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

2015-06-26 03:19魏永宏周少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公允会计信息计量

□文/魏永宏 周少燕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

□文/魏永宏周少燕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提要]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研究,阐述公允价值的基本内容和如何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从理论上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基础进行论述,集中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表现形式与应用,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计准则

收录日期:2015年5月11日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内容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公允价值的本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与此基本相同。FASB在1984年颁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FASB NO.5)中列举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属性与上述五种计量属性的关系是什么,是否成为独立的第六种计量属性,FASB在2000年颁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NO.7)中指出:(SFACNO.5)中所描述的某些计量属性也许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在初始确认时,如果缺乏相关证据,已收或已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通常被假定近似为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都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之内,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只要短时间内物价保持稳定,对于一些短期的应收、应付项目而言,它们的可变现净值可以近似地代表其公允价值。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决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人们一般在谈到公允价值时并不包括历史成本。实际上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广义的公允价值是一种理念,是历史成本的延伸,被用作衡量所有计量属性内在统一性的质量特征,即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特征。因为会计必须反映经济的真实情况,特别是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所以公允价值可满足企业外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大多数决策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主要运用于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对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特征

1、公允价值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之上的,对交易环境要求严格。要求公平交易,有利于更真实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更加相关的信息,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的有序运行。

2、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不真实存在。形成公允价值的交易及交易双方并不一定是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可以是假定的或虚拟的交易及交易双方。这样,公允价值就可以被看作是“最可能的”交易价格。

3、公允价值具有动态性。随着时空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的公允性也会发生变化。今天的公允价值到明天就成了历史成本,那么站在明天的角度来看,也许就不再公允了。也就是说,公允价值是反映现行经济情况对资产或负债的影响在市场上的评价,它是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价值指标。也正因为如此,公允价值才能够时刻保持“公允”,才会如此受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好评。

4、公允价值不可以直接简单加总。每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都受不同经济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当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就需要使用特定的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多用现值法),那么各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所采用的方法、依据就会不同,从而对多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简单的加总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公允价值的意义

1、合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是资产、负债的客观计量和真实反映。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由于资产预期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以未来流入企业经济利益的现值确定资产价值合乎资产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由于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因此以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的现值计量负债,也合乎负债的定义。

2、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配比原则的含义:一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二是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必然因果关系。目前,收入与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并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价。因此,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会计核算更符合配比原则。

3、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企业收益计算是通过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的。由于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按历史成本计量,这两者之间的差额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二是各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亏现象。

4、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按公允价值计量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经营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目标决策的有用计量观。随着经济发展,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逐渐模糊,需要通过证券市场来进行沟通,会计目标不再是反映和报告资源受托者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而变成向现在的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决策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要求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内容、种类和披露的深浅程度。

在会计目标决策有用的前提下,又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信息观和计量观。信息观认为,在不改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财务报告的信息量可提高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这一观点假设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能够对所有来源的信息做出反映,认为财务报告能够依靠充分披露提高对投资者的有用性。信息观强调增加信息含量,将预测未来公司业绩的责任推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20世纪80年代,列夫和柯林斯等人的实证研究发现,股价对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反映是非常微弱的。既然证券市场并没有人们原先所预想的那样充分有效,那么以证券市场的效率为由,认为采用单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提供财务报告,并辅以许多补充披露信息的观点已经难以立足。信息观开始逐步让位于计量观。

决策有用计量观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它要求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负责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认可他们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内在价值时应承担的义务。决策有用计量观意味着,财务报告的表内部分将大量使用公允价值,把公允价值体现在财务报表本身中,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通常包括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三个因素。

2、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一般由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三个要素组成。

3、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通常包括一贯性和统一性。①一贯性。一贯性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②统一性。统一性是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4、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三)历史成本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历史成本计量显然严重脱离实际。历史成本既不能反映资产账面价值的变化,也不能反映持有资产由于物价变动而产生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不仅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性,而且对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也不具备有用性,从而也不具有相关性。人们更需要的是能表达在持续经营条件下更符合各个时期实际情况的财务信息。历史成本计量不能有效地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期末价值,因此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中的表现形式与应用

(一)初始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在初始计量中,自愿买卖的双方在公开市场上所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其等价物就代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都符合公允价值定义,但在非现金交易中,当交易的资产或负债无法被客观地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就要采用现值技术进行估计。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对于接受捐赠资产和盘盈资产的初始计量也遵循了以上确定公允价值的原则。

(二)后续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

1、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按现行准则和制度要求,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资产进行全面的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期末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该项资产发生减值,应改按公允价值重新计价,减值部分作为费用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应计提减值准备的八项资产,期末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是不同的。

2、利息法(实际利率法)在会计摊配程序的应用。实际利率即为内含报酬率,是使一个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长期债权投资摊销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企业会计制度》第73条规定,作为债券溢价或折价,在债券的存续期间内按实际利率法或直线法于计提利息时摊销。《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在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时首选实际利率法,并且规定出租人应当定期对未担保余值进行检查。如果有证据表明未担保余值已经减少,应当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并将由此引起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确认为当期损失。如果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应当在原已确认的损失金额内转回,并重新计算租赁内含利率。除在上述资产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属性外,其他会计要素的计量也应用了该属性。负债实际发生的数额实质是未来需偿还数额按一定利率折算成的现时价值。

(三)金融工具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金融工具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企业因持有意图或能力发生改变,使某项投资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继计量,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时转出确认当期损益。

(四)投资性房地产中使用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条件为: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以及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以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五)企业合并中使用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中,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因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这就使企业在并购中能够得到更公允的价值。

(六)债务重组中使用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重组时转出资产,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以及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债务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与原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对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核算中公允价值的运用,能客观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本质,有助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使用公允价值。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以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作为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重要判断标准。新准则还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计量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该资产交换具有商业性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所面临的问题。我国目前也存在着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之争。在实践中,公允价值被上市公司利用来操纵利润,而我国这方面的监管制度跟不上,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导致制度和现实缺乏协调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相对于具有客观性、确定实际交易为基础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在财务报表中能提供更为相关的信息,但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变动性,因此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2、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有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面临很大困难。

3、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的波动,甚至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目前我国在运用公允价值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国市场经济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在很多情况下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就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二是关联交易影响了价格的公允性,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方面,我国面临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我国实际应用公允价值的经历很少,新准则中应用公允价值还是第一次,理论界缺乏将公允价值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的操作经验。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正待深入研究的领域,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在基本准则中只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一个简单的界定,没有对其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基本准则把公允价值列入基本计量属性之一,对其金额的确定,只简单规定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但如何保证金额的可靠性,在金额的计量上应该如何操作,没有明确的规定。这都给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带来了操作上的困难。

(三)公允价值的可验证性。一直以来,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一直以来颇受争议。可靠性和相关性并列为会计信息两个最为重要的质量特征,两者往往此消彼长。公允价值计量比单一历史成本计量提高了相关性,但在可靠性问题上却稍显不足。

可靠性强调如实表述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要求计量中不存在偏差并且会计信息能够得到验证。这种可验证性一般要求,当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个人,分别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对同一事项加以计量时,能够获取相同的结果。而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公允价值特别是现值的计量技术较难掌握,并涉及到许多估计、假设和判断,计量主体的思维方式和主观选择对其有重大影响,可验证性是其致命的弱点。

五、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建议

(一)完善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是保证其可靠性所必需的。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一般情况下,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可见,公允价值的取得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市场价值和估计价值。对于可通过市场价值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来说相关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是必需的。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都不成熟,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公允价值的完备信息。对于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的资产,需要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确定有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受人为影响比较大,难以保证所估计的公允价值是可靠的。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生产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等。

(二)进一步完善新会计准则,并保持与审计准则的一致性。我国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分布在不同的会计准则里,而且对于不同的准则,限制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也各不相同。针对广泛运用公允价值带来操作上的难度,我们认为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公布一个具体指南,对于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明确标准,使公允价值这个标准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我们可以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同时要注意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一致性问题。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在实务操作中究竟选择哪种表现形式,除了依靠准则的指引外,还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我国现有的会计人员从其掌握的知识结构看,大部分以会计核算知识为主,真正具有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师屈指可数。会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职业判断的水平,制约公允价值的使用效果。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内容,通晓相关的经济、贸易、金融、外汇等知识,熟练运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四)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损益,改变了传统的收益观。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现在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情况。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其成为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十分重要。

国际会计准则有关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日渐成熟,一套较为严密、可行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企业应充分引进先进的成果,尤其是先进的估值技术。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使用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向外部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相关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为国,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概览[J].会计研究,2000.5.

[2]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3]王月.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变迁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2.

F23

A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信息计量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