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子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爆炸般,传入各大新闻、报纸、互联网头条。
与其一道进入人们视野的,还有抑郁症。
其实不止张国荣、朴树、崔永元、杨坤等文艺界名人相继罹患抑郁症,更甚者,连卓别林、憨豆、金凯瑞等带给观众无限欢乐的喜剧演员也被抑郁症压得喘不过气来。
十二年一轮回,张国荣去世给人们造成的悲伤早已转为怀念,但抑郁症从未离开。
抑郁?抑郁症?
也许从人类社会化开始之时,抑郁症便已出现,其历史之久远难以考证。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抑郁症不仅存于人类社会,它甚至在动物界也并不少见,有因抑郁投入海中的袋鼠,也有因抑郁离群最终默默死去的猴子。
作为一种情绪波动,抑郁状态十分常见。学生考试没考好、上班族被领导批评,甚至当日天气不好都会成为抑郁状态的成因。
而这绝不是我们忽视抑郁症的理由,因为抑郁症并不同于抑郁状态,它并非简单的情绪波动,而是一种大脑疾病,是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抑郁症分为两种:
一、单相抑郁症:患者心情郁闷,丧失兴趣或享受感,且精力不足,连续两周以上乏力少动。许多患者出现焦虑症状,睡眠和食欲紊乱,并可能丧失自尊心或产生负罪感,注意力不易集中,甚至出现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症状。
根据症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可将抑郁发作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轻度抑郁发作者继续从事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有一定难度,但也许不会完全丧失活动能力(比如罹患抑郁症却能够继续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影视明星们)。而重度抑郁发作时,患者就不太可能继续从事社会活动、工作和家务,即使从事这类活动,程度也极为有限。
二、双相情感障碍:这类抑郁症通常有躁狂期和抑郁期,在两者之间有情绪正常期。躁狂发作时,情绪亢奋或烦躁,过度活跃,急于表达,自尊心膨胀,睡眠需求减少。
上述两者有着共同的表现: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高冷十足,不爱说话或者干脆不说话,当然,也有一些患者会刻意隐藏。如果你曾尝试长时间(比如一个月)让自己能不说话就不说话,那么很可能便会患上抑郁症。
他们的故事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抑郁症患者。
她是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学美术,情感细腻。可与笔者第一次见面时,她不说话、不笑、面无表情,据其父母介绍,她这种状态已经保持两个多月,期间每天只吃几块饼干维持着基本生命活动需求。
在班里,她曾以自杀威胁老师,而大部分时候她的状态是没有情绪波动般不露悲喜,在她麻木的表情中,更是找不到一丝阳光的气息。
后来经过谈话,笔者了解到,其父母从她的幼年、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一直不断表达着“不是因为你,我早就过上更好的日子了!”“你怎么不去死?”“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小孩!”等类似话语。
他们把自己人生中的所有不幸和失意,全部归结到孩子身上,并且他们表示是出于“爱”的目的,所以才不得不忍受这些。
如果女孩不病,就意味着承认并且接受了父母的思想——而这种接受就意味着她将会对别人做出一样的事情。
如果她选择不接受呢?作为一个16岁的未成年少女,反抗将意味着来自外界更大的压迫。当她发现面前似乎无路可走,而又无法逃离时,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开始在她体内产生“内耗效应”,从而发展成很多的问题,甚至导致各种疾病。
另一个在微博上广泛流传的故事。
走饭,本名马洁,女,90后,南京高校学生,2012年3月17凌晨上吊自杀。
2012年3月18日,走饭用定时软件延时发送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条微博,“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十万网友的转发和关注并未挽救她的生命,她还是走了,带着她写的那些精彩诗句。
“有的事/一个人做起来全身无力/孤苦无依/心生凄凉/仿佛被全世界抛弃了/比如套被套。”
“觉得孤单的时候/可以在床上躺一个小时/然后爬下来去撒尿/回来钻进被窝/跟自己说/好温暖/好温暖/谁帮我暖的被子。”
有人说:在抑郁症患者眼里,世界是另一种模样。看到一个玻璃杯,你会说,很好看,可以喝热水。抑郁症患者什么也不说,心想,这杯子摔碎了,捡一片玻璃来,在手腕上划一下,一切都变好了。你看到一扇窗户,走过去看看风景,说,外面风景真好。抑郁症患者心想,跳下去,一切都变好了。
对于他们来说,有些事情真的是孤独至死,只能一个人扛,扛得住,就过去了,扛不住,也只能安安静静地绝望。
抑郁症是在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A影响B,再由B影响C,造成A、B、C之间不断影响不断加剧。到最后,心理状态、生理状态,以及人与社会的接触状态,全部被打乱。
有时我们很难发现生活居然可以如此轻易地击溃一个人坚强的盔甲,可当现实摆在眼前,我们又不得不低头相信这些事情的存在。面对这世上的很多东西,我们太过渺小脆弱,连奋力一搏的机会都没有,只得低下头来默默接受。
他们在哪里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约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有数据表明中国患病人数已经接近9000万人,七成患者想到过自杀。
也就是说,全球患病人数5%,而中国患病人数达7%。
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日本,抑郁症的终生发病率为3%,美国的终生发病率为16.9%,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在8%到12%之间。文化差异和一系列危险因素都与抑郁症的形成有关,但在所有文化中,抑郁症的症状和表现都近乎相同。
抑郁症的表象具体在五个方面:
(1)心境低落(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2)思维迟缓(反应迟钝,严重无法顺利交流);
(3)意志活动减退
(不想和人接触、不想做事、连吃喝都懒);
(4)认知功能损害
(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出现障碍);
(5)躯体症状(睡眠障碍、乏力、性欲减退)。
此外,两类抑郁症都可以是慢性的(即延续较长时间),从两周到几年不等。时有复发(50%-75%),尤其是在未及时得到治疗的情况下。
他们的未来
如果患上抑郁症,该如何走出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
网上一些问题对抑郁症患者的指引,在笔者看来,就是给患者一碗鸡汤,告诉他“你喝下去,会好起来的。”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病人回到原先环境,还是会进入到抑郁症的困境中。
抑郁症是可以被有效治疗的,所以要接受正规治疗。
那么该如何治疗?
关键的干预手段是采用一般性抗抑郁药物和简短的心理治疗。经济分析显示,在初级卫生保健条件下治疗抑郁症具有可行性,同时具有经济可承受性和成本效益。
早期治疗是最容易根治的时期,而且配合心理咨询师的治疗一般恢复起来也很顺利
也有能靠自己完全康复的,但这种成功案例极少,而且局限于患病早期。
更严重的问题是很多人不愿接受治疗。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只有不到25%的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WHO(世界卫生组织) 2012年对心理健康护理的“治疗缺口”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世界范围内未经治疗的抑郁症的中位值接近50%。在一些国家,比如中国,只有不到10%的抑郁症患者曾接受过治疗。
对于普通的短期的抑郁情绪,应对其产生重视,不要压抑它。
对于已经有抑郁症征兆的,除了接受咨询以外,首先是寻找问题的源头。接下来便是解决源头或者远离源头。寻找——解决——远离源头,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源头问题,最好的方式是远离它。
有些既解决不了也远离不了的源头,比如职场、家庭、周围环境带来的压力,便要尽可能的不去思考,而是多进行运动,哪怕是进行家务活动,这些身体的运动会保证这个人不会完全无力到放弃治疗,而且这些行为还能恢复基本的控制。
当然网上的办法还是有其可取之处,在此选几点重要的进行列举:
(1)多和人聊天,多和人沟通。虽然对抑郁症患者来说,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不过这绝对是最重要的一点;
(2) 接受抑郁症 。不要逃避,接受这一既成事实,才能对治疗起到助益作用;
(3)坚持锻炼。运动与健身能够让身体和心理同时受益,它们也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重并缓解压力;
(4) 作息时间要有规律。抑郁症患者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但又不能睡得太多,所以,健康的生活作息尤为关键。
他们在身边
如果身边有抑郁症患者,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首先,要认识到他们是病人,因此不要对他们异于常人的想法与举止抱有偏见。
其次,不要对他们说“这没什么”,类似这样的话语会令他们再次遭受不被理解的痛苦。这句无意的话语会让有些患者选择不再理你,而另外一些患者则会强化自己的病态举止,以达到让你理解的目的。
你不会知道,你的不理解会对他们造成严重的二次伤害。
因此,要相信,他的痛苦和遭遇都像他表达的那样真实,这样才能分担他的痛苦,从而为他传递力量。
此外,抑郁症患者的脑袋里,肯定有特别的期待但求而不得的事,比如上述那位16岁的小女孩,对她来说,这种期待就是得到肯定,这是令她能够活下去的动力。
如果你与抑郁症患者的关系亲密,比如,作为其家人和朋友,你的关爱和帮助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将至关重要。
你要做的是,了解抑郁症,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最重要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