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课间活动整体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2015-07-02 01:30:22黄建萍
关键词:课间整体游戏

黄建萍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 淮安 223001)

小学大课间活动整体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黄建萍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 淮安 223001)

提出在“整体设计”的理念下,对小学大课间活动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研究中坚持学生立场,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遵循体育锻炼科学,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对大课间进行整体设计,除了对大课间本身的整体思维,对大课间的目标、内容、运动负荷、安全保障、评价体系等也进行整体设计并实施。实践证明大课间活动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小学;大课间活动;整体设计

0 引言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当时只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近10年期间得到了蓬勃发展。关于大课间活动现状调查研究、发展研究、活动内容研究、组编原则研究、改革研究、模式研究类的文章很多见,但这些研究大部分是从某个视角、某个“点”进行研究的,对大课间进行“整体设计”的研究还很罕见,关于体育教学的研究也只是提出“需要整体设计”。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近年来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受到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其科学性、合理性已经逐渐显示出来,一线体育工作者也开始关注“整体设计”思维下实践所产生的效益。笔者在江苏省“十二五”立项课题“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整体设计的研究”的研究中,对小学大课间的研究中用“整体设计”的理念贯穿始终,使大课间开展更加理性、科学,正性效果显著。现将对小学大课间整体设计的研究与思考,在此论述,与广大体育工作者相互交流分享。

1 我国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及研究情况概述

1978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草案)《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体育锻炼的通知》等文件,大课间活动在我国部分地区发展起来,北京古城二小、辽宁台山一中、上海育才中学等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就因大课间开展得有声有色而闻名全国体育界,传统的课间操开始向大课间体育活动演变。到了90年代,辽宁和天津率先对大课间进行实践性研究,并通过大课间展示活动将大课间活动成果在较大范围内推广。1999年5月25至28日,辽宁省举办了大连市、鞍山市、营口市27所中小学大课间展示活动,全国300多名体育工作者与会观摩。这样的对外展示活动,辽宁省自1996年到1999年连续开展了4年,该省大课间活动质量逐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加强,各项素质得以提升。1999年10月25日,教育部在江苏无锡召开的“改革开放20年学校体育工作交流会”上,决定将“课间操”正式改为“大课间”。进入21世纪后,大课间活动被提升到活动课程的层面,大课间前所未有地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近10年中,对大课间的研究深度逐步加深,但是大课间开展的力度和质量在全国范围内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国家政策力度和督察评价作保证。

2 小学大课间整体设计研究

2.1 小学大课间整体设计研究背景

江苏省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省政府于2011年成立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省政府委托南师大体育学院承担此项工作,“中心”与省体卫艺处联合开展了研究与推进的工作。通过对全省82所监测点校学生体质跟踪监测,研究并指导全省大中小学生体质促进工作。主要工作包含课题研究、业务培训、体质监测等。其中,大课间现场会在苏南、苏中、苏北巡回召开,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特别是常州的“一校一特色”的大课间示范性展示,对江苏薄弱地区的学校体育工作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课外体育活动整体设计研究”的提法,于2012年由江苏省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在《课题指南》中正式提出,本课题在2012年曾是“中心”的课题,于2013年结题,因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2013年转评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

2.2 小学大课间整体设计研究界定及价值

“大课间”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目标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组织形式活,运动负荷适宜,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实效[1]。

“小学生大课间整体设计”在本课题中,是指对所能控制的小学生大课间进行科学的整体策划与设计。通过研究文献资料,获得理论支撑,分小学低、中、高3个学段(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分别对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时间分配、场地器材、运动量、推进措施、评价指标等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形成大课间活动的从设计到过程实施到评价的完整体系。为防止各项活动之间的割裂,造成锻炼效果的不足或者重复多余的现象,从整体的角度提高大课间活动的科学性、实效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此课题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文献研究形成“大课间活动整体设计”的理论,填补这一理论的空白。

2) 整体策划之后,可以全面考虑学生的身心需求,使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

3) 研究成果能启发同行并提供借鉴的经验。

4) 提高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水平。课题成果中的课外活动整体设计方案、各种活动评价指标等可以为地方制定教育政策和教育评价提供参考。

5) 更新学校教育价值观、人才观。有助于学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人才观,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意识和习惯。

6) 教师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此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3 小学大课间活动整体设计研究思路

研究本着“专家引领,教研人员指导,一线教师实践”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以省内学校为主要样本,沿着“经验总结、理论研究—整体设计大课间活动—行动实验(从设计到实施经过3次反复修改完善)—形成整体设计方案和评价指标等—应用推广—归纳总结”的技术路线开展工作。

对于学校体育,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应该有整体的、长程的意识,学校体育中每项活动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同时又是整个学校体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形成有效互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设计与开展应该有整体意识,在整体设计学校体育工作的前提下,对大课间活动进行整体设计[2]。大课间活动关于内容的整体设计最为显性,而其他因素的整体设计则容易被忽略,如安全、运动负荷、管理、评价、人员、时间的整体设计[2]。这些问题的整体设计在学校工作整体设计思维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设计内容时一定要重视这些因素的整体设计。设计时遵循原则,理清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综合价值最大化。

2.4 大课间整体设计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研究“整体设计大课间活动”的理论,调查大课间活动现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资料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用整体设计的思维对设计出大课间活动的方案,在实践中不断实施、总结反馈,同时结合观察、调查、案例研究对学生兴趣、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矫正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教育实验。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经验总结与应用推广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学生身体素质数据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5 小学大课间整体设计研究理论成果

2.5.1 大课间实施目标的整体设计

学校应首先制定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再制定大课间活动的目标。大课间的目标首先应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制定适切的目标,有一定的层级递进,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一个合理的序列,既有循序渐进又有逐级巩固与深化。如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大课间活动后,应该达到一个什么具体目标。第二这个目标还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应包含技能获得、健全身心、完善人格、社会适应能力、社交技能、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个性发展、体育兴趣、终身体育等方面,应尽量综合考量,避免有失偏颇,使学生的人格形成产生缺陷。

2.5.2 大课间活动内容的整体设计

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师生、关注差异,内容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身体发育、成长规律、环境季节、运动负荷科学。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大体分这样几个类别:第一类是国家推广的现行广播体操;第二类是自编的操类或校舞,分基本体操和素质类;第三类是体育竞技类,如深受学生喜爱的篮球、羽毛、乒乓球等项目;第四类是体育游戏类,包含传统游戏、新型游戏、民族游戏等。这几类项目每一类都可以有多个设计,如属于操类的武术操、广场舞、搏击操、扇操、素质操,有些学校还实行一个音乐,每个年级跳不同的操。游戏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传统的、经典的、时尚的……一个学校、一个年级的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计,可以按年龄、季节、兴趣、运动强度和密度的要求进行合理组合,设计多个方案循环使用,在充分考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前提下,使大课间活动的价值最大化。

2012年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小大课间活动案例:

大课间活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两分钟热身跑;第二部分为素质操(或活动):1、2年级单摇跳短绳,3年级以上双摇跳短绳(40秒一组,做2-3组);第三部分为游戏大转盘。

学校专门设计了一个阳光体育运动大转盘。转盘由三部分组成:最外圈为每周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中间部分对应各个年级,最内圈显示周次。每周体育游戏活动内容为我校收集、整理、创编的近百种体育游戏,分为力量型、平衡类、速度类、益智类、投掷类、敏捷类等六大类,力量型体育游戏包括拉海龟、扭棍子、拉鼓、抱沙袋等游戏,平衡类体育游戏包括跳跃小伙伴、蹲斗、骑竹马、维吾尔摔跤等游戏,速度类体育游戏包括双龙夺珠、板鞋踏踏、闯关夺魁、滚铁环等游戏,益智类体育游戏包括遥控机器人、阿尔泰的金子、挖坎儿井、赶木球等游戏,投掷类体育游戏包括丢包、沙包入筐、背篓球、抛花包等游戏,敏捷类体育游戏包括跳竹竿、花样拍毽、抱蛋、绳毽双玩、鲤鱼跳龙门等游戏。

评析:第一部分慢跑热身,符合运动规律,第二部分跳绳部分有强度有密度确保学生每天的运动负荷,第三部分考虑学生运动兴趣,定期更换游戏内容,几部分合起来综合价值较高。

2.5.3 大课间运动负荷的整体设计

大课间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要有练习密度,这已是个不争的观点。大课间的运动负荷设计要遵循确保学生活动安全原则、有利于运动技术练习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原则、有利于体验运动乐趣原则、不影响下节课原则。大课间活动实践以30-40分钟为宜,学生每分钟脉搏次数最高在140次左右比较适中。运动负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运动负荷的把握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动态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依靠更为直接的运动负荷判断方法,现在常用的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日本学者做过统计学研究,证明了当学生在回答“累极了”“非常累”“很累”“比较累”“还行”“不太累”“一点都不累”时有着不同的心率,而且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其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个研究提示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运动负荷的情况。观察法更是比较直接的判断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脸色、流汗、气喘和身体动作(如弯腰)等来判断运动负荷。一般来说,大课间活动学生回答“有点累”,观察学生“微汗”比较适宜。

2.5.4 大课间组织形式的整体设计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式对大课间目标达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组织形式的设计上也应有整体设计的意识。全校性活动、分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小集体活动、分性别活动、分项目活动、分散活动等组织形式是大课间活动常见的组织形式,每种活动形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场地器材、生数、目标等)和需求选择使用,最好使用几种形式的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2.6 小学大课间整体设计研究实践成效

2.6.1 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提高

多样化的大课间活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运动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淮阴师院一附小学生关于体育运动兴趣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数从82.8%(2012年)上升到100%(2015年);养成家庭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从17.1%(2012年9月)上升到50.9%(2014年9月)。

2.6.2 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质增强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是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测试组织有序、方法规范,数据可信度较高。在近几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率、合格率均有大幅度提高[2]。游戏增强了学生协调能力,发展了学生灵敏、柔韧、力量、协调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反应能力、动作速度,同时平衡力、节奏感都有明显的提高[2]。

表1 淮阴师院一附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优秀率三年统计[2]

表2 淮阴师院一附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三年统计[2]

表1为几项测试项目的综合评定,可以得出学生体质得到增强的结论。由表2数据得出学生在学校体育整体设计后的身高体重、肺活量、速度、柔韧、灵敏、力量、耐力素质逐年提升[2]。

2.6.3 学生学会1—2项体育技能

因为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相互补充又相辅相成,学生体育课堂上学习的运动技术在大课间得到巩固与熟练,淮阴师院一附小学生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的学生每年都在增长。学生掌握了运动技能会“玩”了,也能玩到一定水平,为终身体育创造可能性。

2.6.4 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课题研究可以提高了学校体育工作效益,对教师而言,也是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的过程。研究过程促使教师发现自身现有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欠缺,促使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研究在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能力的提高,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成事成人”。

3 小结及后续研究方向

在整体设计理念下的大课间活动的教育价值是鲜明的,它在灵活、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优良的品质,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整体设计的大课间活动能最大化地发挥大课间的育人价值。但是我国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实践层面,对大课间整体设计的研究还缺乏科学依据,这需要研究人员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大课间。

学校体育活动的现状,让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审视学校体育工作,用整体设计的思维来设计、实施大课间活动。

[1] 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28-30.

[2] 黄建萍.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整体设计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12(3):255-258.

[3] 唐雪梅,谢延林,刘鸿.大课间活动的“积木化”与组编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6,10:51.

[4] 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6):717-720.

[5] 王永象.浅谈如何高效实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J].体育教学.2011(2):34.

[6] 郁东,李强,朱乔.对江苏省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初步探析[J].体育科技,2010,31(4):122-124.

[责任编辑:李 强]

2015-06-11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整体设计的研究”(T-c/2013/074)

黄建萍(1971-),女,江苏淮安人,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及活动开展研究。E-mail:59783923@qq.com

G627

A

1671-6876(2015)04-0348-04

猜你喜欢
课间整体游戏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0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