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城镇体系优化研究

2015-06-29 23:09黄倩刘玉红
科技资讯 2015年15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优化

黄倩 刘玉红

摘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体系的研究和优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的地域空间结构、城镇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等问题进行剖析,探索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化过程,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必须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前提,合理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城镇等级规模,明确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以及确定中心城市的性质,老城区“东进西扩”,实行宝鲁叶平一体化发展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空间结构 规模等级 职能结构 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城镇体系又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组成的集合[1]。对城镇体系的研究与优化包括城镇化现状,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城镇职能分工和中心城市的性质与发展等内容,对市域城镇体系进行优化对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现状

1.1城镇化水平现状

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6.37%,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8%)。市域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六县(市)的城镇化率差异较大,依次为:舞钢市50.69%、汝州市36.22%、宝丰县34.53%、郏县33.94%、叶县30.27%、鲁山县29.27%。

1.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平顶山市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通过焦枝、漯宝、平舞和洛界、许南等干线公路及洛平漯高速公路,与汝州市区、宝丰县城、叶县县城、舞钢市区等相通;沿311国道西段及郑尧高速公路,与鲁山县城、宝丰县城、郏县县城等相连接,在中心城市周围,城镇分布密度相对较高,小城镇沿主要交通干线密集布局。

1.3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

平顶山市市域范围含四区、两市、四县,包括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石龙区、舞钢市、汝州市、宝丰县、叶县、郏县和鲁山县,其中汝州市在2014年1月1日全面实行省直管体制,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连续性,也将汝州市包括在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范围之内。2013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02万人,县(市)域中心城市6个,其中汝州市城镇人口超过30万,叶县、郏县和鲁山县城镇人口超过20万,舞钢市和宝丰县城镇人口不到20万,还有44个建制镇,其中19个镇人口规模超过5万,其余大部分镇的人口在2万人以上。

1.4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中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县城镇及县属镇经济结构趋同性强,城镇之间的联系较弱,不利于城镇职能分工互补效应的发挥。

1.5中心城市发展现状

平顶山中心城市的范围涵盖新华区、卫东区和湛河区3个区,人口102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3km2。2013年中心城市GDP总量396.7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2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22.56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8.85%;分布了一批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同行业都占有重要地位大型企业,如中平能化集团、平高集团、姚电公司等;城市道路总面积409.5万m2;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成人高等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普通高中9所,是全市的科学教育中心,同时也是全市的金融、商贸中心。

2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演化过程及动因分析

2.1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演化过程

平顶山在历史上无独立行政区域。于1957年建市,1983年辖叶县、宝丰县、鲁山县。1986年辖叶县、宝丰县、鲁山县、临汝、郏县、襄城六个县,新华区、卫东区、西区、舞钢区、郊区五个区。1988年撤销临汝县设汝州市,委托平顶山市代管。1990年撤消舞钢设舞钢市,委托平顶山市代管。1993年平顶山市郊区改为城区, 1994年平顶山市郊区更名为湛河区。1995年辖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襄城五个县,新华区、卫东区、西区、湛河区四个区,代管两个市——汝州市、舞钢市。1997年,襄城县划归许昌市管辖。2014年,市域范围含四区、两市、四县。

2.2动因分析

城镇空间布局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与区域自然结构相互交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产业经济发展、交通规划政策引导、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约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4]。

2.2.1自然环境资源

平顶山市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烟草、铁矿以及钠盐在全省、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拥有一批自然旅游资源。

2.2.2区域经济环境

平顶山是一座典型的“先矿后市”的资源型城市,由荒山变成了“煤城”,又变成了“新兴的综合性工业城”——以能源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机电、化工、纺织、建材综合发展的工业城市。

2.2.3政策因素

平顶山历史上无独立的行政区域。1957年建市其后几十年的行政区划的变更,主要是受国家行政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

2.2.4交通条件

许平南、平漯、平临、郑石、太澳高速公路的建成,和郑万高铁的规划建设,打开了我国西北、西南大通道,还有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市域境内4个县市区。

3优化对策

3.1加快城镇化步伐

2013年全市工业生产总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61.98%,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比至少落后15%。平顶山工业基础较好,优势企业较多,要发挥能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同时扩大城镇公共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改革完善城市养老保险制度,保证进城务工农民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使其长期定居城镇。选择有条件的中心镇进行市级城乡一体化试点。

3.2合理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平顶山市域的中心城市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市域范围内产业、运输和通讯等基础设施集中的地区,沿交通干线是市域城镇密集带,以此作为经济发展轴,再加上该区域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符合点——轴状发展模式。综合考虑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发展现状与分布、生产力布局以及交通体系,合理规划平顶山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中心城区(包括宝丰县、鲁山县、叶县三个县城)为核心,发展壮大汝州市、舞钢市、郏县三个卫星城,合理布局中心乡镇网络,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构建一个等级清晰、城乡融合、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一核三卫三层”网络型城镇体系。

3.3科学规划城镇等级规模

平顶山市域的中心城市地位突出,人口比较集中,其他城(市)镇有待进一步发展,建议:①加快培育一批人口规模达到30万以上中等城市。②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卫星城。③鼓励小城镇的发展。每个县支持若干个中心城镇,对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镇加大投入,培植产业基础,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

3.4明确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平顶山市域的中心城市职能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要强化矿产资源深加工,发展化工、机电、纺织等产业和服务业,培育区域中心职能。对于其他县(市)域中心城市的职能的确定,要依托其原有的产业结构,深挖潜力,明确职能如下:宝丰县城以食品加工业为先导的县域中心城市,积极培育新型建材、生物制药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铁路交通枢纽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叶县县城以井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主导的盐化工基地和县域中心城市,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汝州市区以资源精深加工为主的平顶山市西北部和汝州市域的中心城市,在煤炭、电力、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舞钢市区为平顶山市东南部和舞钢市域的中心城市,培育壮大采矿、冶炼、轧钢为一体的钢铁产业链,建成钢铁、纺织和食品工业基地,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发展旅游业。鲁山县城是鲁山县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力、化工等产业。郏县县城为郏县县域中心城市,发展煤炭、建材和畜牧养殖加工业。

3.5确定中心城市的性质

把握客观性、特色性和重视区域发展的原则,确定平顶山中心城市的性质是为国家提供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基地,豫中地区中心城市,国家优秀山水文化旅游城市。

3.6扩展中心城市面积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心城市北有山,南有河,发展受限。扩展中心城市面积的有效方法是以新区为重点,有效整合老城区和城市新区资源,实现宝丰县、鲁山县、叶县县城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其中主城区实施老城区“东扩西进”发展策略,宝丰县、鲁山县、叶县要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逐步承担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

参考文献: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1

[2]王发曾,闫卫阳,刘静玉.省域城市群深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2011,31(3):280~286.

[3] 于兰军.区域发展战略与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关系剖析——兼议山东省城镇空间结构[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2

[4]谢双玉等.武汉城市圈建设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徐州安美固建筑空间结构有限公司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空间结构SRT混合仿真试验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