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连环画同呼吸、共命运

2015-06-25 14:16林阳
中国美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编辑室出版社

[编者按]

连环画对于已过而立之年,或是年龄更大的一代乃至几代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那个还很少能见到外国动漫的年代,连环画是人们童年记忆中不可缺少,也永难忘怀的一页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生动流畅的人物造型,精到有力的用线,那一本本小人书成为重要的精神食粮,让许多人如痴如醉。在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以来传统连环画的低潮期之后,如今的连环画又以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重新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连环画的辉煌,离不开众多画家,离不开脚本作者,更离不开为连环画事业无私奉献的编辑。这其中有一个名字是我们无法忘却的,那就是新中国连环画事业奠基人之一的姜维朴先生。50年代《水浒》《岳飞传》《穷棒子扭转乾坤》《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的出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70年代《连环画报》复刊,成为全国十大畅销刊物之一,《枫》《人到中年》等故事影响了一代人;反映长征史诗的《地球的红飘带》,更是1985年以后中国连环画走入低谷时的力作。这些精品的出版,都洒下了姜维朴先生辛勤的汗水。

人生有崖,艺海无边。作为我国第一代连环画工作者,姜维朴先生对连环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但身体力行地为连环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还大声疾呼全社会都来重视这项工作。可以说,新中国连环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位与连环画同呼吸、共命运,将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连环画事业紧紧地维系在一起的老人,他无愧于“连环画保护神”的称号。

姜维朴,1926年生于山东省黄县妙果村,幼年丧父。姜维朴幼时聪颖,喜爱读书,上小学的几年里,年年考试都是全校前三名。

抗战爆发,姜维朴因家庭贫困辍学。原来教他的老师看到好学生不能继续读书,天天下田务农,心里怜惜,就让他回母校当小先生,教低年级的学生。姜维朴一边做小先生,一边读了许多图书,有父亲留下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名著:有当时的名著如茅盾的《家》、丁玲的《丁玲选集》、郭沫若的《女神》等;也有故事性强的《施公案》《三侠五义》等公案侠义小说。其中叔叔送的1936年版的《鲁迅选集》,他一直保存到今天。这套书中的《“连环图画”辩护》,竟与他后来的连环画事业结了一辈子因缘。

1941年,姜维朴到青岛讨生活,受尽了业主的盘剥。他在日资洋行打工,被耀武扬威的日本人欺负。1942年,他凭实力考上了免费的北京电气通讯学院,还是被日本人欺辱。

1944年,姜维朴毕业后返回家乡。村里小学的乔校长听说他回乡,喜出望外,让他到小学校任教。这时当时虽然表面上是日伪政权,但实际上已属共产党领导。不久,姜维朴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姜维朴从部队考取了山东大学文艺系。当时山东大学在临沂,是山东解放区首创的高等学府。没有教室,只能在露天里上课;没有宿舍,只能借住民房。但是大家学习热情高涨。在文艺系,姜维朴认识了同班同学、一生的伴侣——王素。

1948年,姜维朴被派往《华东画报》社,从此开始了记者生涯。来画报前,他从没摸过相机;但他刻苦学习,很快就掌握了拍摄和洗印技术。他拍摄过不少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照片,如拍摄解放战争中在济南战役等被俘的王耀武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解放区教导团”的学习活动,拍摄铁路工人冒雪抢修胶济铁路济潍工程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拍摄山东民工《把弹药送向淮海前线》等等感人场面。期间,他撰写了50多篇报告文学、诗歌及唱词等通俗文艺作品。姜维朴曾经在张富贵的村子里生活了一个多月。后来由他写诗、赵延年绘的《劳动英雄张富贵》连环画,是他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

1953年,《华东画报》改为《工农兵画报》,所有记者调往北京。这年2月,姜维朴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被任命为连环画册编辑室副主任,主持连环画册编辑室工作,后任室主任。在他的主持下,编辑部先后出版了《水浒》《岳飞传》《杨家将》《志愿军英雄画库》《我要读书》《穷棒子扭转乾坤》《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英雄村》《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连环画作品。

《水浒》连环画册,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先后出版了26集。姜维朴很注意宣传导向,在着手改编文字脚本时,就要求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一些不适合青少年儿童阅读内容进行删节。比如《水浒》三十一回《血溅鸳鸯楼》,武松一怒之下杀了几十口平民,脚本文字就做了删改。从1955年到1960年,《水浒》连环画册再版16次,总印数约1500万册。还有连环画套书《岳飞传》,从1958年到1984年,15集共印6700余万册。再有《杨家将》,从1958年到1981年,5集共印1350余万册。人美社1957年到1960年出版《中国戏曲故事》画库,共印了60万册。

自1953年成立连环画册编辑室到1962年,人美社共出版连环画册1400余种,印刷1亿余册。这些连环画作品影响了共和国最早期的那一代人。

“文革”开始后,姜维朴成为被批斗的对象,两年后重新回到连环画工作岗位。

1971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出版工作会议,姜维朴参加大会。周总理说:“现在孩子们没有书刊,任务紧急啊!你们不干,谁干?”姜维朴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1973年10月,《连环画报》复刊。姜维朴主持《连环画报》编辑部工作,这一年,编辑部编绘出版了一批以现代京剧为题材的连环画《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作品。

“文革”结束后,姜维朴被任命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在他分管连环画册编辑室和《连环画报》编辑部工作期间,创办了全国唯一的连环画理论刊物《连环画论丛》。1983年,他创办了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如果说,共和国初期的连环画曾创造出无数次辉煌;可以说,这一次次辉煌几乎都与姜维朴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国家改革开放后,被誉为文艺界轻骑兵的连环画被广泛关注,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的欢迎。上世纪80年代初,《连环画报》成为全国十大畅销刊物,印数最高时,每期发行量达到120万册。

20世纪70年代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册,印数空前由华三川绘制的《青年近卫军》,1977年第一次印刷就达到120万册;《三国故事》《水浒故事》,1980年第一次印刷高达350万册。这些成绩里面都有姜维朴辛勤的汗水。

20世纪80年代初,他主持的《连环画报》发表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连环画作品,其中尤以《枫》《人到中年》最具影响。当时上大学的我曾将那两期《连环画报》拿到大学校园,大家纷纷传阅,轰动一时。然而,当时“文革”余毒尚存,少数极左思潮的领导曾下令停止《连环画报》的发售并销毁刊物;姜维朴等同志冒着被撤职、被迫害的危险,据理力争,终于使《连环画报》顺利发行。

姜维朴先生是共和国连环画的奠基人之一。

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姜维朴深感连环画对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人生观、思想品德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连环画事业沿着健康方向发展,他认为很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出版连环画的机构。1984年,他以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长的名义,执笔上书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胡耀邦同志很快于当年11月作出批示,交由文化部出版局经办。1985年3月14日,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姜维朴被任命为总编辑。

为尽快开创连环画出版工作新局面,姜维朴组织编绘出版了《保边疆献青春英模连环画库》《革命战争连环画》、歌颂长征史诗的《地球的红飘带》等大型系列作品:并编辑出版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连环画库》(与云南人民出版社合作)、《革命领袖丛书》《古典文学彩色连环画库》等精品系列。

1988年,姜维朴先后在北京、上海举办了“中国连环画原作展”。该展览在京展出期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芮杏文、杨成武将军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参观了展览。

1995年,姜维朴从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总编辑的岗位上退休。届时,他还在中国出版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他是中国出版协会担任领导时间最长、最为年长的主任。他用了近5年时间,于2010年出版了《新中国连环画60年》,这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书。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为此书批示:“健康有益、生动形象的连环画是老少咸宜的‘大众食粮。我们许多人都是看着新中国的连环画成长的。推动连环画的繁荣发展,最重要的是适应时代要求,勇于超越创新。宣传文化部门要支持连环画的创作出版和发行,使连环画成为永葆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之花。感谢为新中国连环画事业作出贡献的姜维朴同志,感谢所有为我国连环画事业辛勤耕耘的美术工作者、出版工作者。”

2012年1月29日,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蔡名照给姜维朴写信说:“连环画是我国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样式,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您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连环画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年近九旬,仍倾心关注,精神品格令人敬佩。”

作为共和国第一代连环画工作者,姜维朴呼吁全社会都关注连环画事业,关注连环画文学脚本的创作。他认为,连环画脚本是连环画成败的关键。人美社建社初期,他身体力行,编创了《穷棒子扭转乾坤》连环画文学脚本。

在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全国农村展开了合作化运动。毛泽东主席说:“遵化县的合作化运动中,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被人称‘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

巧的是,姜维朴此时正带队和刘继卣、王角等人下放河北省遵化县大寨乡劳动锻炼,王国藩合作社与大寨乡只有一山之隔。此时,姜维朴创作了《王国藩与建明社》连环画脚本,由刘继卣和王角绘画,先在《连环画报》以彩色版发表,后出单行本,很受欢迎。

1959年,结束下放锻炼的姜维朴觉得当时挤时间写的《王国藩与建明社》还不够理想,于是与刘继卣商量,把这个选题当作出版社重点选题;由他重写,由刘继卣重画,这个想法与刘继卣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又进行了二度创作。《穷棒子扭转乾坤》初稿完成后,他们还专门回到建明人民公社征求意见,反复认真修改。

最终,书名改为《穷棒子扭转乾坤》。该书根据真实事迹编绘,但有的情节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做了艺术加工。书中主要人物王国藩、杜奎、佟启都用真名,其他人物有的是将名字略作改动,有的则是由几个人物事迹合成。

1963年,这部连环画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北京日报》《解放军报》均进行连载:北京幻灯厂制作了幻灯……该书连续三次印刷,总印数超过100万册。1963年,该书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脚本和绘画创作评奖一等奖。

反映长征史诗的《地球的红飘带》,是一部长篇连环画:也是中国连环画出版社重点选题之一:这也是1985年以后中国连环画走入低谷时的连环画力作。

《地球的红飘带》共5集,由王素根据魏巍同名小说改编,沈尧伊绘制。1987年开始编绘,历时6年出齐。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先后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纪念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绘画一等奖和脚本二等奖、全国美术图书评奖金奖,共获四项金奖。

1990年底,姜维朴先生出差去东北,从黑龙江回京后突然大面积脑溢血,生命垂危。医生几次通知家属做好准备,但姜维朴却在昏迷后醒过来。就像连环画这种极富生命力的载体一样,姜维朴奇迹般地挣脱了死神的怀抱。在医院,他仍念念不忘连环画的发展,关心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的出版。这时,正逢《地球的红飘带》第三集需要审稿。病榻上的姜维朴坚持对画稿进行终审。因为病中不能抬头,他便让王素把画稿图片一幅幅举着给他看。王素回忆说:“当时他身体十分虚弱,每看一会儿便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只得停下来吸一会氧气,待精力稍恢复,又继续看。这集画稿共226幅,每天这样时断时续,一直坚持看了四五天,边看边提意见。”

1993年,时任美协副主席的华君武致信姜维朴:“这五册连环画应该说是有中国连环画以来的巨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一流水平,可惜现在的舆论,都热衷去捧臭脚,好的作品反而被冷落了,这实在是一种可悲的现象。谢谢沈尧伊同志和脚本作者王素同志,也谢谢你,连环画的保护神姜维朴。”

我第一次听说姜维朴的名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拿着父亲单位发的电影票去看电影。在电影院,我意外地遇见当时和我同系不同班的一位女同学,打过招呼之后,再一细问,知道她的父亲也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叫姜维朴。但我当时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日后我会成为她父亲的属下;并与他毕生追求的连环画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986年,我调入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姜维朴先生是总编辑,我对他很敬重。20世纪90年代,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在他的主持下,出版了一系列优秀的连环画精品。最为著名的是王素根据魏巍同名长篇小说改编、沈尧伊用6年时间绘制的五卷本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获得了四项国家级金奖。当时,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经济较为困难,有些同志发牢骚,说不应该出版《地球的红飘带》,因为它不可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990年,我负责连环画册编辑室时,承担着这套书的后几册的编辑出版,也承担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但我始终认为姜维朴先生做得对。一套规模适当的好书不会将一个出版社推向沼泽;相反,它会成为出版社的标志性读物,会提升一个出版社的形象和品牌。事实证明,这套书出版了包括韩文版的多种版本,最终给出版社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感叹:姜维朴先生实在是我的榜样。一般人进入50岁的行列,很难舍弃已经拥有的既定地位去再次创业:而姜维朴却在他59岁那年义无反顾地投入创立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的工作,其胆识、魄力,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这可贵的精神同样源于他对连环画事业的执著和热爱。

1985年,对于姜维朴先生是来说,既是非常高兴的一年,又是忧心忡忡的一年。他亲手创建了梦寐以求的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然而正是这一年,传统连环画由高峰猛然跌入低谷,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印数由原来的动辄几百万册急剧下降到只有几万册。从感情上讲,姜维朴先生希望这只是一个暂时现象,是出版社重复出版、粗制滥造的武打题材连环画造成的,如果出版业操作规范,重新举起严肃创作的大旗,连环画定能重现辉煌;但从理智上看,姜维朴先生非常清楚,问题绝非这样简单。

1989年,不知深浅的我曾向前辈们提出挑战,写下了《中国连环画将走向何处?》一文。我在文中提出了如果想让中国连环画走出低谷的话,一定要借鉴欧美、港台、日本的连环画、漫画的观点。我在文章中明确地说,传统连环画将风光不再。这篇文章是我看到中国连环画总在原地徘徊、各地美术出版社削减连环画编辑室、连环画期刊也失去了往日辉煌尤其是社里连环画册编辑室开始亏损的现象后,经过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一种新思路。当时,负责《连环画艺术》的白宇先生准备将它定为重点稿,在理论探索的栏目中放在第一篇。而几天后我得知,稿子依然刊用,只是由重点稿变为一般稿件,原因是文章的提法不是主流意见。我知道这是姜维朴先生的意见:他搞了一辈子连环画,当然不愿意听到对连环画不利的意见,况且问题提得如此尖锐。这在他的感情上实在难以接受,能让刊登,已是不易。

文章如期发表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后,姜维朴先生找我谈话,让我接手连环画册编辑室。我估计,他很可能是在感情上不接受我的观点,但在理智上他认同我的意见;寄希望于或许我可能闯出一条新路。

其实,姜维朴先生不仅能够大胆使用持不同意见的部下;更可贵的,为了连环画事业,他可以不计个人恩仇,大胆使用以前曾对自己有过伤害的同志。“文化大革命”期间,姜维朴先生曾受到一些造反派的打骂,其中,原中国连环画出版社的一位同志就曾在“文化大革命”中打过他。但姜维朴先生深知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不是哪一个人的过错;因此,他宽容地对待曾经对自己有过伤害的同志,为了连环画事业,他坚持调入那位同志,并委以重用。

1990年前后,日本漫画出版物大批进入中国图书市场,到1993年、1994年,正版或盗版的日本漫画已占中国连环画市场的95%以上。社会上的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这是日本的文化侵略。姜维朴先生一直关注这些反常现象,写了一系列文章,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呼吁,希望这种现象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他支持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启动的中国动画“5155工程”,将自己1985年亲手创办的期刊《连环画艺术》改为丛书:以腾出刊号用于《少年漫画》,发展我国自己的连环漫画。

姜维朴先生深知,连环画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的素质。因此,早在1988年,他就清醒地看到培养人的紧迫性。在此期间,一方面,他对调入出版社的人严加把关;另一方面,他鼓励社里的人去闯、去干,并提供各种机会。他允许各编辑室打破出书范围的界限,建立自办发行办公室,让各个部门的同志兼职其他业务;这样既补充了人员的不足,又锻炼、培养了一批有经营意识的中层干部。

如今,姜维朴先生早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年近九旬的他仍然关注连环画的发展,每次有关连环画的活动基本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仍然在为连环画的发展大声疾呼。他还在撰写有关连环画的文章和评论,撰写可供今天借鉴的连环画往事。姜维朴先生始终与连环画同呼吸、共命运,他将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连环画事业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林阳/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

猜你喜欢
编辑室出版社
我等待……
相亲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成立60周年纪念会在京召开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书讯
《兽医多立德冒险故事》将出版
编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