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06-25 22:40:57薛姣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结合点身体语言思想品德

薛姣玲

【摘 要】 对于学习,有这样一句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笔者认为这里所提到的“领”是有一定艺术含量的,其实“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文章中作者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简要阐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 键 词】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培养

对于学习,有这样一句流行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古人留下的几千年的经验之谈,固有其可取之处。在此,笔者认为这里所提到的“领”是有一定艺术含量的,其实“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被教师的教学艺术吸引,才能全身心地参与、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才能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踊跃参与课堂讨论,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疑,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兴趣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思考。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解疑,学生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好效果。

如在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课时,提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将长期存在下去”。教师借机问学生:“这一矛盾,应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纷纷议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就现今生活条件而言,我们生活上有无存在不能满足的一些需要?能不能说说?一个也没有了吗?”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些贫困和落后地区就没有了吗?”待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发言、补充以后,教师再进行小结并举例说明。在这师生一问一答之间,使全体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主体的角色,激发了学习兴趣,掌握了课堂知识,明白了事物原理,提高了思想觉悟,比一般平铺直叙大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妙,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事物都有其结合点,思想品德知识也一样。知识结合点是指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经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知识结合点。所以,教师只有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发掘并合理运用那些结合点。

三、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如在教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道理,可以用“量体裁衣”作比喻,即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把生产关系比作我们要穿的衣服。并说明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不断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合身。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通过这一比喻,就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轻松。

四、展现授课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总给人一种严肃、枯燥的感觉,要改变这种局面,生动幽默的语言自然起着极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语言干巴,学生听来,味同嚼蜡,久而久之就失去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反之,如果语言生动幽默,达情达理,就会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讲到“我国国情人口问题”时,“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每年净增一千余万人,相当于荷兰人口数或两个瑞士的人口数。”如把“相当于”换成“生”等于说“我国每年要生出一个荷兰或两个瑞士,照此速度下去,只要再过几年,我们就能生出日本、英国等。”使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达到教学目的。

五、塑造教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里的态势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身体语言,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能对口语起到辅助作用,并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原理、观点,使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不再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实践和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彬福.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M]. 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2] 方冬梅. 效率与“兴趣”结伴而行: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思考[J]. 学苑教育,2015(2).

[3] 刘显国. 激发学习兴趣艺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结合点身体语言思想品德
身体语言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黑龙江史志(2020年4期)2020-09-29 09:19:0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2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32
论审讯中身体语言的运用与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16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4
身体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