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忠明
【摘 要】 体育课按年级分类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场地器材的合理分配。为此,考虑按年级教学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可以缓解场地器材带来的制约,通过确定各年级的体育考试项目来规范体育教学,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延伸学生学习体育的空间。
【关 键 词】 场地;器材;分类;规范;活动
体育课堂教学中,按年级分类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场地器材的合理分配。为此,考虑按年级教学设置体育教学项目可以缓解场地器材带来的制约,通过确定各年级的体育考试项目来规范体育教学,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延伸学生学习体育的空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而旧的教学大纲重视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术的系统性、衔接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一、按年级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
场地器材合理分配,体育教学各有重点,考试项目突出有效,考试时间统一进行,考试方法严格测试。
二、按年级分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初中体育某些项目列入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整个初中体育课都围绕考试项目进行教学,导致基本上都是跑跳投的教学,对学生其他体育技能的发展有所忽视。
三、按年级分类教学各年级的具体教学目标
1. 初一年级,教学内容为队列、课间操、课间舞、技巧、体操、游戏、武术基础训练为主
测评一:技巧(队列、韵律操、前后滚翻、跳山羊)武术基础训练。
测评二:国家学生健康数据上报项目(初中):
①男生:50米、10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曲、肺活量、身高体重;
②女生:50米、8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肺活量、身高体重。(以上男女生国家健康数据项目除中长跑以外,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做适当调整)
2. 初二年级,教学内容为篮球、排球、足球为主
测评一:篮球项目的运球、传球、投篮;排球项目垫球、传球、扣球;足球项目的颠球、传球、射门。
测评二:国家学生健康数据上报项目(初中):
①男生:50米、10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曲、肺活量、身高体重;
②女生:50米、8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肺活量、身高体重。(以上男女生国家健康数据项目除中长跑以外,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做适当调整)
3. 初三年级,教学内容为学业水平考试项目为主
测评一:学业水平考试项目:
①男生:1000米,总成绩20分,占40%;坐位体前曲、肺活量二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篮球、足球、排球三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跳绳三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总分50分。(自选项目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
②女生:800米,占总成绩20分;坐位体前曲、肺活量二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篮球、足球、排球三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跳绳三选一,总成绩10分,占20%。总分50分。(自选项目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
测评二:国家学生健康数据上报项目(初中):
1. 男生:50米、10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曲、肺活量、身高体重;
2. 女生:50米、8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肺活量、身高体重。(以上男女生国家健康数据项目除中长跑以外,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特长做适当调整)
四、按年级分类教学的优势分析
1. 在室外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课的时间、场地、器材的相互影响不大,对于布局合理的学校不存在场地不足的困惑,但占地较小的学校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总的指导方针是要为初三学业水平考试项目的强化训练服务;
2. 按年级分类课堂教学中,各年级体育课教学能更好地合理使用场地、器材,进而充分提高学生的锻炼效果,进而形成技能和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体育习惯;
3. 通过按年级分类教学,学生在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锻炼中,能很好地学习和实践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的大部分锻炼项目,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按年级分类教学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师按年级分类教学,到新学年不再学习,不利于相关锻炼项目的巩固与提高,这也是分类教学存在的最大不足。以下是改进不足的四项具体措施:
1. 学校合理安排课程,寄宿制学校在晚饭后至晚自习前至少要有1.5小时的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自主运动(初三年级则是根据自己的体育学业水平测试项目进行有的放矢的强化训练);
2. 确定场地、器材、项目,按年级分类进行活动;
3. 每个活动都要确定阶梯式目标,让学生逐个实现。如开展篮球比赛,我们就可以开展学期赛或学年赛,实行年级比赛大循环,比赛结果按累积分数决定名次。这样既增加班级之间篮球技术相互切磋的机会,又有利于活动的连续开展。
4. 培养的体育骨干不仅仅是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还包括组织能力强但身体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是很好的体育比赛裁判员。所以,培养相关活动的裁判员是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
总之,要实现按年级分类教学意味着体育教师要坚持再学习在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体育骨干,培养小老师。通过按年级分类教学来规范体育教学,指导学生向着测评目标努力锻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三年的学习,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初步掌握初中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飘. 试论初中体育课中的因材施教与教学多举措[J]. 东方教育,2014(2).
[2] 刘长征. 分类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11).
[3] 胡鑫. 分层教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 江西教育(综合版),2014(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