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福林++黄+荣
[摘 要]土地革命时期,东固及赣西南苏区在对敌斗争过程中,创建发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赤色邮政事业。这些赤色邮政建设工作,不仅支持了红军革命战争的胜利,便利了根据地军民的生活,扩大了苏区的政治影响;而且为新中国人民邮政事业的建设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东固;赣西南苏区;赤色邮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 K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6-0019-0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东井冈”、“李文林式”根据地。其独树一帜的斗争模式和建设成就,成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及中央苏区的基石和源头。在其创建发展过程中,东固及赣西南苏区在赤色邮政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东固位于江西中南部,地处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交界的边远山区,交通极其不便,不过早在20世纪初这里就建立了与外界相通的邮路和邮政代办所,这为以后东固及赣西南苏区赤色邮政的创建发展提供了基本前提。
1927年11月东固暴动取得胜利后,1928年5月,东固根据地在原有中华邮局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固平民信局。表面上一家小小的民信局,实际上是东固根据地“秘密割据”政权的交通邮政机构。它担负着东固根据地内军队、团体的正常联系,也担负着根据地同上级单位,包括与党中央的联系工作。[1]
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红四军主力与李文林、段月泉领导的江西红二、四团在东固会师。东固根据地“秘密割据”的斗争方式和与白区通邮、通商的独特经验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4月13日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中,对比了井冈山和东固两块根据地斗争方式的不同特点,对东固根据地的宝贵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番我们到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被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2]
东固会师以后,东固党组织汲取了朱毛红军在井冈山创建“第一个赤色邮局”的经验,在1929年3月组建了东固赤色邮政分局。革命根据地内公开的红色邮局出现了。
1929年6月10日,中共江西省委向中央报告江西各地交通工作建立情况时指出:“赣西特委、九江县委交通一月可来2次”;“赣南交通由赣西交通分局转,直接一月半可来省委1次,湘赣边特委和前委交通只有来而无去,或有去而无来,现已责成赣西交通分局建立经常关系”。[3]这里的“赣西交通分局”俨然成了赣南交通分局、湘赣边特委和红四军前委的交通中转站。
1929年10月,赣西革命委员会在吉安陂头成立,把“赣西交通分局”建成相应的“赣西赤色邮政总局”。1930年3月,扩充为“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4]1930年6月2日,赣西南特委专门发出《重视交通工作,建立赤色邮政》的通告,据此到10月中旬,赤色邮政遍及全苏区,凡是“有党的地方,可通赤色邮政”[5]。
随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央政府内务部于1932年5月1日正式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统一领导苏区的邮政工作。
(一)明令“保护邮局”,形成“一区两邮”的独特格局。早在1927年11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踏上井冈山之后,就曾利用原国民党邮局,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赤色邮局。1928年5月,湘赣边界特委和边区工农民主政府相继在宁冈和永新成立,由此正式成立了赤色邮政湘赣总局,并颁布《赤色邮政暂行章程》[6]。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时,又下达了“保护邮局照常转递”的指令,并帮助各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和赤色邮局。1929年3月东固赤色邮政分局成立和1930年5月永定赤色邮局的出现,就是这种赤色邮政火种播撒的典型。
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采取了“秘密割据”的斗争方式。在发展自己交通线路和赤色邮政时,依然利用原有的邮局和邮政系统,对外与白区保持通邮和信息联络。在赣西南赤色邮政成立之前,赣西南特委曾印发了一份赤色邮政“简章及工作大纲”交各级苏维埃政府执行。其中规定:“1.苏区各地设有赤色邮局、站,‘自用专差运送邮件。苏区内中华邮局照常营业,转递赤色邮件。2.赤色邮件可通苏区内外,江西省内可寄至北部九江、南部南康、东南部安远,省外可达福建漳州、广东东南沿海五华。”[7]由此可见,其一,苏区内部既有赤色邮局,亦有中华邮局,两者信件可以转递。其二,苏区的赤色邮件不仅可以寄往白区,而且还能寄往江西省内各地以及福建、广东沿海。这种“一区两邮”的格局,既方便了苏区内部的通信联系,也有利于苏区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即使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成立后,为方便与白区的通邮业务,还曾明文规定各级邮局可代售“白色”邮票,但只限于寄往白区的信件。
(二)发行“赤色邮票”,构建全方位多种类的服务体系。赣西南苏区赤色邮政先后发行了两套赤色邮票。第一套邮票是在1930年6月上旬发行的,目前虽未见实物存世,但有“档案”对其1分邮票的描述:“票系方形薄纸,盖以红朱,略似图记,四周及中央刻有星形,有赤色邮政及一分等字样。”[8]这是苏区赤色邮政也是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东固及赣西南苏区的赤色邮政还形成了全方位、多种类的服务体系。在《章程》第七章“信函类”中规定:“信件分剪角信(限于印刷物)、便信、单挂号、双挂号等数种”。“凡信套上有3个十字的符号,概做双挂号信件,如邮费不足,即加贴欠资票”。“凡高级党政机关及红军高级指挥部到必要时,如有快信,须即飞送(其手续与双挂号信件同),但除付讫挂号信件之邮费外,应另外付快递资1角”等。[9]
(三)实行“优待红军”,严格各类邮政业务和人员的管理。《赤色邮政章程》在第十一章“优待红军”中规定:“凡现役红军指挥员、战斗员及其家属无论寄信件包裹等均予免费之优待。”红军寄信或包裹回家者,由部队政治部加盖“红军信件免贴邮票”图章,红军家属寄信或包裹给红军者,由当地政府加盖“红军家属信件免贴邮票”图章。但红军各部队、各机关互寄邮件仍须照章缴纳邮费等。[10]endprint
对于邮政工作人员的管理,早在1930年6月,赣西南特委在发布《重视交通工作,建立赤色邮局》通告时,就强调检查信件及各站负责人必须派可靠的同志担任,工作人员和邮差要特别挑选并须注意担保等。1932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成立后,对于邮务人员的使用,赤色邮政也作出了规定,当地招来的“必定要有当地政府或群众团体担保,才能录用,各地的递信员,应是体力强健,没有恶劣嗜好的忠实革命工农……从前所用的邮务员、递信员,须概行经过一次考查和检举”[11]。同时还规定了经费办法、八小时工作制等诸问题。
在此之后,赤色邮政又有新发展,不仅邮政路线有所增加,特别快信也由只限于军事机关使用扩大到各部政府及群众团体。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对其内容的要求:“凡公私信函非带有严格的时间性,不得发特别快信。”[12]1934年4月,规定特别快信不必要该机关主要负责人盖章就可寄递,并采用按时开班的方法,改变了过去随到随送的寄递方法。为达到准时投递快信,中央内务部还指示地方政府:1.凡邮政路线经过有渡河的地方,须指令划夫宿在一定处所,递信员随到随渡,并要训练划夫,使其知道邮政重要,不得有片刻延误。2.某处路线发生障碍时,地方政府要尽可能地派武装护送,或者引导小路过去,免致邮件停留。苏维埃邮政总局还规定了与“白色邮局”的关系,如在苏区或苏区边界,中华邮局没有撤退的,一律加以保护;中华邮政的邮票,苏维埃邮局予以代售,以便苏区人民向白区寄送邮件使用;从白区寄至苏区的邮件,苏维埃邮局也负责代收代投,但规定寄入或寄出都须补贴苏区邮票等。
(一)便于红军将士及时掌握敌情,胜利开展革命斗争。土地革命初期,由于敌人的重重包围和封锁,通过邮政交通与外界保持联系,不仅能及时得到上级的指示,而且能全面掌握敌方的情报,从而有利于革命斗争的胜利开展。所以,对于东固革命根据地能与白区通邮通商的特点,毛泽东在1929年4月13日的《前委来信》中,表露出十分的羡慕和高度的赞扬:“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的痛苦此间完全没有……他们与省委特委的关系极密切,交通极方便,敌人是完全奈何他们不得。”[13]
此外,在当时通讯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报纸成了红军领导人收集情报、掌握敌情的重要途径。正如毛泽东在1929年4月5日写给中央的信中所说:“在湘赣边界时,因敌人的封锁,曾二三个月看不到报纸。去年九月以后可以到吉安、长沙买报了,然亦得到很难。到赣南闽西以来,邮路极便,天天可以看到南京、上海、福州、厦门、漳州、南昌、赣州的报纸,到瑞金且可看到何键的机关报长沙《民国日报》,真是拨云雾见青天,快乐真不可名状。”[14]
(二)便于根据地的军民互通信息,安心各项建设事业。随着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和巩固,邮政工作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除服务于党政军外,还开始办理为苏区人民服务的业务,如平信、挂号、包裹等,投递种类齐全,且邮资较中华邮局要少,逐渐取得了人民的信任。为减轻红军战士及其家属的负担,各苏区在制定赤色邮政章程或工作条例时,均明确规定红军战士及其家属免费邮寄信件及包裹,并刻有专用的免费邮戳。部队中团部以上设有“红军信柜”,保证了前后方信息联络及时畅通,不仅使前线的红军战士解除后顾之忧,积极英勇杀敌,而且使红军家属随时得知家人的平安和战斗的喜讯,让他们在后方能安心生产,激发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稳定的物质保障。
赤色邮政既是苏维埃政权下设的政府通信机构,同平民银行、平民学校、平民消费合作社一样是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以改善和提高民生为宗旨,大大便利于根据地军民生活的一项社会建设事业。苏区赤色邮政因地制宜开展的邮政业务、制定的便民措施、构建的服务体系、建立的相关制度,既为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我党创新社会事业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便于红军及苏维埃政府对外宣传,扩大革命影响。这首先是通过沟通与白区的通信联系来实现的。在赤色邮政的建立过程中,红军对中华邮政采取了利用和保护政策,苏维埃邮政与中华邮政成为两个并存的邮政系统。这些保护和利用中华邮政的措施,保证了邮路畅通,沟通了苏区与白区的通信联系,使苏维埃政权顽强存在与红军将士英勇斗争的消息,能通过邮路突破国民党的军事封锁而为外界人民所了解。
其次,通过制作邮戳、印制邮票,加强政治宣传力度。赤色邮政建立后,各邮政机构先后发行了多种赤色邮票,这些邮票的图案虽然简单,印刷粗糙,但它们战斗气息浓厚,政治性强,除了自身的实际价值(邮资凭证)和流通价值(在某些地区与货币等同使用)外,还具有极大的宣传价值。它们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名片,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统区,流向国外,成为外界了解中国革命的窗口。这些画有红星、红旗、镰刀、斧头、战士冲锋、生产斗争等朴素图案的邮票,与邮戳一起成为宣传中国革命的一个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梁荫宗.“平民信局”实寄封[J].集邮博览,2011(5).
[2][13]毛泽东.前委来信(摘要)(一九二九年四月十三日)[J].党的文献,2008(2).
[3]苏区邮电史料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252.
[4]王华新.赣西赤色邮政之研究[J].集邮博览,2004(1).
[5]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600.
[6]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赤色邮局在龙市[J].党史文苑,2000(4).
[7][8]许庆发.为赣西南苏区赤色邮政、邮票正名——与杜德玉先生商榷[N].中国集邮报,2008-05-30(6).
[9][10]孙志平.革命根据地的赤色邮政[J].中国邮政,1990(3).
[11]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训令——整理苏维埃邮政统一组织统一办法[N].红色中华,1932-04-13(5-6).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通令第八号——为限制特别快信[N].红色中华,1933-07-02(6).
[14]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1-62.
作者叶福林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副校长;黄荣系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
■ 责任编辑:卞吉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