阅读室的多重身份,设计师将空间划分出了4个区域。
位于空间正中的主阅读区,9个书桌以中国传统河图、洛书的形式布置成九宫格的样式,而嵌在桌面上的山西推光漆器画板上的图案,则是学校师生亲笔创作而成。这里是阅读室的中心,开阔的空间、明亮的环境光,还有环绕四周的书架,让学生们能够拥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主阅读区一侧,几阶上升的台阶将lpad阅读区分割出来。由玻璃覆盖的水道取意“曲水流觞”,学生们可以在这一区域内随意坐卧,通过现代阅读方式进行学习。而在另一侧,则是书法教学区,特意定制的云形长桌高低错落的桌面用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身高。在主阅读区与书法教学区之间的隔断上,双层玻璃旋转窗内夹着设计师专门挑选的历代著名字帖。
由于阅读室与学校内的主要走廊相邻,为了避免嘈杂噪声对阅读环境的影响,设计师在阅览室入口处设置了一个过渡区域,并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隔断与内部进行划分。同时这个狭长的空间同时也成为联系三个功能区的重要通道。
风光无限的漏窗符号
从阅览室的主入口向内望去,青灰色砖砌入口中,若隐若现过渡区内侧的聚酯隔断。而透明聚酯板中夹裹的稻草纤维,则展现出设计师心目当中对于书法的某种认知: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中,纸是树皮和稻草纤维粉碎后重新赋予的全新形态,而墨则是草木焚烧后炭黑加工而成的产品。它们都是自然植物的升华与蜕变。稻草纤维它们之间,因此具有了关联性。同时,这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之道的理念是吻合的。
“此外,我希望这个隔断是可以呼吸的。”设计师将隔断设计成一种可以开启和闭合的结构,“当它完全关闭的时候,内部与外界是隔离的,静谧中有着一份沉静;而当它开启的时候,内外空间之间的联系从容却又直接,漏窗效果营造出一种浑然一体的效果。”
梁枋与藻井
在入口处的过渡空间中,设计师将这一部分天顶做成了宛如层层梁枋般的结构。尽管没有使用传统雕梁画栋的处理方式,但是激光雕刻的玻璃灯片却仿佛是传统建筑抽离了梁柱之后剩下的一种历史印象。特别是当两级灯光开关全部打开,LED光源从灯片顶端将灯片照亮,灯光衬托下的阵列感产生了奇特的视觉效果。在主阅读区,抽象的藻井形式与灯箱融为一体,以此作为传统建筑符号在当下语境中的表达。此外,设计师对灯光照度进行的多次调试,最终也使得室内环境更加适合小学生的阅读需要。
最满意之处
在采访中,问及设计师对这个项目最满意之处,设计师说:“最满意的地方,是我一直坚持与校方、老师以及学校里的孩子们共同确定目标,共同追求最合适的空间形态的过程。当人们去参观的时候,学生们为大家如数家珍地介绍阅览室的样子,尽管学校师生与建筑师关注的重点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想只有使用者在体验中真正感受到建筑高于功能的精神境界,建筑才真正能够拥有场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