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小吃城书写重振鲁菜重要一翼
如果没有一个集各种小吃于一地的“平台”,那么众多小吃就会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被淹没在茫茫大海中。而烟台丹桂小吃城无疑成了串联无数经典烟台小吃的珍珠线,也是烟台餐饮人重振鲁菜的重要一翼。
烟台焖子
近年来,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色小吃却逐渐式微,烟台也不例外。如何发掘、保护烟台传统小吃,将这份熟悉的口味留给市民,成了烟台餐饮人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2009年,烟台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举办了“烟台传统名小吃”认定活动,29个“烟台传统名小吃”、20个“烟台名小吃”从近百种烟台小吃中脱颖而出。然而仅仅认定这些小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一个集各种小吃于一地的“平台”,那么这些就小吃就会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被淹没在茫茫大海中。在这种迫在眉睫的情况下,烟台丹桂小吃城在有160年历史的丹桂街原址旁,即芝罘区胜利路天天渔港一楼隆重开业。这便是丹桂小吃城诞生的经过,它是串联无数经典烟台小吃的珍珠线,也是烟台餐饮人重振鲁菜的重要一翼。
小吃承载着文化,一座没有当地小吃的城市是不完整的。丹桂小吃城的“火”,同样与它弘扬的烟台传统民俗文化密不可分。丹桂街始建于1850年前后。东到现在的午台街煤场,西至博物馆花坛,南到新世界商场,北至胜利路北端,是当时烟台市最繁华的地段,馆、铺、摊、挑,各色小吃数百种,面食小吃就有杠子头、叉子火食、硬面馒头、花卷、油饼、酥饼、千层饼、片片等几十种,可谓盛况空前,与当年济南的芙蓉街难分伯仲。正是源于烟台人对丹桂街的这份情怀,小吃城特别选址在丹桂街旁,并起名丹桂小吃城,力争还原老烟台人的小吃之梦。
时至今日,回忆起2009年9月18日“丹桂小吃城”开业当天的景象,丹桂小吃城常务副总经理王爱君感触依旧良多:“那天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就在小吃城门口掉了眼泪。他五六岁时就在丹桂街上吃烟台焖子,后来就没有了……年轻人体会不到,老者找回一份失去多年的童年回忆,这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这也是众多烟台人对丹桂小吃城的第一感受。在这里荟萃了百余种烟台名吃,像脑饭、焖子、蓬莱小面、杠子头等几近消亡的传统小吃亦能在此寻到最经典、地道的滋味。除了烟台小吃外,这里还集合了近两百种全国各地中华小吃,让这里成为了中外游客的“加油站”,令烟台“吃货”和外地游客全都有的吃。
企业生意经
小吃亦要大做
小吃虽“小”,但想做好难度一点不比“大菜”小,想要做好小吃也要有做好大菜的实力。
餐饮业内人士都知道,小吃虽“小”,但想做好难度一点不比“大菜”小,选料、用料、刀工、做工、火候都必须十分讲究,做起来费时、费力,但卖价却极其大众化。王总指出:“正是由于小吃利润相对微薄,因此很多经营者要么不做,要么偷工减料,结果口感变了,老百姓自然不买账。”为了杜绝这一现像出现在丹桂小吃城内,小吃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行统一装修、设施配备、规范管理、配套服务、餐具清洗、形象推广、承担公共费用和结算的八个统一,保证业主经营零风险。营业主只管一心一意钻研技术,做好产品,把最正宗、最地道的小吃呈现给顾客,保证不会亏本。在经营形式上,实行明堂亮灶,现场加工;在原料选用上,执行品牌油脂、肉类、蔬菜、面粉、调料等签约入场制,供货商家品牌在大厅铭牌一一公示,从开业伊始做到行业自律和庄重承诺。
品质有了保证,将小吃城打造成市民认可的大众消费平台便一蹴而就。“20、30元吃饱,40、50元吃好”,这是“丹桂小吃城的定位和宣传语。令人惊喜的是,丹桂小吃城与一般小吃城脏乱差的环境大相径庭,不仅散座干净整洁,在大堂在备有舒适卡座,更有精美包间等待大家前来聚会。在这里,吃小吃、宴宾客成了一种颇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有范儿选择。
此外,丹桂小吃城对于遏制公款消费浪费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来这里“公务消费”实行“发卡制”,简单来讲,来小吃城消费的部门,提前根据实际参与的人数订卡,卡的消费额度有50元、80元、100元等额度。由于消费公开透明且额度有限,浪费现象基本杜绝。这项措施一经推出,受到很多政府部门的欢迎。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今,烟台丹桂小吃城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烟台餐饮业的新现象,丹桂小吃城寄托着老烟台对烟台传统小吃文化的情思,更是引领烟台餐饮业转型升级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