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平日本中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陈立平首都经贸大学教授
这些年日本经济处在一个缓慢恢复过程中,日本的零售业和餐饮业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但日本的中食产业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什么是中食产业?中食产业在日本可以称作是料理品零售业,是在日本产生的。实际上它是相对于外食和内食而言的,外食主要是指外边的餐厅、外边的食堂,以及料理成熟的食物。内食基本上是指从超市里买回食材,加工以后食用的食物,在日本的定义即是在超市百货店购买已经料理加工后的食物,然后拿到家里去吃,它在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食主要包括这样几类食品:一类是人们广为熟知的,如盒饭类。还有一类是在日本家庭当中非常广泛食用的,早上的三明治和饭团。另外还有一类就是加工熟食类。很多家庭主妇主要靠中食,调理如鱼的腥味,所以鱼在中食当中占有很大的地位。而中餐在中食当中,也开始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中食种类在日本得到了发展。现在几乎日本所有的超市当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中餐销售形式。
在餐饮业销售下降的状况下,日本中食产业却在2014年增长了40%左右,而2010年到2014年增长40%左右,也就是说这个产业,在持续性地发展。
日本中食产业的迅速发展,总体可以规划为三个原因:第一是归结于日本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化直接促进了中食产业的发展。第二是小家庭化,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据日本最新的内阁府的统计数据显示,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家庭占全部家庭的60%,比例非常高。第三是中食产业的发展,与这些年日本妇女进入社会工作比例提高有很大的关系。这主要也在于国家中央厨房和物流配送技术,特别是冷面配送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日本中食产业的发展。
中食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主要是依靠几种渠道:一是大卖场和食品超市,二是百货店的食品馆,三是便利店,四是专卖店。所销售的产品,基本上是便利店和食品超市中的米饭类、盒饭、饭团包括加工熟食占比高;百货店中,加工类熟食包括中餐制成料理品占比大。总的来讲,中食产业这些年在日本的发展,对中国整个餐饮业以及零售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这种启示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其正在经历着深刻的人口结构和消费行为变化时期。
这种变化时期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需要引起关注。第一是中国目前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超过2亿,而且每年以10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据不同的口径统计,中国在2030年和2035年期间,60岁以上的老人,大概要超过4亿。现在在国内有一种提法,叫做2025年现象,也就是10年后的2025年将是老龄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据统计在1963年属兔的人口,在中国就已超过了3000万人。在2025年后,人类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大量的老龄化浪潮恐怕会在中国发生。也就是说老龄化必然会对零售业、餐饮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第二是严重的少子化问题,目前与1980年相比,0到14岁人口,整整下降了一半,乐观估计占16%左右。在中国一对夫妻终生的生育率也远远低于诸如印度等国家,只是略高于日本和韩国。其中在中国东三省地区一对夫妻生育率只有一个,北京只有0.7个。由此可见,未来少子化问题、老龄化问题,必然会导致家庭形态的变化,也进而变为家庭的小型化以及家庭的空巢化。中国现在的小家庭化非常明显,这是第三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第四是中国随着新生代90后、00后的崛起,对未来的社会消费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种特点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在面临老龄化、少子化、小家庭化等中国社会环境问题的同时,急需中食产业的发展,有必要把料理品、零售业的概念引入到国内。主要理由第一是老龄化向社会商业发展的需求,中国现在靠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所以中食产业的需求具有很大的潜能,同时也是一项社会责任。第二是小家庭化之后,随着大卖场、百货店的衰退,小型食品卖场、便利店的崛起,为中食的发展、主食厨房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第三是餐饮业转型的需求,不仅未来能够去适应外食的发展,也需要适应老龄化、少子化、小家庭化的发展,需要像日本的很多餐饮一样,进入到中食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最后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中国食品工业远远落后于老龄化对食品的要求,一项统计显示,中国老人在去世的时候远没有达到标准体重,表明中国并没有把老人看成一个重要的问题。
总体而言,餐饮业到零售业,未来恐怕是一个由女性来引导消费的时代,就像到日本和韩国时,看到的饮食和餐饮业具有非常明显的女性特征。在亚洲这个儒家文化圈当中,第一个特点就是女性受到非常高的教育。第二个特点则是随着女性进入社会,她们拥有更多的经济自主权。女性如果有更高的教育和更高的自主权,我觉得其中的一个结果当然就是少子化,另外一个结果就是主导消费。这在中国正在形成一定的发展趋势,对餐饮业的影响也非常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