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现状及公众需求调查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2015-06-26 11:15陕西省地震局谢迪菲杨帆罗彬
城市与减灾 2015年5期
关键词:科普知识防震减灾

陕西省地震局 谢迪菲 杨帆 罗彬

近年来,我国大陆发生多次强烈地震,这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民生和安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因震伤亡人数已经超过数10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万亿元。陕西省也多次受强烈地震波及影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实践证明,社会公众对地震知识掌握率、在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其获得生存安全的机率。因此,如何提高公众的地震科普知识掌握率,提升公众地震应急自救能力,已成为地震科普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掌握陕西省地震科普宣讲效果、把握公众对地震科普知识的需求,笔者在陕西省地震局地震科普宣讲团专家到基层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讲活动期间,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基本掌握了宣讲对象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认知现状、科普需求及相关建议。将此次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研究,希望为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讲、新闻媒体有效应对及相关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效果评价等提供一些依据,为今后地震科普研究、科普产品创作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中小学校校长应急处置能力培训

企业员工地震安全知识培训

基本概况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5 类人群,即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科级以上县区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乡镇社区干部、防震减灾“三网一员”成员、企业职工。调查问卷在培训班现场发放并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243份,收回243 份(其中:中小学校校长57 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8 人;企业员工64 人;乡镇社区干部34 人;“三网一员”成员40 人),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调查问卷设计为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共性内容涉及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防震减灾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防震减灾相关信息获取途径、防震减灾科普需求;个性内容是针对调查对象的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等进行设定的,主要涉及从业部门或单位性质、应急预案、应急演练、防震减灾培训与宣教活动等。问卷共设38 道问题,其中选择题35 题,主观题3 题。

调查问卷发放人群

调查结果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认知现状

(1)被调查者基本清楚不同场合避震及震后自救互救原则。调查人数中90%的民众了解应急避险技能,并且具备基本急救知识,但是具体细节还有待巩固和完善。(2)被调查人群在防御地震灾害的认知程度中,对于涉及的农村建房选址、城市购房装修两方面的知识,基本清楚的占80%。(3)60% 的被调查者了解地震预测、预报、预警的不同,但并不完全清楚。其中,公务员(科级、乡镇、社区干部)、“三网一员”人员的知晓率最高为90%,企业员工的知晓率最低,仅为45%。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是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加大宣传。

地震信息与科普知识主要获得渠道

调查表明,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仍然是获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主要渠道。虽然不同人群各有偏好, 但这3 种媒体仍以覆盖面广、传播迅速、及时等特点起着主导作用。

对防震减灾工作体系的了解程度

被调查者对于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及地震预报工作的认识程度较低,仅限于了解程度,且并不完全清楚。其中,公务员为70%,“三网一员”人员为60%,企业员工仅为20%。

地震信息与科普知识主要获得主要渠道

防震减灾科普产品的需求

根据调查,只要防震减灾科普产品的形式和内容有一定的特色,大多数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是有较大需求的。

对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方面,90%的参与调查人群都提到了要将科普宣传讲座与地震应急演练融入到日常学习工作之中,并且希望相关部门制作一些适合不同受众、科学规范、图文并茂且通俗易懂的地震科普读物,内容侧重避险技能、家庭防震常识这两方面。

学校方面表示希望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课程教学体系,融入课本之中,以使学生从小树立防震减灾意识,并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对我省防震减灾科普宣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所有参与调查者基本都谈到三点:一是开展经常性的面向基层的防震减灾知识培训、应急演练指导。二是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和覆盖面。三是联合电视台、广播定期播放地震应急避险小常识等。

思考与建议

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宗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度,是防震减灾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保障。社会进步,时代发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也要拓展公众服务新平台,努力适应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信息需求。

科普宣讲要有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目前社会公众对地震科普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不同社会群体所处环境不同,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制作相应科普宣讲课件,并以现场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科普宣讲调查,实时掌握不同宣讲对象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需求,不断提高科普宣讲的针对性。

制作一些不同形式的宣传材料随堂发放,从而覆盖不同群体,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提高科普宣讲社会实用性。

拓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渠道,提升宣传效益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从形式、内容、效果及服务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需要进一步增强宣传的针对性,以达到提高宣传效果的目的。

宣传内容要从最初单一的普及地震常识转变为全面宣传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和应急避险技能,这样不仅能够让群众真正了解到地震局的主要工作职能,以减少社会上对于地震局的误解,而且能帮助群众在震时采取正确的自救互救技能,减少人员伤亡。宣传方式由传统的街头宣传向适应社会发展的广播、影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方式转变,并且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这种新媒体来提高传播效率,扩大宣传面,实时将地震信息告知公众,做到信息透明公开,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要进一步挖掘宣教产品产出,逐步做一些社会公众愿看、想看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科普作品。

加强沟通协调,发挥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主渠道作用是做好防震减灾新闻宣传的重要途径。要搞好防震减灾宣教工作,应充分利用当地主流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开展日常或应急状态下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这是提高新闻宣传效果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和手段。

防震减灾科普宣讲与指导演练结合,提升宣讲效益

从科普报告团在宣讲活动及现场指导学校开展地震应急避险演练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与地震应急演练相结合,宣讲效益颇佳。因此,应加强与学校联络,争取做到从小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加强与社区的联络,扩大宣传范围,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并且应针对不同居住环境的人群、不同的学校环境创新形式指导其进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地震应急演练,使大家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意识。建造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培训抢险救灾、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等技能,鼓励学校、社区、企业等成立志愿者救援队伍,定期参加应急避险技能培训。

加强防震减灾工作职责任务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加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法律法规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保障,是我们开展一切防震减灾工作的依据和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修订实施后,急需各级部门、社会各界共同遵守,因此,要加大对新法新条例的宣传,尤其是面向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在进一步发挥地震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明确相关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担负的法定职责,从而实现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构建防震减灾工作融入式发展格局。

总之,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才能使广大公众认识地震、了解地震并掌握地震应急避险技能,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

猜你喜欢
科普知识防震减灾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