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珍,袁海燕
(上海开放大学 长宁分校,上海200336)
社区学院是区域促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教育机构。随着终身教育的不断深化,社区学院着力实施整体战略转型,从以成人学历教育为重转变到终身教育各方面协调发展。社区学院不仅要成为能够提供职业培训、社区及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开放办学实体,更要成为面向全体市民终身学习的保障系统和支持服务平台。在这一目标下,如何针对社区市民不同的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社区教育服务并在实践中探索社区教育服务模式及形成长效机制成为值得探索的新命题。
学习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制约下,个人根据个体的理想信念、政治经济地位、生活工作环境、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等因素,为发展和完善自我而产生的教育需求。本研究根据社区学院的工作实践,将学习需求从内容、对象、表现三个层次进行了专门界定。从内容角度划分,学习需求包括文化休闲学习需求、职业技能学习需求和学历教育学习需求。从对象上划分,学习需求包括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直接需求的主要对象是市民、白领和残疾人等学习个体;间接需求的主要对象是委办局、企业及楼宇等组织学习的单位或机构。从表现上,学习需求包括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现实需求主要指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如学历提升、技能获得、休闲娱乐等;潜在需求主要指相关单位想要引导或激发的需求,如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核心价值观等等。
1.直接需求内容多样重在满足
社区学院面对的直接学习需求主要来自于市民学习个体,内容包括文化休闲学习需求、职业技能学习需求和学历教育学习需求,丰富多样。学习者个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方法、时间和地点,学习活动不依赖于他人而独自开展,没有直接的外界压力和要求,没有直接的社会性监督。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靠学习者个体本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对于此类学习需求,社区学院的服务重点在于提供能够满足需求、针对性强的学习项目和支持服务,学习者学习目标的程度越高,学习需求的满足度越高,对社区学院的服务越满意。
2.间接需求强调合作重在平台
社区学院面对的间接需求主要来源于相关单位或政府职能部门,他们本身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他们又需要为满足各自的服务对象的学习需求提供保障。在这些单位部门资深学习服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与社区学院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学习服务能力,对社区学院的主要要求是提供学习的场所、教师、实训设备或教务管理等,类似于服务外包的形式。对于此类需求,社区学院的服务重点在于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设功能多元的学习环境、建立丰富优质的师资库、提供周到完善的保障服务,服务的提供往往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
3.潜在需求需要培育重在引导
学习需求是学习动机的一种重要的内在激活因素,是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很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在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下形成和发展。社区学院作为终身教育服务机构,要启发市民实现自我发展的学习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学习也逐渐会成为人们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并伴随一生。人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会通过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及岗位培训等途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改变自己的角色,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同时,可利用一切与学习者接触的机会,引导学习者要有适度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不满足现状,明白如果不努力学习、不利用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也不可能得到自身发展。要培育市民开展终身学习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知识总量剧增,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短,知识的更新急剧加速,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无法适应现实的挑战。每个想要使自己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人,都必须终身学习。在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变快,现实迫使人们要不断地做出新的认识和判断,尽快获得认识和接受时代的能力,坚持学习,这样才能保持与时代的平衡。
一体化服务模式是指社区学院改变部门之间业务相互独立、各自为阵的现状,通过内部一体化管理,促进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职能部门联动协作,形成师资、课程的优势互补。主要服务对象是“直接学习需求”,服务内容是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主要表现是“现实需求”,具体包括:
1.师资一体化管理
即学院促进教师以“一专多能”发展为抓手,提高教师在职业培训、社区及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等各教育领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师资队伍从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向为终身教育提供各项服务的教育工作者转变,要既能够担任学历课程教师、提供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也能够下社区为社区居民授课。学历、技能、文化休闲三个板块的教师的选课、授课、培训、考核,由学院统一管理。
2.课程一体化管理
即学院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文化休闲课程加以整合,建立统一的课程资源库,供学习主体选择。课程可以根据不同学习主体的需求,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方式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例如:风光摄影,既可以作为业余大学摄影专业的专业课程,也可以作为摄影工作者获得摄影家协会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必修课,还可以作为满足社区摄影爱好者学习需求的讲座或公益课程。
3.平台一体化管理
即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文化休闲数字化学习平台之间的互补与联动。在技术支持上,由学院信息中心统一建设并提供服务器、网络安全、故障处理等支撑保障。在资源上实现共享,学历教育及技能培训在线学习平台及资源也可以被社区教育用来服务在职人群。社区教育的文化休闲资源也可以被学历教育用来为学生提供选修课或课外赏析等。
联动协作服务模式是指社区学院立足职能与相关主管部门、社区职能部门之间,围绕共同需求加强协作,实现1 +1 >2 的协作效果。主要服务对象是“间接学习需求”,服务内容是管理、指导、服务,表现是“现实需求”。具体包括:
1.与区学习办对接
即紧密对接区学习办的规划和要求,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争取资源和支持,促进学习办的行政管理和社区学院的业务指导更加协调统一,使人财物发挥最大效能。
2.与街镇之间共赢合作
社区学院通过院党委与社区党工委共建、与社区学校建立联席会议、下派教师等多项举措,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平台。通过设立项目对街镇社区教育服务提供业务支撑,如社区学标准化建设、教学点规范化建设及社区为外籍居民提供社区教育服务的研究等。一方面可提高街镇社区教育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可扩大学院服务的深度、广度以及社会影响力,达到共赢的效果。
项目合作服务模式指社区学院搭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与区域内相关委办局、企业楼宇、各类学校进行合作,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学习服务项目。主要服务对象是“间接学习需求”,服务内容是学习项目所需的管理和资源,表现是“现实需求”。
具体而言是社区学院充分发挥教学场所、专业师资、优质课程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优势,加强与委办局、企业、园区有关单位的项目合作,积极服务于学习型城区建设工作。如与区妇联合作提供“祖辈课堂”培训、与社工委合作开设企业职工培训、与区文化局合作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和团队负责人等,并逐步形成主管单位给予经费保障、社区学院提供具体服务、培训对象作为学习主体的项目合作长效机制。
现阶段各类学习需求层次不齐,社区学院提供服务一方面要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更要对一些潜在的、非现实性的需求加以引导和培育。
1.从学习者角度来看
学习者即使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如奖励、表扬、他人的赞许等。诱因吸引学习者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现阶段终身学习的覆盖面还比较窄,参与各类学习培训的市民所占比例还较低,需要社区学院寻求各种载体,提供“诱因”,激发市民的学习行为,培育市民的学习习惯。
2.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
市民普遍关注的健康养生、职业发展、学历提升等等学习需求处于个体的、微观的层面。而社区教育还需要为社会的发展和市民素质的提高服务。一些潜在的需求,如传统文化的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育。
社区学院作为服务区域学习型城区建设和市民终身学习的大平台,需要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以学历教育为重向各类教育并重转型,从独立办学机构向建设终身教育体系转型,从单一办学向建设教育平台转型。要以学习型城区建设为抓手,主动对接区域发展目标,积极发挥在社区教育、教育培训、学历教育方面的整体优势,满足区域内各类成人群体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应围绕区域发展重点,提供相对应的教育服务,如对接社会治理创新,提供社区基层骨干培训;对接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文化培训项目,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凝聚社会共识,从而不断满足区域市民学习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市民幸福指数和城区和谐程度。
沪教委终【2007】18 号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社区学院的主要功能是:区域内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的重要载体;职业技能培训的整合平台;社区教育的主要场所;市民终身学习的指导中心。从功能定位上可以看出,社区学院不仅能够提供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区及老年教育和文化教育,还要指导推进区域内学习型社会建设并满足区域内市民多层次、多类型的终身学习需求。具体而言,要发挥社区学院区域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职业培训,强化职业培训;发挥社区学院区域社区教育龙头的作用,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体现教育惠民实效;发挥社区学院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阵地的作用,形成文化教育服务平台。要根据市教委对成人高校的总体要求,在上海开放大学的教育大平台上,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继续发挥社区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功能,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
为了增强各项教育功能的辐射力度,提供广泛而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院需要大力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多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学习资源。具体包括:
1.加强平台合作
充分依托上海开放大学平台,积极开展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对接“学分银行”运作机制,搭建“立交桥”,探索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融通,提供更具灵活性和人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资源整合
突破教育系统的范畴,加强与企业合作,引入优质培训课程、师资和项目等资源,提升学院教育服务的专业性。
3.加强系统合作
依托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加强与社区教育系统各单位的合作。社区教育服务着力向教学点、睦邻学习点延伸,通过强化基层服务阵地,打造“5 分钟学习圈”,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便利、可及的终身学习服务,并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做出有益探索。
4.加强项目合作
积极联系相关委办局,争取政策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与业务指导,如区残联、区妇联、区文化局等,在学院建立残障市民、家政服务人员、社区文化骨干等重点人群的培训基地,提高市民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
社区学院提供服务的基石是教师队伍,因此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促进教师队伍转型
在社区学院转型发展的整体要求下,教师需要转型发展,承担多种角色,如教师和管理志愿者担负越来越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具体表现为对社区基层单位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对市民开展终身学习的引导和支持以及对区域内教育培训机构的政策咨询、业务办理和协调服务等。教师队伍需要从理念、认识、专业能力等多方面加快转型。
2.促进教师一专多能
教师除了原本的学历教育服务,也需要承担技能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方面的工作。教师不能固守自己原本的“专业”或现有的知识一成不变,而需要更强的学习能力来掌握新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及技能,提升学习能力、迁移能力、服务管理能力,并根据学校的发展变化,在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以及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迁移,以适应新要求、新发展。
3.采取多维评价形成激励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教师工作内容的多元和工作职责的多样,要求社区学院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向多维化发展。从评价主体来看,包括学校管理者、成人学员、社区单位、社区居民、教育培训机构等;从评价内容来看,包括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服务效能、沟通协调效果等;从评价方法来看,从量化考核、静态终结性的评价转变为综合性、动态质性评价。全面综合考量教师绩效并作为激励的标准和基础,可以鼓励、吸引更多教师转型发展、多元发展。
终身教育的不断发展对社区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区学院需要进一步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模式、提升新能力,从而为促进区域终身教育发展、市民素质提升和学习型城区建设发挥更多的作用。
[1]陈乃林,等.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3]宋亦芳.上海区域成人高校转型分析及发展探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16).
[4]宋亦芳.上海社区学院发展20年的回顾与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