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亦晴 通讯员 张太东 余军军
依傍绿水青山 打造金山银山
——五指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
□本刊记者 王亦晴 通讯员 张太东 余军军
秀美的五指山
五指山是海南最知名的景观之一。它位于海南省中南部,是海南省生态核心区和主要河流发源地,主峰海拔1867米,为海南最高峰,在五指山市境内,余脉延至琼中、保亭、陵水等地。
即使没来过海南的人,也对五指山的革命史略知一二,对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耳熟能详。明代海南琼山籍文渊阁大学士丘濬的诗作《咏五指山》亦广为传颂,为五指山打上深深的历史文化印记。
近日,本刊记者赴五指山市采访了解到,得益于五指山的美名流传,五指山市近水楼台先得月,借助地利优势“靠山吃山”,出台一系列举措保护生态环境,并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优先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工业,稳定发展房地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五指山属热带雨林气候,草木繁盛,物种多样,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有“海南之肺”“南国夏宫”之称。五指山之美,犹如绚丽精美的黎锦,层次丰富、百变多样、多姿多彩,也如深藏闺房的大家闺秀,让人期待,令人陶醉。
五指山上 生态之美 驾车由海口中线高速路出发,经屯昌、琼中,进入阿陀岭曲折的山路,眼见天空越来越通透,感受到空气越来越纯净,青翠的竹林、红艳的三角梅、明黄的天堂鸟夹道迎客,心下便知:五指山近了。
在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观山点,近山体处立着一块高数米、长两丈有余的石碑,上书丘濬歌咏五指山的诗作:“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雨馀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字体和诗文一样气势恢弘。对面即是五指山,在蔚蓝的天幕和纯白的云朵衬映下,越发显得巍峨端庄、壮美俊秀。
五指山并不只有安静,大峡谷漂流是它的另一面。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奇峰、瀑布、绝壁中激进,全程约6公里,途经三大险滩,四处大跌水,水流湍急,跌宕起伏,惊险、刺激,全身心感受到大地欢歌,生命的激情。
沿观山点栈道下行,一棵棵参天古树枝叶相连,遮挡了烈日,丝毫感觉不到炎热;沿路奇石叠垒,山间溪流潺潺,生长着多种野生动植物,令人叹为观止。据介绍,这条栈道长约4.6公里,沿着栈道走下去,另一端通往水满上村。近年,五指山市着力打造“市区—南圣—水满”旅游线路,修建了三条栈道供游客游览。除了这条热带雨林栈道,另外两条,一条称登山栈道,长3.2公里,由五指山亚泰雨林度假酒店至昌化江源头;一条称双拥栈道,长3.8公里,由太平山北麓的翡翠阁观景楼至五指山市区南圣河支流太平溪连心桥段,将太平溪景观带开发成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型带状公园,让游客置身其中,在大自然的氧吧中深呼吸,充分领略五指山的生态之美。
水满茶香 青春之美 坐落在五指山脚下的水满乡,以秀美风景和纯朴民风而著称,出产的“水满乡茶”更是远近闻名。海拔近千米的山地上,4000亩高山有机茶安然地生长。正是采茶的季节,茶园里采茶工人忙碌紧张,指尖上下翻飞。“五指山常年云雾缭绕,有湿润的空气、纯净的山泉,非常适合茶叶生长。”五指山市茶叶协会会长、五指山椰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丽娟说,五指山气候好、水质好、空气好,能提升茶叶的品质。生长的茶叶带有一种铃兰香味,沁人心脾。
生于1963年的郑丽娟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1986年从中山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广东某大型国企工作十几年。后来遇到国企改革,郑丽娟来到五指山种茶。“我母亲就是种茶的,现在我回到农村这广阔天地,和村民一起种茶、卖茶,虽然辛苦但很快乐。”郑丽娟说,她的茶园约500亩,主要种植五指山本地的野生茶树和台湾地区引进的高山云雾茶树。
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她可谓做到了极致:从种苗、采摘、管理、加工,一直到成品,整个流程都实现了无公害处理。茶园选用花生饼、牛粪等有机肥,选择人工除草的方式,避免使用除草剂。这样既提升了茶叶品质,又保护了五指山的生态环境。甚至,她自从开了茶园,就告别了面霜、护手霜这些用品,即使炎炎烈日下,她也只戴一顶草帽遮阳,不擦防晒油,为的是不让化学物质损害茶叶的品质。
郑丽娟说,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椰仙”牌茶叶才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该茶叶每亩产值1万多元,在免税店里售价达到每斤3000元,还供应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高档会所,甚至还出口到欧美等地,供不应求。“宁愿生产成本高一点、茶叶产量低一点,也要这么做。茶叶是很娇贵的东西,五指山的自然环境也不可多得,都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郑丽娟语速缓慢,铿锵有力,透着一股青春的坚定和执着。
牙胡梯田 劳动之美 隐藏在毛阳镇一隅的牙胡梯田,是一座人类劳动凝成的农业文化遗产。其“四度共构”的生态奇观,吸引许多游人前来探访。
据了解,牙胡梯田历史悠久,最早开辟时间已不可考。早在清朝,牙胡梯田已经具有一定规模。1970年代,在参观学习大寨经验后,村民们将梯田进行扩建、改造,初步形成了今天的梯田规模。
古时,黎族人民在坡地上烧荒种植山兰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土地只能种植几年就会肥力不足,需要再辟新地。牙胡梯田的出现,标志着海南黎族同胞从狩猎加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向稳定的农耕生活转变,在黎族耕作史上,乃至黎族发展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节点。直到现在,牙胡村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在此耕作,以更精细、更环保的方式种植,完善水利设施,让牙胡梯田经年久月仍焕发勃勃生机。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片鹦哥岭山脉中,一道道梯田沿着山势修成,或宽或窄,层层叠叠。梯田中种植的稻谷已经成熟,垂下沉甸甸的稻穗。青黄的颜色,远远望去,很是壮观。
资料显示,牙胡梯田有160多层,最高海拔600米,最低20米,最大坡度30度,共75公顷。将山体分为三段:山顶为森林、山腰建梯田、山脚建村寨。山顶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障人畜用水和梯田灌溉,山林中的动植物也可为人们提供肉食和蔬菜;山腰开垦梯田,正可以引山顶之水灌溉,又便于从村里运送农家肥施于田间。山脚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适合人居住。
牙胡梯田如此“森林—梯田—村寨—河流”为一体的“四度共构”生态景观,体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年复一年,山兰稻绿了又黄,见证着人们劳动的力量,令人不禁感叹:人类的劳动只有和自然气神贯通、和谐相生,才能创造如此壮美的景观。
南圣河畔 城市之美 南圣河畔,又是另一番景观。南圣河发源于五指山,被誉为五指山市的母亲河。五指山市打造“热带雨林养生度假旅游城市”品牌,将南圣河畔市区至南圣镇沿岸建为风情观光带。2013年实施的南圣河滨河景观及亮化工程,将南圣河装扮得光彩照人。白天的南圣河温柔恬淡,如一条碧色的丝带,由南至北缓缓流过市区;夜晚的南圣河亮起彩色的灯光,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变得妩媚多姿。在河的两岸,一排排高大的榕树犹如巨伞,撑起连片绿荫,装点着五指山可爱而美丽的家园。
而南圣河步行街民族特色浓郁,更像是一座民族生态文化公园。记者看到,步行街分为休闲漫步区和服务功能区。休闲漫步区路面采用大理石砖条铺设,靠河边一侧的路面采用不规则的大理石碎片拼铺出不同形状的十二生肖图案,以及黎族苗族民间传统的生产生活器具和人形图案;服务功能区部分按照地势的高低分级改造,路面均采用青砖铺设,使其与休闲漫步区分别开来,设有别致的餐饮和娱乐等场所。在这里,既可观赏美丽的南圣河风光,聆听鸟叫蝉鸣,领略浓郁的黎苗族风情,也可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身在其间,享受悠闲舒适的生活方式,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白天,五指山小城像一个精力充沛的小伙,喧闹而忙碌。夜晚,又如一个温柔娴静的少女美得诱人,美得让你屏住呼吸。黝蓝的天穹下,一轮皓月也收起皎洁的月光,点点银光在南圣河上跳动,潺潺的河水和着默默流动的时光,让你体会这座小城的脉动和心跳。
五指山如此美丽,除了大自然的厚爱,也离不开五指山市对它的准确定位和精心呵护。五指山市委书记宋少华告诉记者,五指山市地处全省限制开发的生态核心保护区,不走常规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悉心呵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精心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家园,为全省的崛起提供坚强有力的绿色支撑。“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五指山的立市之本,也是五指山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所在。”宋少华说,“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有金山银山。”
不断巩固和发展生态环境优势,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五指山市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植树造林绿化工作,通过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深入推进“绿化宝岛”行动,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严格落实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严厉打击滥烧、滥伐、滥捕、滥建等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使林业总体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截至2014年底,五指山市森林面积达到137.9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6%以上,比全省平均森林覆盖率高出2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之首。
不仅如此,五指山市还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加快推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和收集站,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将全市20家企业纳入排污监管范围,加强农业污染源管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使全市COD(化学需氧量)、SO2(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检测结果显示,五指山市水体、大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巩固和发展。
发展立项坚持环境优先,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五指山市市长陈振聪告诉记者,五指山市无论在发展战略选择上,还是在具体项目选择上,都始终坚持环境优先,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放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宁可发展慢一点,也不敢蛮干乱干,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五指山市依据自身优势,主动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旅游立市、发展富市、和谐兴市、文化强市、投资拉动和城市东扩战略,把五指山市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热带山地花园城市和海南中部的文化教育基地、旅游度假胜地、康体养生福地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华夏养生之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2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1年增长19.4%,年均递增6.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亿元,较2011年增长85.6%,年均递增2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亿元,较2011年增长69.9%,年均递增1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4元,较2011年增长43%,年均递增12.7%。
俗话说“靠山吃山”,五指山市充分发挥五指山原始热带雨林的资源优势和名山效应,用好用足全省加快发展热带森林旅游的各项政策,深度开发森林旅游产品,加快推进五指山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把五指山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热带森林旅游目的地。先后开发建设了五指山观山点、五指山热带雨林栈道、五指山大峡谷漂流等一批以热带雨林景观为特色的精品景区,推动五指山自然保护区、黎峒文化园、红峡谷景区等旅游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掘牙胡梯田等农业文化遗产,结合生态景观开发休闲农业,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明显提升。
为加快旅游业发展,除了赴外地宣传推介旅游产品,五指山市还借助五指山旅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推出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等智慧旅游服务,并充分利用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契机,加强对外宣传,制作五指山形象宣传片《五指山——梦想家园》和经典黎苗歌曲MV《如歌的五指山》,协助我省旅游宣传片《遇见海南人》和庆祝海南省解放65周年献礼剧《天涯浴血》拍摄,让更多人了解海南,看到五指山之美。近年来,五指山的游客数量增长较快。2014年,五指山市接待游客131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91.8%,年均递增24.2%;旅游总收入1.87亿元,较2011年增长149.3%,年均递增35.6%。
依托资源和气候优势,五指山市致力于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林下产业经济,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热带花卉、高山蔬菜、茶叶、南药、野山鸡、山猪等特色产业。五指山市通过重点扶持优势特色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2010—2012年,五指山市共投入财政支农资金超过5亿元,2013—2016年五指山市计划安排市财政专项资金超过1亿元,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农业发展资金,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特色产业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指山市基本完成《五指山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市267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城市控规编制,加强乡镇规划建设,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目前,水满风情小镇初具雏形,规划设计荣获国家住建部颁发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南圣风情小镇完成项目一期供地和规划设计,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五指山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着力解决农村道路、水利渠道、饮水工程等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强全市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社会资本发展社会事业,支持民办养老养生、文化教育、健康产业等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加强社会治理,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大行动,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五指山的软实力。
坐守宝地,五指山市收获良多。未来,五指山市也将目光投放远方。长期以来,受交通瓶颈问题制约,五指山名山效应和资源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作为南部中心城市的三亚对五指山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受到很大限制。五指山期盼“三亚—保亭—五指山快速通道”能尽快规划建设,形成“山海互补”旅游新格局,带动五指山乃至整个中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更快,环境更美。
牙胡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