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小城镇经历转型之痛

2015-06-25 19:49
环球时报 2015-06-25
关键词:小城镇金融时报用工

英国《金融时报》6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的制造业小城镇正面临痛苦转型 过去20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众多的制造业小城镇。在源源不断的廉价外来务工人员助推下,这些地方已拥有数百家乃至数千家工厂。然而,随着需求放缓、劳动成本上涨和产能过剩,这些小工厂正面临沉重压力。

《金融时报》近期对位于中国各地的13个此类城镇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48家中小型工厂——用工人数介于20人至2000人,年收入在2000万元到4亿元。55.6%的企业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为零增长或负增长。

鉴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艰难度日,这已迫使工厂主将彻底改变业务当做头等要务。77.8%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两年已向新业务领域进发。有的工厂正向本行业的下游或上游转移。28.9%正向核心业务以外的领域投资;另有4.4%已彻底摒弃老业务以专心发展新产业。还有一些正改变其销售模式,或者投资自动化以提高生产率。

缺乏技巧、借款成本居高不下和知识产权保护乏善可陈等因素,正使此类转变难以进行。40.5%的受访者表示,知识产品保护不力是阻碍创新的首要因素,紧随其后的是贷款难和缺乏熟练工人(均为35.7%)。该状况使工厂主们进退维谷:不愿投资研发,即便他们正意识到创新实乃生存关键。融资构成另外一项主要挑战,90%以上的受访者发现难以或很难借到钱。此外,《中国制造2025》规划有意在各行业打造为数不多的国家大型龙头企业,受访工厂主正看到“不祥”兆头:2/3认为未来几年内其所在城镇内的工厂数量和用工人数都将减少或持平。

现场调查和实地走访凸显的上述“逆风”暗示,这种转型缓慢且痛苦。或许假以时日,好时光才能重回中国的工厂小城镇。▲

(丁雨晴译)

猜你喜欢
小城镇金融时报用工
浅析国有企业多元化用工管理思路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2016年劳务用工形势分析
沪江BEC带你精读金融时报:伦敦金融城年龄歧视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