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松 马玲
我国互联网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互联网用户数全球第一,培育了一批全球知名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并极大改变了中国社会和大众在思维、意识和创新等方面的观念。互联网在改变我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如在全球资源均衡、市场监管、业务规范、上网行为规范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从业者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点的互联网发展之路。在前不久召开的互联网大会上,各方面专家和业界精英在这方面展开了积极讨论。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制订互联网发展政策时,也是一个逐步探索逐步成熟的过程。我们很早就明确了“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互联网许多业务仍然存在主管部门多头管理等问题,因此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在法规、政策制定等加强顶层设计,营造一个更加成熟、规范,同时适合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外部环境。
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中国工程院刘韵洁院士。刘院士被誉为“中国互联网络之父”。他是我国数据通信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开拓了我国公用数据通信的新领域,为我国互联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IT领域最重要的50位杰出人物之一(列28位),获得“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特别贡献奖。他所做的工作被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列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中。近年来,刘韵洁院士在未来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突破自我,驰骋网络世界的骏马
刘韵洁生于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曾任邮电部数据所所长、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数据通信局局长、中国联通总工程师、副总裁等职,现任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1980年,国内引进了计算机联机系统,但只有个别科研单位的少数研究人员才能接触到这一系统。这时候的刘韵洁就意识到这些不同的联机系统将有联网的需要。他积极探索,大胆进行科研创新,构建了国外引进计算机与国产计算机异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异构计算机的联机。他还在个人计算机(PC)诞生不久便率先推出在PC上加载通信软件的做法,首次实现了PC的远程上网功能。1993年,刘韵洁被任命为邮电部电信总局数据局的负责人。他勇敢地走出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大胆预测我国数据网的发展趋势。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他带领数据局的员工先后建成了中国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使我国的数据网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备、从低速到中高速的巨变,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促进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1998年10月,刘韵洁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特殊贡献的50位杰出人物之一,该刊尊称他为“中国互联网之父”。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刘韵洁院士就好比一匹骏马奋蹄驰骋,在无限广阔的空间里突破自我、成就自我。
网络创新,引航未来
刘韵洁很早就意识到网络融合是信息网络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方向。拿移动网和固网融合举例来说,移动网资源有限,但应用是无限的,而固网资源几乎是无限的。这是一个矛盾,一个是固网成本很低,资源几乎是无限的;移动网资源有限,应用又是无限的。如果这两个技术不结合,网络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从成本来看,国内运营商1兆移动网的成本是1兆固网成本的65倍多,而且随着移动网带宽进一步提高,这个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此外,从用户使用习惯看,用户使用网络的场景中70%在室内,这种场景下,如WIFI等宽带接入技术就很有优势。因此,固网与移动网融合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然趋势。
在网络创新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刘韵洁院士针对未来互联网创新发展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如随着互联网流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将内容贴近用户部署,以解决内容重复传的问题,这些方面必然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为了缩短服务响应时间,阿里巴巴等都在做自己的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但是目前CDN技术面临很多问题,难以适应现在的发展需要,如CDN技术对网络没有感知,网络情况有变化有故障,还是固定路由固定策略来做等。此外,CDN技术的扩建性也远远不够,整个运营本身难以适应现在用户越来越高的需求。未来可能的解决办法是CDN要结合感知功能,对情景进行感知,对内容进行感知,对网络进行感知。应用要感知到网络,网络要感知到应用。内容感知到网络以后,网络有问题,分发策略就要进行改变,路由就要进行改变。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跟云架构的技术结合起来。利用云架构的技术能够达到智能控制、智能分发、智能调度。此外,从总体的架构上来说,将来把云的技术和分发的技术及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是解决网络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
为了将上述思路落地,2011年以来,江苏省将刘韵洁院士、李国杰院士、吴曼青院士的多个团队吸引到南京,成立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下简称“研究院”),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进行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在互联网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如在全球率先提出了服务定制网络(SCN)体系架构,并研制成功相关核心设备,得到了Scott Shenker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等多位国际知名专家的高度认可。刘院士团队经过八年多的潜心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2013年8月8日,研究院正式开通了我国首个可编程的未来网络试验网(目前已覆盖全国16个城市),并实现了与美国、欧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互联互通。目前,已有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华为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联通等8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在该试验设施上开展实验验证,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因此,刘院士认为完全有可能凝聚国内外力量,共同推动我国在互联网领域走出一条得到国际认可的自主创新之路,实现我国在网络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坚韧不拔,永往向前
刘韵洁院士提到:“IP网络体系结构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前的网络应用复杂性,用‘演进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问题。我们可以从头再来,构建不受IP限制、全新的网络体系结构。”他认为未来五年是中国网络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建设国家网络创新平台非常必要、紧迫,网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需要一个大规模、国家级的实验网络平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依赖别人,需要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创新基础设施。国家级网络创新平台的设想是:第一期在南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哈尔滨、武汉、西安、成都、合肥、深圳这12个城市设立网络交换节点,开展各种未来网络技术的创新实验验证,研究过渡方案,解决现有网络出现的问题。
刘韵洁院士还认识到网络的融合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完成的,会伴随着整个信息网络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的道路注定是充满坎坷和荆棘的。尽管已经不再年轻,但他拥有比年轻人更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以及勇往向前的斗志。面对当下的难题,他选择了继续攻关,继续向着未来的网络事业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