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华
【文题呈现】
自然界不仅以丰富的物产哺育着人类,还以秀丽的风光慰藉着人们的心灵。工作学习之余,我们可以卧听空山鸟语,闲看蜂飞蝶舞:饱览“百般红紫斗芳菲”的艳丽,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感悟“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闲适……
请以“热爱自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一、可以写成记叙文。在写作时,我们首先要调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多层面表现景物全貌,突出景物的特点,使人如临其境,从而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其次要情景交融。也就是说我们在描绘自然美景时,一定要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这样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如果我们只是客观地再现自然景物,不管把景物表现得多么真实,多么全面,也很难打动读者。从这个角度上说,景因情而灵动,情园景而各异,情景相生,相辅相成。
二、可以写成说明文。海水的碧绿、天空的湛蓝、云朵的变幻;猖狂的海啸、可怕的地震、惊魂的雷声……这些神奇的自然现象,我们常常想破解它的奥秘。想写好这类文章,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解释得深刻,透彻。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等等。
【佳作欣赏一】
热爱自然
——一年四季的风
田永静
春风温暖,夏风闷热,秋风萧瑟,冬风凛冽。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每个人却都能感受得到。那么,同样是风,差别为何这么大呢?
春风像一个温柔的姑娘,吹醒了草儿,吹羞了花儿,吹绿了树儿,唤醒了大地,点缀了天空。为什么春风有如此神奇的功力?以北半球为例,春天到来时,海上温暖湿润的风会向陆地上吹来,又加上太阳北移,气温回暧,所以春风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舒适的。正所谓“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确实很贴切!
夏风像一个调皮且不懂事的小孩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为什么夏天的风这么少而且都很闷热呢?当然,还是和太阳有关系啦!夏季是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季节,在这样的条件下,北半球整体升温,就会导致各地之间温差很小,空气流动较小,自然也就没有风啦!这种现象在城市尤为明显,目为城市的柏油路面升温很快,不易形成风。所以农村的夏风比城市的要多,所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好富有诗意的夏夜景色!
秋风像一个富有才情的画家,挥舞着多彩的画笔,在田野大地上尽情挥毫泼墨。你看,他染黄了稻谷,染红了枫叶,吹紫了茄子,吹圆了柚子,把农民伯伯的嘴都吹弯了。那为什么人们感觉到秋风萧瑟呢?原来是因为到了秋冬两季,太阳开始从北半球移往南半球,就会导致秋天开始变凉,加之南北温差大,空气对流快,自然就有丝丝凉意。难怪古人吟咏“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冬风像一个激进顽固的老头,整天狂风呼啸,把大树吹得在狂风中摇晃,一根根树枝就像一条条狂舞的皮鞭在空中抽打着。尤其是在北方,迎着朔风,人一张嘴就感觉有个饭团卡在嗓子眼里,根本说不出话来。那为什么冬风是如此的强劲而且寒冷呢?也是因为冬天的太阳公公跑到南半球去了。这样,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就大举入侵,北方的冷空气呼啸而过,席卷大地,所到之处皆银装素裹。正如诗言之:“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你看,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小小的风中也有说不完的科学道理,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自然的奥妙吧。这个过程既奇妙又有趣!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活泼生动,结构完整,可读性强。第一段概括四季的风的特点,极为简洁;中间四段的写法基本相同,先用形象的比喻,再具体说明风的特点,然后解释原因,最后用诗句作结。
【佳作欣赏二】
热爱自然
——沙尘暴来了
郭俊
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金雕,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曾是我的家园。数年来,那儿的天空,诱人的蓝:草原,满眼的绿:丰茂的青草养育着代代朴实勤劳的牧民。
然而,最近草原却频繁地刮起了大风。漫天昏黄,夸我窒息:沙尘飞扬,也常让我双眼迷乱,不能自由畅快地飞翔。于是,我选择了离开。满怀着新的希望和对未来之家的憧憬,我顺着黄河的流向飞去。
很快,我来到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这儿同伴成群、风光旖旎。正当我陶醉于三月的河套平原景致,准备长久栖息此地时,突然传来隆隆的机器声,打碎了我的梦想。面对着几辆正在忙碌着运输木材的车辆,我无奈地发出长叹,愤然前行。
不久,我就越过六朝古都之一的长安,来到了山西,遇上了四月的春天。这里甜香温润、芳菲四溢,让我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正准备稍作休息时,“要继续加班加点开采煤炭,把我们的产量提上去!”一个煤矿老板坚定有力的声音打扰了我的清净。想到马上就要面对浓烟滚滚的世界,我只好打起精神迎着疾风前行。
五月,当我看到“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和一幢幢风格迥异、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建筑时,我知道,上海到了。光怪陆离的都市之景,让我忘却了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停靠在高耸云间的现代写字楼前,我看见一位官员手拿哥本哈根会议文件,心中一阵窃喜。不料他只是瞥了一眼,便随手将其搁置到了办公桌上一摞沾满浮尘资料的下端,继而津津有味地看起了《21世纪经济报道》。我心凄然,一阵旋风过后,眼睛不禁有些发涩,轻摇了一下,竟然是一粒沙子。沙尘暴又来了!
点评
文章以一只金雕的口吻,将其因家园环境遭到破坏而被迫一路迁徙的所见所闻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农民、煤矿老板、官员等为对象,痛斥了人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甚至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言辞恳切,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