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雨香
要提升记叙文的品质,就应该认真研究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这里结合一些经典的例子,谈一下如何表现人物心理。
一、巧用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就是把内心的感受、想法等直接表达出来。当心理认知和现实状况发生矛盾时。文章特别适宜通过内心独白的形式呈现矛盾、纠结的心理。
例:“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这个片段以两个反问句,展示老大臣的矛盾心理。呈现矛盾心理,可以使用“难道……”“与其……,不如……”“本来想……,结果却……”等表现反问、选择或对比的句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描写动作、神态反映人物心理
人物心理可以通过神态、动作表露出来。描写人物时,可以借助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将人物内在的、抽象的心理活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例:刘墨林喘着气,挤到榜前,从后往前看,挑着姓刘的,再看名字,却是没有。他舒了一口气,看二甲名单,统共四十三名,姓刘的也有四五位,偏下头不是“墨林”二字!急看一甲时,只有六名,尹继善的名字赫然在上,偏生仍旧没有他刘墨林!刘墨林心里轰然一声,蓦地一阵头晕目眩,冷汗立刻沁了出来,脸颊上、耳根后、脖子上,涔涔流下,刺痒痒地难受。他略定定神,又从头向后看,刘雨林、刘善钦、刘继祖、刘承漠……,直到最后一名,确确实实,刘墨林榜上无名!“完了!”刘墨林脑海里电光石火般一闪,两腿软了一下,几乎坐倒在榜下,脸色苍白得一丝血色也没。(二月河《雍正王朝》,有校改)
作者在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还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喘、挤、挑、几乎坐倒等)、神态(脸色苍白等)及出冷汗的细节,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刘墨林看榜文时紧张、吃惊、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真实、生动、入木三分。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心理,可以增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针对性,丰富、深化文章内涵,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
三、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环境描写不仅能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主旨,还能有效地表现人物的心理。人物在特定情绪笼罩下,对外在景物会有独特的感受。如果把这种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中,就能巧妙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例: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张之路《羚羊木雕》)
从对冷冷的月色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伤感、失落的心理。“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这一句环境描写,表现了人物孤单的心理。通过环境描写折射人物心理,可以产生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加文章的美感。
四、通过议论表现人物心理
针对某个话题发表议论,通过议论表现人物心理,会增加文章的理性色彩和思想深度,把理性和感性融为一体。
例: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形形色色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校改)
文中的“我”,通过议论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将自己的忧虑、不安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引导读者思考学校、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问题,发人深省。这样写既有感染力,又有思想深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