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油田Ⅶ1-3单元高温聚合物性能实验与评价

2015-07-02 01:40郝明耀朱江海杨海涛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年1期
关键词:耐温双河驱油

郝明耀, 郭 艳,王 熙,朱江海,杨海涛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132;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双河油田Ⅶ1-3单元高温聚合物性能实验与评价

郝明耀1, 郭 艳1,王 熙1,朱江海2,杨海涛2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132;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为了保证双河油田Ⅶ1-3单元高温聚合物驱取得成功,通过实验评价了影响耐温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耐温聚合物BHY适合作为双河油田Ⅶ1-3单元高温聚合物驱用剂;推荐聚合物最佳注入浓度为1 500 mg/L、注入段塞量为0.4~0.6 PV;在最佳注入参数下,对于渗透率为600×10-3μm2的均质岩心,聚合物驱室内驱油实验可提高采收率17.75个百分点;在渗透率极差为3的双管并联驱油实验中,可提高采收率10.57个百分点。

双河油田;耐温聚合物;性能评价

双河油田Ⅶ1-3单元为河南油田Ⅲ类储量,油藏温度为93.7 ℃,渗透率0.587 μm2。目前,该单元采出程度已接近水驱标定采收率,为进一步提高区块采收率,考虑在该区块进行三次采油。目前,稀油油藏在水驱过后进行三次采油的技术主要有聚合物驱、复合驱、泡沫驱等[1]。纵观国内外各大油田进行三次采油的应用效果,聚合物驱是应用最为成功的一种三次采油技术。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仪器

DV-III型Brooker黏度计(美国Brooker公司);微观驱替物理模拟装置(江苏省海安石油科研仪器有限公司);鼓风干燥箱(北京恒泰丰科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1.2 实验材料

人造岩心:柱状岩心(φ2.5 cm×8 cm),方岩心(2.5 cm×2.5 cm×30 cm);聚合物:耐温聚合物BHY(北京化工研究院提供,质量分数90.31%,水解度20.58%,分子量2265万),3630S(法国聚合物,质量分数90.21%,水解度24.56%,分子量2100万);实验用油:双河油田Ⅶ1-3层单元脱水原油;实验用水:双河清水、双河江河陈化污水。实验用水离子组成如表1所示。

1.3 实验方法

用DV-III型Brooker黏度计测试体系黏度(转速6 r/min,剪切速率7.34 s-1)。用岩心驱油装置进行岩心驱替实验,驱替流程为:用0.45μm膜滤过的单元地层水饱和岩心24 h,然后饱和单元模拟油至岩心含油饱和度为70%,水驱至含水100%,注入耐温聚合物溶液,水驱至含水100%,计算采收率(所有过程都在抽空条件下进行)。

表1 实验用水的离子组成 (mg/L)

2 实验结果和讨论

2.1 耐温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

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是影响聚合物驱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诸多因素都影响着聚合物溶液的黏度,特别是浓度、温度、矿化度、剪切、高温老化等因素影响较大[2]。

2.1.1 浓度对耐温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先用双河清水配制4 500 mg/L的聚合物母液,再用双河陈化污水稀释至需要浓度。测试溶液在某一温度下的黏度,结果见图1。可以看出,耐温聚合物黏浓关系与普通聚合物相似:随着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呈乘幂式增加。从微观上分析,聚合物的浓度越高,单位体积内的聚合物分子数越多,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缠结的能力越强,所以黏度越大[3]。当聚合物溶液的浓度较低时,黏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的速率较小,当浓度较高时,增加速率变大。原因是由于聚合物大分子具有较强的分子间引力,随着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增加,聚合物分子间的距离逐渐缩短,分子间引力逐渐加强,加剧了分子链段间及分子间相互缠结而形成网状结构的效应,从而使黏度急剧增大[3]。

图1 耐温聚合物黏浓关系曲线

2.1.2 温度对耐温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将耐温聚合物BHY和油田在用的普通聚合物3630S先用双河清水配制4 500 mg/L的母液,然后用双河陈化污水稀释至需要浓度,实验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两种聚合物溶液黏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出缓慢减小的趋势。聚合物溶液浓度越大,黏度下降的趋势越明显[3]。相比普通聚合物3630S,耐温聚合物不仅黏度要高一些,而且随温度的升高黏度下降的幅度也缓和得多,这也正是耐温聚合物耐温性能表现之所在。

2.1.3 矿化度对耐温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模拟双河油田Ⅶ1-3单元地层水钙镁离子含量,固定钙离子浓度为41 mg/L,镁离子浓度为7 mg/L,通过改变氯化钠的浓度来调节矿化度,考察矿化度变化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用去离子水配制4 500 mg/L聚合物母液),实验结果见图3。可以看出,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聚合物黏度逐渐降低,当矿化度超过10 000 mg/L以后,聚合物溶液黏度趋于平稳。

图2 两种聚合物的黏温关系曲线

图3 矿化度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2.1.4 剪切对耐温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

耐温聚合物溶液具有较高黏度行为,主要是因为耐温聚合物分子为大尺寸的分子链,而这种分子链在受到高速剪切时容易断裂引起黏度的降低。配制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分别用不同的流速注入,在30 ℃、6 r/min条件下测定剪切降解前后的黏度,计算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率。选用浓度为1 800 mg/L聚合物的溶液,测试剪切前后分子量的变化,计算剪切后分子量保留率。实验结果见表2、表3。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聚合物黏度损失率逐渐增大,同一注入速度下,聚合物的浓度越高,黏度损失率越低。由表3可以看出,聚合物经过剪切后,分子量变小,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分子量保留率呈现减小趋势。

表2 聚合物经过岩心剪切后黏度损失率统计结果 %

表3 聚合物经过岩心剪切后黏度和分子量保留率统计(1 800 mg/L)

2.1.5 溶解氧对高温聚合溶液物稳定性的影响

聚合物溶液在地层中进行驱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高温老化的过程。聚合物溶液经过高温老化后黏度一般会呈现降低的趋势。用双河清水配制4 500 mg/L聚合物母液,用双河陈化污水稀释至1 800 mg/L,在95 ℃下老化,30 ℃下测试其黏度,考察不同氧含量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氧含量对耐温聚合物溶液长期热稳定性有重大影响,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耐温聚合物溶液老化后的黏度保留率呈下降趋势。

2.1.6 稳定剂对高温聚合物长期稳定性的影响

为消除溶液中溶解氧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可向溶液中添加稳定剂。本次研究了向聚合物溶液添加稳定剂1(还原体系)与稳定剂2(有机体系),以考察稳定剂含量对耐温聚合物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5、表6。由表5可以看出,氧含量在0.5 mg/L时,稳定剂1对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当氧含量较高时,此作用并不明显。由表6可以看出,稳定剂2的加入,对聚合物溶液能起到增黏作用,但氧含量为4.5 mg/L时,稳定剂的加入对聚合物溶液几乎没有作用。

表4 不同氧含量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 mPa·s

表5 稳定剂1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 mPa·s

表6 稳定剂2对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 mPa·s

2.2 耐温聚合物驱油实验

2.2.1 均质岩心模型聚合物驱聚合物浓度优选

选用渗透率为600×10-3μm2的均质人造岩心进行驱油实验。驱油实验结果见表7。由表7可以看出,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是很大,考虑到吨聚换油率因素,确定聚合物最佳注入浓度为1 500 mg/L。

2.2.2 均质岩心模型聚合物驱聚合物段塞的优选

聚合物浓度为1 500 mg/L,驱油实验结果见表8,可以看出,段塞量从0.2 PV增加至0.6 PV时,提高采收率3.05%,当从0.6 PV增加至1.0 PV,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不大,仅提高采收率1.02%。

表7 不同聚合物浓度驱油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室内研究,推荐双河油田Ⅶ1-3单元高温聚合物最佳注入尺寸为:聚合物浓度为1500mg/L,段塞量0.4~0.6PV,控制氧含量0.5mg/L以下。

表8 不同段塞驱油实验结果

2.2.3 不同渗透率级差并联岩心模型驱油实验

驱油实验结果见表9,由表9可以看出,随着渗透率级差的逐步增大,水驱采收率、聚驱采收率和总提高采收率都呈逐步减少趋势,但在渗透率级差为3处出现拐点,当渗透率级差大于3以后提高采收率降低的幅度开始增加。因此聚合物驱应考虑渗透率级差的影响。

表9 并联驱油实验结果

3 结论与认识

(1)浓度、温度、矿化度、剪切、高温老化都对耐温聚合物溶液黏度有着明显的影响作用,特别是溶液中溶解氧含量对耐温聚合物溶液高温老化后的黏度影响显著。

(2)通过对耐温聚合物溶液进行长期稳定性评价,发现聚合物溶液在含氧量小于0.5 mg/L条件下,在95 ℃下老化180 d后黏度保留率都能达到80%以上。

(3)评价表明,耐温聚合物BHY适合作为双河油田Ⅶ1-3单元高温聚合物用剂。

(4)根据实验结果,双河油田Ⅶ1-3单元进行聚合物驱时最佳注入浓度为1 500 mg/L,最佳注入段塞量为0.4~0.6 PV。

[1] 岗秦麟.化学驱油论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28.

[2] 赵福麟.采油化学[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1-33.

[3] 周恩乐,李虹.聚丙烯酰胺的形态结构研究[J].高分子学报, 1991,12(1):51-56.

编辑:李金华

1673-8217(2015)01-0133-04

2014-08-20

郝明耀,油藏工程师,1980年生,2007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研究和现场试验工作。

TE357

A

猜你喜欢
耐温双河驱油
绥阳双河洞
基于乌式黏度计法的固井聚合物外加剂耐温能力评价方法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水土保持助力双河镇大田村实施精准扶贫
第五师双河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耐温、高司靠内燃机车用镉镍碱性蓄电池
一种耐温耐侵蚀改性硅橡胶电缆料
AM/AA/AMPS/AMQC12AB 四元共聚物的合成及耐温抗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