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 要]供应链的理念已被广泛认可并运用于社会生产活动中,对其起源、定义及核心理念有清晰的理解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供应链理念。本文对供应链概念的起源做了简单叙述;对供应链发展不同阶段的概念做出了归纳;并总结了现代供应链的核心理念,即协同发展、系统运作、合作双赢、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服务。
[关键词]供应链概念的起源;供应链定义;发展阶段;核心理念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2.076
1 供应链概念的起源
供应链是存在已久的事物。但作为一种有计划的管理思想,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而波特的价值链概念是目前可查询到的最为直接的来源。1985年,美国学者Michael Porter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将企业运营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其中基本活动包括内部物流、生产作业、外部物流、市场和销售与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价值链的概念把企业价值活动联系为一个整体,但这个价值链是针对单个企业的。1992年Shank和Govindarajan所描述的价值链比波特的范围广一些,他们认为任何企业都应该将自身的价值链放入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中去审视,“从最初的供应商所需的原材料直到将最终产品送到用户的全过程”。同时企业必须对居于价值链相同或相近位置的竞争者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制定出能保证企业保持和增强竞争优势的合理战略。在1996年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 的《精益思想》一书问世,精益生产方式由经验变成为理论,价值链概念进一步被拓展为价值流。“所谓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包括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原材料到达企业,企业对其进行加工后转变为成品再交付客户的全过程,企业内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的信息流也是价值流的一部分。”1996年,Reiter 在整合了上述价值链和价值流思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供应链的定义:即供应链是一个实体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一网络传递到特定的顾客市场。
2 国内外供应链概念的研究
供应链这一名词直接译自英文的Supply Chain,但随着每个时代商业模式的不断变化,其概念也在不断地充实发展,人们对其概念的理解和研究也在不断完善,许多专家和学者基于不同的背景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纵观供应链发展到目前的这段历程,我们可以将供应链概念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三个:内部整合的供应链;外部整合的线性供应链;外部整合的网状供应链阶段。
2.1 内部整合的供应链
人们最初对供应链的认识为:供应链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在企业内部完成。企业经历了从传统内部各职能部门独立运作,到企业信息共享、协作沟通的内部整合阶段。而供应链的概念在最初只是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它主要涉及物料采购、库存、生产和分销诸部门的职能协调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此时供应链的概念代表着传统的概念,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和企业自身资源整合目标。基于这种认识,人们仅仅将供应链视作是物流企业的一种运作模式。该阶段的供应链结构比较单一,与外部相關联企业的联系不紧密。但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已经发生了质变,整合、协作的思想已开始应用到企业实践,企业从内部整合的供应链发展扩大到联合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分销商是一个趋势。
2.2 外部整合的线性供应链
进入20 世纪90年代,人们对供应链的理解不断丰富,供应链的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由于需求环境的变化以及商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逐渐意识到与自身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供应链的思想不仅可以体现在企业内部的协作联合,也可以运用在企业之间,供应商、分销商甚至是终端用户的合作之中。美国的史蒂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 史蒂文斯对供应链的起点与终点给出了较为准确的定义,对所涵盖的参与者的范围做出了界定。蓝伯雄教授认为:所谓供应链,就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原材料、零部件依次通过“链”中的每个企业,逐步变成产品,交到最终用户手中,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的全部活动。蓝伯雄教授详细描述了供应链所包含的参与者及所发生的活动,同时在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供应链是一条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增值链。
美国的苏尼尔·乔普拉(Sunil Chopra)和彼得·迈因德尔(Peter Meindl)认为:供应链是由直接或间接地履行顾客需求的各方组成,不仅包括供应商和制造商,而且包括运输商、仓储商、零售商,甚至包括顾客本身,在每一个组织中,例如制造企业中,供应链包括接受并满足顾客需求的全部功能。这些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生产运作、分销、财务和客户服务。苏尼尔和彼得不仅把供应链包含的参与者以及发生的活动做出了详细的描述,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顾客在供应链中的特殊地位,顾客不仅只是供应链终端、产品和服务的接收者、需求的源头,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向上游反馈信息,甚至直接参与供应链绩效评估。外部整合阶段的供应链把所涵盖的范围从企业层面极大地外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最终客户都成为了合作伙伴,并最大限度共享彼此的资源以取得高效率地协同运作,其结果是满足最终顾客的需求,创造了该供应链最大的效益。随着人们对供应链认识加深,供应链概念所涵盖的范围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从单个企业向上延伸到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向下延伸到顾客以及顾客的顾客直到最终的消费者;供应链的结构则从“单链”扩展到“网链”。
2.3 外部整合的网状供应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不确定性的增加,当今企业间的关系已明显呈现出网络化的合作格局。供应链的概念也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网链关系,人们对供应链概念的理解从线性的“单链”转向非线性的“网链”概念。实际上,网状供应链才是真正反映当今供应链交叉纵横,合作与竞争同时存在的真实表述。哈理森(Harrison,1999)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年版将其定义为: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可以看出,随着对供应链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每一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可以同时存在其他多条供应链中,供应链的结构形态是交错复杂的网状结构。马士华《新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Work Flow)、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物料流(Physical Flow)、资金流(Funds Flow)的协调与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马士华教授对供应链的定义更加侧重于围绕核心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这个联盟涵盖核心企业上游的所有一级供应商甚至是二级供应商,下游的分销商直至客戶所形成的网状供应链。在实践应用中,像丰田、耐克、日产、麦当劳和苹果这些世界知名的企业都从网链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网状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会根据所处的供应链不同而转变,在一定程度也体现了哲学中对立与统一的哲理,我们认为这是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重要的是,企业不论处于哪一条供应链的哪个部分,都应当积极的协同配合整体的运作,围绕着核心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努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 供应链的核心理念
3.1 协同发展
供应链其实是对企业内部和企业间资源的整合,通过对供应及需求高效率的管理,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作。这需要供应链所有的成员具备协同发展的概念,不仅关注自身的供应需求状况,更要关注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地反馈、共享信息;对于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要共同解决,因为这不再是只关系到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只有每一个组成成员都健康发展,这条供应链才会创造最大的价值,同时每一个企业也获得最大的收益。供应商早期参与理论(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切实地体现了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理念,供应商在制造商产品设计的初期就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使供应商更好地明确制造商的需求,了解对方的企业文化以及决策方式,以帮助供应商更好满足制造商的需求;另一方面,制造商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供应商的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库存管理等各方面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合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抵御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这种紧密的合作方式可以使彼此有更多的沟通和知识共享,可以极大地提高决策水平和绩效水平。由此可见,每个参与成员都需要具备协同理念,更多的合作与相互帮助,共同改进生产运营效率。
3.2 系统运作
供应链是一个有机的系统,通过参与成员间密切有序的合作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的功能,而整体的功能却不是单个成员所具备功能的叠加,是有机的集成,最终使供产销一体化运作。各个成员需按照既定的规则与自身上下游成员相互联系,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彼此支持、协作共同完成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供应链中包含有物流、信息流、资金链、知识流的流动,合理地建设物流、信息、资金流通系统,提高供应链中商品的流通效率,是保证整个系统高效运作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使得供应链系统化的运作更加成为可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ERP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综合考虑企业所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利用高度的信息化实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在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均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3.3 合作共赢
合作双赢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供应链发展的总体趋势。随着全球分工进一步细化、供应链上的企业数量日益庞大,核心企业通过整合不同合作伙伴的资源,有效利用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外包自己非核心业务,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避免浪费,让更加专业的合作伙伴去完成这些业务。苹果在手机业务市场的成功归根结底是其供应链的成功。它不仅在生产领域筛选来自全世界的硬件供应商,还通过一部手机整合了第三方应用服务背后的数百家软件商或其他服务公司,大大降低了独立开发软件、硬件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与各合作伙伴的共赢。
3.4 核心竞争力
面对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外部愈加复杂的环境,企业需要采取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的思想强调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业务上,外包非核心业务,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的节点企业要想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体现出竞争优势,就必须专注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间结成供应联盟关系,核心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更加专业的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发展彼此的核心竞争力。
3.5 为客户服务
供应链的出发点即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供应链不断地集成各类资源,不断地优化流程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而服务的。所以企业首先要明确客户的需求才可以进行之后的计划、采购、生产等活动。而为了更准确、快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供应链也更加强调终端客户的参与,甚至是产品和服务早期的设计当中。如今企业能够与客户形成有效的协作沟通,了解客户所需并及时提供服务是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供应链发生的起点以及要实现的最终目标都是为客户服务。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28-147.
[2]John Shank,V.Govindarajan.Value Chain 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Cost of Management.1993.
[3][美]沃麦克,[英]琼斯.精益思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王金圣.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演变[J].财贸研究,2003.
[5]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5.
[6]方娜,黄磊.供应链管理概念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08(9).
[7].马士华.新编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