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感动海南”:小团队打造大品牌
——《南国都市报》打造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平台
□刘艳
颁奖典礼结束后,罗保铭等省领导与年度人物等众人合影。图/李小岗
2015年1月15日,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南国都市报社承办的“感动海南”2014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举行。无数观众在泪水与欢笑的交织中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夜晚。“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和颁奖典礼(以下简称“感动海南”)已连续举办三年,三年来,上百位用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通人(群体),通过这个平台传递给宝岛深深的感动。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感动海南”已成为海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新平台。《南国都市报》作为一家依靠市场生存的都市类媒体,在新媒体高歌猛进的大势之下,充分运用自己的包装策划团队打造以多媒体呈现的评选活动及其颁奖晚会,树立起一个特色鲜明、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品牌。
深入人心的意识形态引领模式,是“感动海南”拥有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力的关键。在2015年的颁奖晚会上,当看到现场大屏幕播放的三沙赵述岛“最美夫妻哨”的故事时,观众们被吴忠灿、曹烈珠夫妇质朴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全场响起的国歌声中,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乎家国情怀的故事,还有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没有国,哪有家?这正是这个“感动海南”年度人物想传递的爱国精神。
“感动海南”的创办,源于时代和社会发展对道德风尚的呼唤。从2001年创刊以来,《南国都市报》在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开展公益爱心活动等方面成绩斐然。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通过媒体的报道涌现出来,对这些凡人善举做一次“归纳梳理”,集中推介,以更好地引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成为“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的初衷。
2012年10月,南国都市报社组建了“感动海南”策划团队。初始运营阶段,这个仅有几人的团队都是没有任何创办公益爱心活动经验的“新鲜人”。虽然全无经验,他们却凭借一股闯劲开展了工作。其间,策划团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小省大爱。海南虽然是小省,但却能涌现出这么多凡人善举,这些人物故事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生动的实践,如果有一个高规格的平台,能够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正能量必将影响更加深远。
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3年1月,“感动海南”2012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成功举办,此次评选涌现出的陈起贤、伍思东、李萍等年度人物,都是最普通的基层群众,但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给海南社会一股向善的力量。
2013年开始,《南国都市报》将“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作为年度重大策划,从年头就开始开辟专门版面,发动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挖掘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凡人善举、感人事迹,将“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打造成海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这一平台也受到了上至省委书记,下到普通读者的共同关注。省委书记罗保铭多次为见义勇为、敬业奉献等凡人善举批示点赞。省委宣传系统以及省直机关各级部门为评选活动的火热开展营造氛围,发挥积极的助力效用。读者纷纷通过热线电话提供身边好人的线索,希望好人的故事能够通过这一平台传递给更多的人。
多视角展示,品牌化思维。“感动海南”在这样的主导思路之下迅速成长,伴随着对核心价值观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个“善讲故事的平台”站在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之上,开始迸发出引人注目的精神光亮。
三年来,上百位候选人,31位获奖者(群体),看似简单的梳理归纳背后,却是对每个人物的精心挖掘。《南国都市报》每年从年初开始就有意识地挖掘凡人善举,对先进典型人物进行细致了解,分析提炼人物精神特质后再推出报道。可以看到,上百位候选人中,既有拾金不昧的普通市民,也有爱岗敬业的基层干部;有见义勇为的平民英雄,也有爱国爱民的部队官兵;既有献身教育的乡村教师,也有服务社会的志愿者,等等。他们的身上,所展现的闪光点,都是当代社会中最需要的正能量。
同时,在典型人物的挖掘方面,还十分注重与当下社会所迫切需要关注和推进的事业相结合。比如2012年获奖的敬老院院长李萍、2013年获奖的海南省人民医院宁养团队,都引起了人们对爱老护老与临终关怀事业的关注。又如2014年的获奖者文兵、文艺博父子,儿子文艺博病逝后捐献遗体器官的壮举唤起了社会对器官捐献事业的关注,而父亲文兵多年致力于地贫儿防治宣传的志愿服务精神,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志愿服务事业……
信息纷杂的社会环境中,要让典型人物深入人心,除了媒体报道之外,还需要精心的策划和包装。“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往往提前数月就开始启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整台颁奖晚会的策划文案都会经过反复琢磨,精心提炼其精神主题。三年来,在打造“感动海南”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这个最初并不专业却有着十足热情的团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打破常规进行了创新式的大胆探索。
平面媒体擅长的是文字运作,但为了能让这些典型人物更加生动地体现,爬惯了格子的报人,开始琢磨起影像。尽管团队邀请了专业视频团队进行拍摄,但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出最好的视频效果,团队成员自学成才,亲自操刀,从每人上千分钟的视频资料中剪辑出适合晚会现场需求的不到3分钟的精华片段,工作量十分巨大。同时,主创团队充分发挥纸媒体记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对拍摄文案、颁奖典礼文案进行了精心撰写。而为了打造出最能体现人物精神特质的颁奖词,更是汲取了央视《感动中国》历年来的颁奖词写作精华,加以消化创新,数以百次地反复修改,力求将人物形象和精神通过短短百来字直透人心,让人回味无穷。三年来,“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颁奖词,都成为观众和读者记忆最深刻的一部分,再加上平实感人的现场氛围,颁奖典礼热度不断上升,每年都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
在一次次磨合历练、火花碰撞之中,“感动海南”品牌越擦越亮,《南国都市报》再一次有了新的思索,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舞台和报纸上,应该延伸其视角,走下舞台,跳出纸上,走进生活,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
2014年12月,以“传递力量分享感动”为宗旨的“‘感动海南’人物进校园”活动火热开展,2014“感动海南十大人物”候选团队———海南残友青年创业团队成员以及身处逆境尤自强的大学生们,与海南华侨中学的学生们面对面进行了交流,他们讲述身为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激励了青年学子树立拼搏向上、不畏艰难的坚定信念。更多孩子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大爱和大义,从活动中汲取了力量。
精神之美,人性之美。“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传递感动社会的道德力量,以最生动的实例来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年来,在对“感动海南”品牌影响力的不断营销和推广中,越来越多人认识了“感动海南”,了解了“感动海南”,并在它的感召下,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发挥光热。
“感动海南”2012十大年度人物获奖者、海口椰岛之家养老院院长李萍以一颗善心,如女儿般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在获评“感动海南”年度人物后,社会各界力量也向经营困难的李萍伸出了援手,而她也在继续尽一己之力为社会多做好事。2014年,海南遭遇41年不遇超强台风“威马逊”的重创,李萍自己出钱出力购买救灾物资,带着敬老院的护理人员,到文昌灾区一村一村地派发物资,并对受灾的老年人开展心理抚慰。在她看来,是“感动海南”感动了好人,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广大社会群体。
海南大学教授王春煜曾这样评价“感动海南”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其所展现出的诚信、友爱、互助、进步的人间真情,为一座城市、为整个海南都增添了人文之美。
三年来,“感动海南”品牌在精心培育下,得以延伸到各个市县、各个行业,在海南省基层核心价值观构筑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2014年开始,海南的一些地方市县也开始以“感动海南”为范本,积极开展“寻找身边的海口好人”“感动万宁”“最美三亚人”等系列评选活动。现在,各行业包括海南医疗系统、农垦系统、教育系统等在内,也纷纷借鉴学习,开展行业内部的典型宣传活动。
人无正能量,难以健康成长;社会接受正能量,才能运转顺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三年来,《南国都市报》在创新典型人物事迹报道形式,加大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力度,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南宣传舆论工作领域做出了自身的特色。
(作者单位:南国都市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