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涝席卷南方多省厄尔尼诺持续发展

2015-07-01 03:41栗方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6期
关键词:总指挥部厄尔尼诺强降雨

栗方

暴雨来袭,灾情发展迅速

今年5月以来,南方地区灾情发展迅速。据统计,截至5月26日,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82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因灾死亡43人,失踪14人,倒塌房屋1.5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9亿元。受灾区域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了8个检查组,赴大江大河流域开展汛前检查。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家团介绍,全国降水总量接近常年,近期南方降雨多,我国东部和南方先后出现6次较强降雨过程,雨区覆盖华南、江南、西南、华北等22个省。特别是南方,5月中后期雨量骤增,出现2次强降雨过程,5月18—20日,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发生今年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降雨量较同期多55%,最大点雨量为广东海丰青年水库的784毫米。南方地区灾情发展迅速。5月11—21日,受灾人口由179万人增至623万人,受灾面积由248万亩增至747万亩。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受灾人口数量偏少14%,受灾面积偏少2%, 死亡人口偏少38%,倒塌房屋偏少68%,而直接经济损失却多出1倍。

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张家团说,目前大江大河汛情总体平稳,但一些中小河流发生了超历史或超保证流量洪水。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太湖、淮河、西江水位较常年同期偏高0.05~4.99米,洞庭湖水位较常年偏高0.98米、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偏高0.47米。受强降雨影响,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湖南湘江,江西赣江上中游、昌江、修水,福建闽江上游等76条河流发生超警戒线洪水,其中4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流量洪水,江西赣江上游支流梅川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福建闽江上游九龙溪发生50年一遇特大洪水,广西桂江发生2008年以来最大洪水。

福建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福建省防指”)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5月18日,沙溪安砂水库发生建库以来历史最大洪水,洪峰流量达7740立方米每秒,重现期超过100年一遇,24小时洪量达200年一遇。福建省防指强化科学调度,于5月17日进行预泄腾库,以便洪峰到达前实施拦洪调度,充分发挥水库滞洪削峰作用,最终将洪峰大幅削减为5年一遇下泄,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

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在应对这次洪水过程中,各电站水库发挥了明显的拦洪削峰作用。其中,桂林市青狮潭水库纳洪1780万立方米,削峰572立方米每秒,削峰率100%,川江水库纳洪500万立方米,削峰3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62.5%,使得漓江水位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贺江合面狮水库纳洪2448万立方米,削峰68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为26%,减轻了广西下游和广东省封开县南丰镇的防洪压力。

广东省长湖、南水、飞来峡等主要水库在应对这次洪水过程中提前预泄,腾空库容,吸纳洪水,起到了拦洪削峰作用。其中,长湖水库纳洪2100万立方米,削峰25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为12%;南水水库纳洪3400万立方米,削峰2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为83%。

洪水期间,南方地区638个县共计发布山洪灾害预警1.05万次,共转移危险区群众30万人次。

备战厄尔尼诺

5月23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汪洋主持召开国务院防汛救灾专题会议。汪洋指出,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防汛抗旱形势十分严峻。近期,华南、江南可能再度进入多雨期。厄尔尼诺现象发展迅速,进一步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

5月26日,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召开的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今年汛情形势极为特殊,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发展,可能导致各种极端天气多发重发,预报预警难度大,防范应对困难多。

据预测,今年气象年景中等偏差,可能有较强厄尔尼诺现象,而强厄尔尼诺现象往往导致我国发生极端洪涝、干旱事件,1998年发生的江淮大洪水就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预计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汛期可能出现类似1995年、1996年、2010年的区域性洪水,太湖、淮河、黄河上中游及松花江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华南、西南、西北东部、东北南部等地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较大暴雨洪水。海河流域近20年、黄河流域近30年没有发生过大洪水,大洪水发生概率增加,不排除今年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汛期台风比较活跃,强台风影响可能将偏重,防汛防台风形势严峻。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要求各级防办及水利部门扎实做好当前防汛抗洪减灾的各项工作,尽最大努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加强与气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信息共享,提高水文气象预报预测精度,尽力延长预见期,为防汛抗旱和抢险救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突出抓好中小水库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涝、超强台风袭击和突发山洪灾害等防汛薄弱环节的防范工作,及时发布预警,实施科学调度,加强巡查抢护,提前组织群众转移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按照国家气候中心ENSO监测,从2014年5—10月,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已经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以上,表明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式形成。

厄尔尼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现象。就像人体感冒发烧一样,大海“发烧”也会造成各种不适,因此,需要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来改变大气环流和温度分布。当然,“治疗”的过程也必然造成一定的异常气候现象。

相比于大自然的“治疗”过程,提前防范厄尔尼诺可能造成的连锁灾害性反应以减少损害尤为重要。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启祎建议,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还要防范可能出现的山洪地质灾害。东北地区的低温冷害会对水稻等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对于华北地区可能出现的干旱和高温天气,相关部门可以提前安排应对,如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系统,改进耕作制度等,以提高抗旱能力。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也应提升对厄尔尼诺事件的认识和反应,中国气象局总体规划室前主任、北京减灾协会特聘专家阮水根指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公众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如学习自救、互救,进行模拟情景演练等。■

猜你喜欢
总指挥部厄尔尼诺强降雨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厄尔尼诺现象横行中国
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017年工作会议
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故宫遇上最强降雨何以“不看海”
三步图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全体会议召开 汪洋强调落实责任强化举措科学防控扎实有效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
浙江经受第五轮强降雨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