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层至尊殿

2015-06-26 18:10郭忻杪
当代体育·扣篮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巴里橡树罚球

郭忻杪

34.里克·巴里

漫画《灌篮高手》中主人公樱木花道曾异想天开想尝试端尿盆式罚球,这一令人捧腹行为的首创者当属赫赫有名的里克·巴里,且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巴里还是篮球场上真正的罚球大师,职业生涯罚球命中率将近90%,有7个赛季罚球命中率高居联盟首位。

众所周知,巴里是一台嗜血的得分机器(惟一一名在NCAA、NBA、ABA都拿过得分王的球星),历史上能在这一领域胜过他的球员屈指可数。大学时期,他曾在1964-65赛季场均砍下37.4分,1965年以榜眼身份加盟勇士,首个赛季场均就贡献25.7分,为联盟第四多。次年,也就是1966-67赛季,巴里场均得分飙升至35.6(之后近半个世纪时间,只有MJ曾在一个赛季里做到这点),比第二名的“大O”罗伯特森高出足足5分之多,同时还打破了张伯伦对得分王长达7年的垄断。14年职业生涯,巴里总共得到25279分,有4个赛季场均得分突破30。其中1966年一场和皇家队的比赛他砍下57分,1967年又在全明星赛上送出38分,几乎没有人能够阻止巴里得分。

巴里在进攻中不可阻挡,因为他有一种永无止境的求胜欲望,尽管有时这种暴躁的竞争性也会将对手甚至队友激怒。巴里曾经的队友、也是多年的好朋友老麦克·邓利维曾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时表示:“如果你把这家伙送到军队里去,他就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巴里也承认自己确实是有过于耿直、不懂变通的毛病,就像他同样对《芝加哥论坛报》表示的那样:“我是个不太容易相处的人,不够圆滑。”然而,不懂人情世故却并不影响巴里拥有出众的篮球才华,1974-75赛季,他以场均29.5分带领勇士直落四局击败子弹夺得队史迄今为止惟一一个总冠军,自己也荣膺FMVP。

球员时代,巴里还是个出了名的刺头人物,那时勇士队的现场解说员在解说时喜欢将他称作“迈阿密灰狗”(因为他瘦而敏捷)。就在巴里职业生涯初期最风光的1966-67赛季结束后,他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离开NBA,加盟ABA奥克兰橡树队,要知道当时他才只有22岁。追溯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巴里认为勇士没有发给他应得的奖金,而橡树队则提供了一份极具诱惑力、3年50万美元的合同,这能让巴里成为收入最高的篮球运动员。他告诉媒体:“橡树队提供的这份合同我根本无法拒绝。”而且巴里的岳父,布鲁斯·海尔还正是橡树队的主教练。后来勇士队一纸诉状让巴里坐了一年球监,顶着自私、拜金的骂名,他只能坐在场边充当了一个赛季的橡树队解说员。待到1968-69赛季复出时,海尔因为战绩过差被炒,新帅换成了两届NBA冠军教头阿利克斯·汉纳姆。可巴里却遭遇伤病,该赛季只打了35场,但场均仍能拿到34分并入选全明星阵容。橡树队后来在总决赛中4比1击败步行者夺冠,巴里却不在阵容当中。

当然,说巴里是“刺头”他的轶事就绝不止这些——1969年橡树队虽然夺冠,但球票销售却惨不忍睹,于是球队决定搬迁到华盛顿,更名为华盛顿国会队。可巴里很不愿意去华盛顿打球,他肆无忌惮地告诉记者:“如果我去华盛顿,一定是去竞选总统,一定不是打篮球!”我行我素的巴里和橡树队闹翻,想回到勇士打球,结果又被ABA告上法庭,在缺席了接下来赛季的前32场比赛后,他后来被迫代表国会队出场。还是那句话,只要一踏上球场,巴里就还是那个嗜血的得分狂魔,他当赛季场均贡献27.7分实际上为联盟第二高,只是在季后赛首轮和(丹佛)火箭的第七战中因为与对手斗殴被驱逐出场,让这一切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下一个赛季,国会队更名为弗吉尼亚侍卫,“巴大炮”又开始发难。他告诉《体育画报》说如果自己能得到100万美元的年薪,便永远不会回NBA,随后又通知侍卫队,表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讲着一口南方口音长大。终于,在忍无可忍之下,侍卫队将巴里送去了纽约,他披上了篮网队的战袍……

这就是巴里,他是个充满了争议性话题的巨星。他的得分能力毋庸置疑,即使重返NBA后,依然是数一数二的得分好手。但他也总是是非不断(1972年又上过一次法庭)。他永远都那么狂妄且直言不讳,虽然在比赛中是一个全力以赴的完美主义者,但通常认为周遭人和事物都在他之下的那种蔑视感,却招来了无数的批评甚至憎恨。因此才有人断言,正是性格让巴里失去了本应该属于他的更多成就和荣誉。

1980年退役后,巴里成为了一名专业解说员,一度与比尔·拉塞尔组成了非常固执己见的解说二人组,解说了几个赛季后,他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淡出公众视野。此后,巴里被经常提及主要是由于三个同样是篮球运动员儿子(琼·巴里、布伦特·巴里、德鲁·巴里)的关系,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两枚总冠军戒指拥有者,老二——布伦特·巴里。他在1996年圣安东尼奥全明星周末扣篮大赛上勇夺扣篮王,成为了NBA历史上第三个能自罚球线起跳后扣篮的选手(即白人也能飞)。

33.阿伦·艾弗森

几年后,几十年后,会有许多数据控们把AI和他在这个金字塔上第33位的排名挑出来,从各个角度对他的职业生涯大加评判。随他们的便吧。只需要记住,在那个10年中,AI每年都通过了“季票测试”。每年季票寄到后,收件人总是要先看看赛程,然后记下一些一定不能错过的比赛,把它们在日历上标出来。比赛的重要与否需要考量很多东西,比如球队恩怨、明星对决,还有“我必须看这家伙”等等。就是这样,从1997到2007年间,AI总是在我的名单里,总是。所以我根本懒得去管他的胜利贡献值有多少,或者他是得分榜前几名中命中率最低的,以及其他一些玩意。特别从2000年开始,每一张有AI参加比赛的球票,都一定会是高水准的、第一流的观赏体验(就和在一家特别棒的餐厅预约到位置感觉一样)。而且不知道为什么,他真人看起来总是比电视上更不可思议——官方身高1.83米,实际上最多1.78米,所以每次他攻击篮筐时,都仿佛是一个小个跑锋在一堆线卫中生生杀出五码,如同埃米特·史密斯(NFL传奇跑锋,历史跑阵王,身高1.75米)一样。他变向时的角度不可思议(做完动作之前你根本无法想像,即便是你已经看他打球十几年了),命中了无数的上篮和抛投。此外,他还具备一项神奇本领,可能一场比赛24中9,但不知怎的就能命中全场比赛最关键的两个球。通常他打球时都会进入一种“干翻你”模式,在这一点上同辈球员中只有KG和科比才能与他比肩。有许多许多年,联盟中最咄咄逼人的球员是一个还没有丽贝卡·罗梅恩(演员,曾出演《X战警》中的魔形女)高的家伙,每每想到这件事我都会觉得特别有趣。AI在他出战的9次全明星赛中场均出战27分钟,且比分接近的那几场最后时刻他总是留在场上,即使是教练也不敢冒险去激怒他。

AI的职业生涯是媒体如何抹黑一位运动员在大众心中形象的最好案例。那些反对他的言论大多来自一群四十、五十或六十岁的媒体人,他们并不理解他,也根本不想尝试去理解他。他们不断抨击他的训练态度(多年来一直被故意放大了)和特立独行的造型(垄沟头、纹身),而不去描述在现场看他打球时能感受到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刺激。他们都说他是一位教练杀手,说他是个黑洞、毒瘤,说他讨厌训练,说他没办法让队友变得更好……却不去想想为什么事实上他是同时代球员最尊敬的对手之一。他们都有意闭口不谈他身边糟糕的76人队管理层、低于平均水平的队友和走马灯般频繁更换的教练,他们也不关心下面这些事情:AI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黑人运动员之一,把NBA带进嘻哈时代的弄潮儿(不管联盟是否准备好了),在黑人中产生的共鸣甚至是连MJ都无法比拟的。他们对他并无兴趣,尽管他是我人生中见过的最吸引人、最复杂的运动员:一个夜店传奇,同时又是个全心全意顾家的男人;一位忠诚的队友,却又出手太多;一位羽量级选手,却像一位重量级选手一样战斗;一位令人胆寒的竞争者,却总是场上最矮的球员;在阴暗的环境中长大的前科犯,却成了一切体育项目中最凭直觉行事、最有自我意识、最善于表达的超级巨星。如果让我选一位近代球员,要跟他一起待一周,来为他写一篇专题文章,我肯定会选AI,想都不用想。

没错,他的投篮命中率并不好,出手也太多,但管它呢。我希望五十年后人们还会记得,这家伙有着最好的平衡能力,比所有人都更快、更协调,带着超出人类极限的伤病坚持作战,同时还是史上最疯狂的运动狂人之一。

我们还要给他加上几分,就凭他打败了无数得分机器,把一支平庸的76人带进了2001年总决赛。跟格文、麦卡杜和威尔金斯不同,AI带着一种强大的自信在打球,从而把一支马马虎虎的球队带上了另一个级别。他相信他们能赢,他耗尽生命去努力做到这一点,于是其他人在他的感召下跟着他前进。

这是一股狠劲儿,这种狠劲儿把AI和其他所有后乔丹时代的球员区别了开来,在他二十岁到三十岁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候都是联盟中最令人胆寒的球员。他有一个其他人所没有的黑化之界,就是可以瞬间变身成《火线》(一部贩毒黑帮类美剧)里的角色。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次现场观看76人做客波士顿的比赛,当时AI被吹了一个技术犯规,他震惊地喊了一声,然后不依不饶地跟着裁判一直走到技术台,最终用整个肺的力气爆出了那句经典的谩骂。裁判转过身,把哨子放进嘴里,准备吹第二个技术犯规。他就在我面前大约25英尺远的地方,所以我看得非常清楚,接下来的一幕是这样的:就在裁判准备吹哨的时候,AI陡然瞪大了眼睛,充满戾气地走向他,那个瞬间,空气里真的有一股火药的味道。然后裁判被吓坏了,哨子从嘴里掉了下来,他没敢吹第二个技术犯规。完全只凭个人的霸气,AI让自己继续留在了场上。

好了,还是让我们再回到那个“看他打球”的话题上来吧。在AI的巅峰期,他的冷酷、敌意和杀气都无人能及,你会掏钱买票去看他的比赛么?用MrBig(美剧《欲望都市》中人物)的话说:“这是必须的。”反正我会永远怀念那段岁月。

猜你喜欢
巴里橡树罚球
看不见的橡树
小飞侠(下)
小飞侠(中)
反目不成仇
做橡树不做小草
我迷路了
读《橡树上的逃亡》有感
读《橡树上的逃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