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梅蓉
班级烹饪活动区是以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投放各种烹饪食材和操作工具,引导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与乐趣,从而促进幼儿逐步成为一个爱生活、愿意接纳多元文化的人。相对于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等,烹饪区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幼儿各种经验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意义。
一、不同的烹饪内容,引发幼儿形成多种学习方式
班级烹饪区的活动内容,多数是幼儿看过但未亲手实践过的,故需要在烹饪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不同的烹饪内容,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方式。
1.让幼儿互相传递经验。
烹饪区的很多活动是幼儿模仿成人生活进行的。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多多少少会接触到烹饪的方法,有的是观察到的,有的是亲手尝试过的。因此,在烹饪区活动中,会引发幼儿原有的经验。例如,做蛋糕需要打鸡蛋,教师没有直接演示打鸡蛋的方法,而是和幼儿一起讨论。结果有两个幼儿看过打鸡蛋,他们用语言和动作把这个经验传递给了其他幼儿。
2.先图示学习再操作形成新经验。
有些活动需要让幼儿先了解制作的过程,再进行尝试与操作练习。例如:做打糕,教师通过展示步骤图的方式,让幼儿先了解打糕制作的程序和方法,再引导幼儿按步骤图操作,效果很好。
3.现场操作直接获得新经验。
有些活动可以让幼儿按自己想法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先进行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逐步帮助幼儿形成新的经验。例如和面团,大家经过讨论知道了在面团中放水应该一点一点放,一边放一边搅拌。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方法是对的,形成了和面团的新经验。
二、不同的工具使用,引领幼儿收获多种操作体验
每一次烹饪活动都会使用到不同的工具。幼儿对工具充满兴趣,不停摆弄:用擀面杖在面团上来回移动,用饺子器细心包饺子,用舂子捣碎芝麻……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工具的神奇以及食材在工具操作之下的变化,从感官到思维,再到行为,不断获得新体验。
1.对工具本身的认识。
幼儿在烹饪过程中常常先对工具发生兴趣,迫切想触摸和使用。教师应该顺应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摆弄,给他们观察、研究工具的时间与机会,为后期的食物制作打下基础。例如,中班幼儿在做“凉拌马兰头”的活动中,需要捣碎花生米,教师提供了舂子,幼儿在使用中发现了舂子能很快将食材捣碎,而且花生米不会到处“跑”。
2.同一种内容使用不同工具。
在食物烹饪过程中,同样一个内容,不同的幼儿会使用不同的工具。例如,做蛋糕和鸡蛋饼的过程中都需要打鸡蛋,用什么将鸡蛋打散,每个幼儿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会选择筷子,有的幼儿会选择打蛋器,还有的幼儿直接用勺子搅拌鸡蛋……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活动内容将可以让幼儿操作的工具挑选并呈现出来,给幼儿充分选择和使用的机会,让他们在使用不同的工具时收获更多的经验。
三、不同的人员互动,帮助幼儿习得相关综合经验
烹饪区活动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区域活动的特点,即需要成人的参与。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和不同的人员互动,如师幼互动、家(家长)幼互动、厨(厨师)幼互动。这三种不同的互动形式,会让幼儿有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1.师幼互动。
烹饪区活动中最常见的人员互动就是本班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本班教师最了解幼儿,当幼儿和本班教师互动时,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引领幼儿去发现、探究,给幼儿充分操作的空间与机会,幼儿会保持着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兴趣。
2.家(家长)幼互动。
近几年来,家长群中出现了较多的全职妈妈,有一些全职妈妈喜欢烹饪活动,爱在家中研究和创造一些美食。教师可以结合一些适宜的烹饪内容,邀请这些全职妈妈到班级中来,和幼儿共同开展烹饪活动。当幼儿和妈妈们互动时,新鲜感油然而生,他们会惊叹于妈妈的技能,学习的兴趣大增,同时,也会增加幼儿对妈妈爱的情感。
3.厨(厨师)幼互动。
幼儿平时在园都品尝过厨师制作的美味。教师可以选用幼儿园食谱中的部分点心作为班级烹饪区的活动内容,并提前和厨师联系,确定活动内容和指导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和厨师互动,既能观看到专业的烹饪技能,也能增加对厨师工作的了解。
四、不同的活动规则,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安全与细节
烹饪活动区的内容虽然有趣,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提醒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保证安全,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
1.操作材料定点摆放,关注使用安全。
安全的建立来自于材料的有序摆放和正确使用。因此,烹饪区活动是培养幼儿有序做事和安全生活的有效途径。在烹饪区建立的初期,教师就要和幼儿共同商量烹饪材料和工具的摆放位置,制定取、放材料(工具)的规则,并在活动中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每一次出现新工具时,教师要和幼儿确定工具正确的使用方法。规则和安全可以通过“师幼共同讨论、图示提醒、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交流”等方式来建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关心自己的安全,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2.师幼共同整理,确保环境整洁。
食材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垃圾,因此,每一次烹饪活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都需要教师引领幼儿及时收拾整理。有时,一个烹饪内容需要经过多道程序,每一个程序结束后,教师要提醒幼儿整理收拾好,再进入到下一个程序中。活动中的每一个程序都要让幼儿主动参与,这样既能保证区域环境的整洁,也能逐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五、不同的分享方式,激发幼儿体验成功的愉悦
每一次烹饪活动都会有结果,无论这个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该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获得真实的经验。
1.觀察烹饪结果,关注食材变化。
幼儿对食材进行加工后,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进行最后的蒸煮。简单的烹饪可放在班级远离幼儿的角落进行,有些则需要送到幼儿园厨房烹饪。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该把烹饪的过程、食材在烹饪中的变化表述给幼儿听,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摄像或拍照留给幼儿观看。
2.品尝烹饪成果,分享成功喜悦。
烹饪成果的分享与交流非常重要。可以在本班级分享,也可以跨班级分享,还可以与成人(老师、家长)分享烹饪结果。除了梳理活动方法和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表达内心的感受:“你今天愉快吗?”“你尝试到什么了?”“你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让幼儿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体验生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