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霞
(长江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重庆 408100)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全部教学科目中的主要课程的基础,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是实施全面发展方针的重要途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不仅对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对中学生的全部学习和生活也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目前,中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时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心理状态是复杂多变且不易控制的,而初中生由于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其表现尤为突出。本文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对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究,并且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塑造初中生人生素养,建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爱国情感的育人活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因人而异,并且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不同。初中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变化也是有根据的,所表现的心理现状从宏观上看分为积极主动心态和消极被动心态。
积极主动心态的表现比较上进。在学习动机上,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讲,学生会自我不断满足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需求,在基本学习任务满足后会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很高;在学习兴趣上可以自我寻找其中乐趣,此时他们的学习是为了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在学习习惯上能够自发养成适合自己的习惯,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投身到课堂情景故事的模拟中,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且课后能主动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甚至还有极大兴趣探索课本之外的相关内容。
但是消极被动心态则是与其恰恰相反的。具有这类心态的初中生大多数在学习上是缺乏动力的或是具有功利性的,外部客观条件的刺激对他们来说更实用,他们认为课堂索然无味,没有学习动力甚至出现厌学想法。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习惯于简单机械的学习方法,思想保守缺乏创新,学习中喜欢依赖别人,崇尚课本知识,惯于死记硬背,不能独立分析问题,等等。一般来说,持这样的心态的初中生的思想政治课成绩都相对较差,并且政治素养的形成也是困难的。
初中生在从事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及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初中生的心理状态由被动消极转化为主动积极,这样不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且有利于他们个人成绩的提高和优化,最终促进处于特殊时期的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和正确认识初中生青春期心理的特点,特别是独立性增强和自我意识的特点。造成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心理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传统教学方法、政治课教学、教学体制三方面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抓德育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为起点武装学生头脑,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及相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他们立志成为新世纪的接班人。《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课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同时必须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自己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认清和履行我国青年一代的崇高责任。
过分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忽视对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满足于传授给初中生最大限度的记忆和效仿能力。传统教学忽略了为了初中生行为的改善要不断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初中生的情感和个性也被忽视了,那么他们的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就受到了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达到思想政治课程育人的要求和标准。
传统的教学方法促使初中生养成了 “好抄懒动”的心理,教师在组织课程学习中缺乏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一味地向学生传授固化的知识,课堂上缺少了学生新颖的观点和创造性的思维,初中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理状态是压抑的,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在教师的讲述中远远得不到满足。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失去了自我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也越来越淡化。
政治课教学缺乏其他科目的生动色彩。被公认为抽象艺术学科的政治,包含的内容纷繁复杂,因此政治课教学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少问题。思想政治课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多为以书本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上的实践受限,不利于教学任务的真正完成,学生学到的往往是表面知识。以至于学生认为只要背背知识点就可以,而不能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不少学生将思想政治课称为“副科”,缺乏重视心理。
担任政治课教学的教师也在偏向非专业化,大多数学校从事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是非对口专业的,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学科教学方法和原理,以至于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近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教学体制中被大力推崇。教育改革的推动使素质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仍然没有取得可喜成果,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我国多数中学采取的教育政策是一方面要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应试教育,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手齐抓,两手都要硬”,因此免不了出现“课内应试教育,课外素质教育”等可笑现象。应试教育的老样子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被升学率限制,就更不要指望以此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学生为了考高分而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苦读的生活空间里,很多学生产生了 “学习厌倦症”、“考试恐惧症”,有的甚至产生“厌世症”、“自闭症”、“忧郁症”,等等。
初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时呈现的心理状态是多变的,并且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外界因素。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必须 “对症下药”,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应该是单纯追求知识,片面培养学生,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综合性的、有层次的,同时各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改革先前单一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上就要求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要实现改革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就要做到不脱离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教师不能把一些观念性的学习内容单纯传授给学生,其结果无异于说教;要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能够将所教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所学内容是真实存在的,进而学生在心理层面上的接受性也会提高。
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启发学生心灵的学科,不可缺少必要的幽默感。幽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是任何表现形式都充满了机智,突出表现为含蓄而富有情趣的表达想法。教师利用幽默感展现自身人格魅力,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状态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人生哲理的乐趣,使学生由“苦于学”走向“乐于学”。基于学生的个人心理而言,学生拥有舒畅愉悦的探索情趣,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不断进取的良好心态。
在课堂上教师适时的幽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调节学生长期受到压抑导致的情绪低落,有时老师简单的语言、动作便可以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时的课堂比平淡无奇、枯燥无味的讲解更能收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幽默可以对一些学生的坏习惯进行调侃,既能使学生见好就收,又不至于影响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幽默有利于学生产生连续不断的好奇感,对学生自身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课堂交流,也就是师生互动。在教学中,师生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良好的课堂互动分为显性互动和隐形互动,所谓显性互动,就是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授予过程中,通过探讨、交流、互问等形式,使学生发挥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辅助学习,发挥引导作用。所谓隐形互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思维和情感共鸣的过程,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产生教学要求的思想情感,从而自觉明了地接受知识的熏陶。
良好的课堂互动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及课堂上的灵活反应,同时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的配合。但前提是要有和谐友好的氛围,学生与教师应有一定的默契度,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能积极响应,学生的心理受到渲染,在互动中积极动脑独立思考问题,善于发表个人看法,提出创造性观点。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起到带动作用,帮助差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其转变被动消极的心理状态。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运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教师必须把握青少年愿意以情感为基础接受思想观点的特点,初中生大多希望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这时教师就要将以情载意、以情通理的原则运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在理解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深厚的情感,做到爱学生,爱教学。适时地通过情感化解学生心理的矛盾,以情触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中学生处于特殊的人生时期,心理状态是多变且不易控制的,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关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之外,还要注重其在学习动态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完成以德育人的宗旨。
[1]吴松年,庄永敏.思想品德新课程百问[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吴松年.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吴铎,彭承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中学教育心理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5]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老师的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王雪梅.高中生学习思想课的心理[J].东北师范大学,2005.
[7]余睿.如何克服思想政治课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J].青春岁月,2011年06月下.
[8]刘转志.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理特点[J].改革开放,2012年9月.
[9]谢建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初探[J].教师,2010年10月(总第81期).
[10]倪丽霞.师生互动快乐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7月(第18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