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拉直

2015-06-25 22:40:57占萍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形式艺术思维

占萍

【摘 要】 “学问学问,贵在善问”,提问不仅是提高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技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然提问作a为一种的教学方法盛行于课堂,但要使“妙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妙语生花、妙语升华”则势必要让提问在恪守原则、遵循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技巧。

【关 键 词】 提问;课堂教学;艺术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崭新理念的春风露面。毋庸讳言,在当今教学的整体构架中,学生已不是被动的纯客体,而是教师引导下的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研究中心也不再是纯教材,而必须是包括学生在内的综合教学技法。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及时交流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以及承上启下与导入新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等需要。提问,作为沟通师生、生生的最佳桥梁,自然而然地作为必要的手段引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高屋建瓴的眼光和躬身俯首的姿势来重视和审视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学问学问,贵在善问”,提问不仅是提高教学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技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然提问作为一种的教学方法盛行于课堂,但要使“妙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妙语生花、妙语升华”,则势必要让提问在恪守原则、遵循要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技巧。具体为:

一、提问的内容设计要求

提问是课堂组织的一种形式,但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科学设置问题,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以问答的方式予以解决。所以,对提问内容的设计不仅是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

(一)深浅适度

教师所提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望而生畏;难度太小,学生有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对难度大的问题要化难为易、化整为零,或改变提问的角度和方法,要尽量避免提“是不是、对不对”等诸如此类的“口水”问题。

(二)数量适当

课堂提问能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一定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即在于所提问题的质量,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多的提问往往会削弱重点,削弱学生直接阅读、练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对于一堂课的提问内容,教师最好设计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和几个辅助问题,尽量做到“少而精”。

(三)面向全体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不应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顺序轮流发问,教师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往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形成各种不同类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比较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间的相互比较;选择性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尽管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是必要的,但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师生交流过程中“意外”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出现,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二、提问的艺术及思维品质培养

课堂提问的方式类型灵活多变,或问而不答,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步步紧逼,层层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或于不经意处发出奇问,以激活学生灵感;或在无疑之处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一)以填空形式拓展记忆空间

填空式提问是把问题组织成像试题中的填空,然后依次发问。此类问题一般比较简单,多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如语文学科中的作者、朝代、作品和数学学科中的基本算理等。这种提问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掌握学习的重点并加以概括和记忆。

(二)以选择形式发展思辨能力

选择式是用选择问句来提问的方式。对于易混淆的问题,可以把正确和错误的答案都列出来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辨析,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既加深对正确答案的印象,更深化对正确观念的理解。

(三)以比较形式培养类比归纳能力

比较式提问是用比较的方法来提问。它可以同时比较几个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有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段落、不同篇章的比较;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的比较。正是这种方法的可比性,可以训练学生和总结归纳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四)以连环形式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连环式提问是教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提问。这种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便于学生加深思考,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学中的不是少难点,需要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运用连环式布问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在问和答的间隙中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余地,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综合思考能力的培养。

(五)以曲问形式启发思维热情

所谓曲问就是和直问相对而言的,直问就是直截了当的问,曲问则是一种迂回的问法,即人们常说的“问在此而意在彼”。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索,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如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线段”时,饶有兴趣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平坦的操场上,我把一个肉包子扔出去,身边的小花狗发现后,它是饶着圈儿跑过去,还是一直奔向肉包子呢?学生回答:一直奔向肉包子。老师又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条路最近。老师笑着说:答得好!连小花狗都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何况聪明的你们呢?

(六)以扩展形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扩展式把现在所学的内容和以前所学的与此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可以把各方面的知识连贯起来,建立多方面的联系,培养“立体”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由新温故、由此及彼、融会贯通。这种形式能极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提问是一项课堂技术,更是一项课堂艺术。提问又远非“技术”二字所能包容,最佳的提问技术需要最佳的提问技巧来做支撑。

1. 准,即提问要严密而无疏漏。提问内容要切题,紧扣教学内容,而非泛泛空谈甚至离题千里;提问语言形式要恰当、准确,不能模棱两可,旁生歧义。

2. 精,即提问要提纲挈领、语言简洁、内容精炼,不是重点讲述,却是篇目题眼。

3. 巧,即寓教于乐。提问虽然力求语言简洁、概括,但却不拒绝形式的丰富多彩,稳稳当当是实,新奇巧妙是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趣是乐之源,学之因。

4. 疑,即启迪心智。提问时设疑置障,引发悬念,既能引发学生思考,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人们更喜欢拨云驱雾后的旭日东升。

因而,课堂提问铅华洗尽后已是一门艺术。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利于捕捉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握课堂提问艺术,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培养。

所以,站在人师,能师的角度上渴望——把握课堂提问艺术,将“?”拉直。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 课堂提问艺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杰拉尔德·纳德勒,威廉·J. 钱登. 提问的艺术 正确解决问题,从提问开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柴琴梅. 小学数学课中的提问艺术[J]. 读写算(教研版),2015(2).

猜你喜欢
形式艺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纸的艺术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