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6月25日文章,原题:如同研究生院的中国报纸 昨天在高等经济学校举行的中国问题大会上朋友们问我:你每天从哪份报纸开始新的一天?我回答,有两份,《华盛顿邮报》和《人民日报》。从本质上说,它们可谓双胞胎,只是看待世界的视角完全不同。
让我们来看看人民日报的网络英文版,这样就可将之与美国报纸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份报纸的受众相似,都是首先面向领导层,然后面向受过教育的普通民众。
在美国报纸上,这几天讨论最广泛的话题是:如何处理在南北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美国南部联盟国国旗。在中国报纸上,关键的主题是:刚结束的中美经济战略对话,或第一架中国自主研发远程客机试飞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总体上国内新闻都占第一位。
现在给你展示“世界”这个页面,两份报纸有关国际事件的报道。我们看到了两个迥异的世界。对世界上发生的最重要事件,两份报纸的观点相似度很少。尽管都有伊丽莎白女王访德的报道(因为需要漂亮图片),但接下来,在美国华盛顿邮报的页面上,是发生在海地、亚美尼亚等地的不愉快事件。而在中国报纸“国际”栏中,是关于北京设立的亚投行有新国家加入的新闻(而美国感到不满),关于美国监听几任法国总统的新闻,还有很多来自亚洲的无法从其他来源获取的新闻。
令人震惊的是,这两份刊物不但分量对等,水准也相同——不管在技术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上。它们在报道的深度和力度上都旗鼓相当。中国人——好样的!当然,他们的英语有些呆板,但其他方面二者不分伯仲,都非常内行地进行新闻报道,涵盖全球,只是双方展现的世界不相同。
双方都在进行宣传,但其中的调子就比较有意思了。在中国的报纸上,我们看到的是稍友善又有点疲劳地、镇静地诉说着某些事;而在美国的报纸上,感觉除了焦躁还是焦躁——大概这就是民族特性。▲
(作者德米特里·科瑟列夫,是“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政治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