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决策者视角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

2015-06-28 14:40娟,孔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精品课程

王 娟,孔 亮

(1.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0)

基于决策者视角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

王 娟1,孔 亮2

(1.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0)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的重要课题,其建设程度如何,未来该如何建设是当下研究者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从决策者视角,提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策略方法,如秉承“文化资产”的建设理念,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发挥特色优势、创新共享模式,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精品资源,开展多方协作、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等。

精品资源共享课;决策者;共享

目前,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已逐渐成为众多高等教育机构战略变革的重要举措。精品资源共享课(下文简称共享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的重要课题。作为国家精品课程项目的延续和拓展,如何促进共享课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热点问题。已有研究表明,探讨具体共享课建设或课程建设某方面的研究较多,如高职高专课程、学科课程、共享模式、教学方法分析等,从各利益主体探讨共享课建设的研究不多。本研究重在从决策层展开分析,旨在提高课程质量,打造精品资源。

一、关于共享课建设的决策者

目前,共享课建设的决策者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宏观决策机构如教育部,处于结构的最上层,其影响力通过各个层次向下渗透;二是中间传达机构如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三是组织机构如各高校相关学院;四是相关教师,负责课程内容选择及教学设计,决定了课程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因此,为更好地推进共享课建设,发挥决策者的职能,研究将重点从建设理念、实践模式、战略结盟、多方协作等方面展开分析。

二、秉承“文化资产”的建设理念

共享课建设不是为了评审,而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共享课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属性。[1]在我国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中,政府仍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如何寻求“放权”与“调控”的平衡,国家应承担建设、服务的监管职责,并借助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课程教师、学习者多方的力量,将共享课建设成为国家支持、非盈利部门推动、全民参与和共享的教育共享服务体系。[2]

三、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共享课建设的动力主要来自政策驱动、由国家项目引动,在短时间内成效明显,而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应从国家宏观、区域中观和学校微观三个层面展开。国家以“规划带动建设”的形式,制定课程建设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对于区域来说,推动地域整合,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及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经费来源;学校层面因地制宜,明确课程建设规模,开发校本课程。

共享课建设可采用“以目标分类分层为导向”的办法,从总体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两个层面推进。其中总体战略目标是对共享课蓝图的系统规划;阶段目标是总体战略目标的分解和细化。通过分层分类发展,形成从纵向上看,以教育部统筹为主、全国范围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体系;从横向上看,各级省市、高校平行共建共享,东西部地区共建共享。[3]当课程推进到一定阶段,再分步骤、有层次地推向国际领域,推动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

共享课建设的把关,无论如何会进入某一个网站,进入某一个微观把关人的范围内。为此,研究提出了“教师对共享课课程内容的选择、组合、编码”,即教师从学习者需求出发,选择加工学习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和教学设计、开发技术平台。其中教学设计包括学习环境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应按照网络环境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与重组,运用不同媒体表征形式呈现模块化、微型化的教学内容,并设置交流模块和答疑模块。

四、发挥特色优势、创新共享模式

共建共享是提高优质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必然趋势。共建指共同建设与开发,可以在不同教师、不同院校间开展;共享指资源与他人共同享有,共享可以使资源实现增值。[4]共享课建设需要共建共享,这会涉及复杂的利益和系统因素制约。因此,共建共享必须明确各利益主体,协调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局部目标和区域目标,实现所有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构建和维护共同愿景及共同目标,实现共赢与多赢。

当下资源共享的呼声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在不同高校间展开合作和联盟。联盟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基于战略目的、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有助于取长补短、互惠互利。[5]因此,各高校应结合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尤其是发达地区)高校的合作,通过开展跨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开发高质量的课程。[6]近年来部分高校在优质资源共享上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如西北师范大学牵头,由8所师范院校组建的“甘肃高校教师教育联盟”。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应做到区域间外部推动和区域内内部促进相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和战略联盟,避免校际恶性竞争、同质化及地域劣势;同时打造特色品牌,发挥辐射示范效应,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区域的高校集群。[7]目前区域内外的资源共享已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如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8年来在国内9个省、20所高校进行了创新推广。

五、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精品资源

课程群的构建不是课程的简单堆砌,而是从属于某个学科,其各组成课程之间关系密切、逻辑性强;通过打造系统化、连环式的课程群体,便于开展网络教学、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课程群的构建应紧扣高校的办学特色,注重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合理规划,形成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向的立体化课程群,并对所选课程进行论证,最终形成示范性专业主干精品课程群,面向全社会公众开放。

共享课建设应回归到“课程”本位上,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能适应本校教师、学生状况和办学条件的校本课程。[8]共享课建设要求各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应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另一方面,赋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转变课程的建设方式和管理模式。共享课的产生应根植于学校内部,即在对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统一共享模式,建立起“建设-应用-反馈-建设”的共享循环机制。

六、开展多方协作、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政产学”合作一体化指以“政”为导向、“学”为基础、“产”为纽带,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政产学”合作指共享课建设工程、相关院校及机构之间为了实现优质资源的知识创新和共享应用,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而建立的研发合作关系。[9]在共享课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育部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课程建设内外环境,促进知识创新和转化,实现资源生产、运营等的合理规划,实现优质资源的创新推广。

共享课建设的核心是“共享”,要共享就必须开放。目前单一的“高校自建”模式已不能适应共享课资源共享的诉求,需采用“校际合建,校企共建”等方式。校际合作是两个以上办学实体间的合作,在教、学、产、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上合作,通过强强联合,有助于开发优质资源,创建优质课程;通过强弱联合,有助于带动课程建设薄弱高校发展。校企合作是共享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使三者之间互利互惠。

共享课开发交予第三方专业机构去完成,使设计与实现相分离,即高校与软件开发公司及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商业化运作,如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金远见电脑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教育技术产业化应用创新平台”。此外,还应积极与市场合作,联手较为知名的大型商业网站,使之在技术、运作方式、服务理念上获得提升,降低课程共享维护的成本,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与搜索引擎(如百度)等网站的合作,允许对资料开展学术搜索。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组织高校建设5000门国家级共享课,而如何构建共赢的动力机制与共享机制,需要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本研究从决策层出发,对共享课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后续研究将围绕资源、技术、推广等层面展开。我们期待共享课建设更加趋于理性,最终形成学界和业界构建的学习者高效学习的新型共享课建设模式,推动教育公平。

[1]王龙.回顾与展望:开放教育资源的七年之痒[J].开放教育研究,2009(2):34-37.

[2]王娟,孔亮.精品课程研究主题衍变及其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8):95-99.

[3]胡小勇,卞金金.信息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6):64-68.

[4]张一春,Web2.0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41-46.

[5]于洪良.大学联盟发展:构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体系[J].理论学习,2012(8):24-28.

[6]胡小勇,赖露媚.区域性教育信息资源均衡发展研究:案例比较与优化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 58-61.

[7]丁金昌.区域高职院校校际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1):66-67.

[8]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陈仕品,张剑平.政产学研合作:探索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2(7):15-21.

(编辑:王晓明)

G434

:B

:1673-8454(2015)09-0049-03

*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信息传播视角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研究”(12YJC880101);2013年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实证研究”(2013-L-25409);201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创新扩散的动力机制研究”(C-c/2013/01/048);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微课程'促进学习方式转变研究”(13XWR001)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精品课程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