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华,江建良,邵春来,徐卫亭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新区医院内科,2.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苏州, 21500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形成的血管阻塞与管腔狭窄所引发,其发病机制多为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1-3]。伴随人们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断变化,该疾病不断呈现出患病率升高与日趋年轻化等趋势。早期预防对改善心血管病变风险程度具有基础保障作用,而以往研究中多认为血清尿酸与胱抑素C对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4]。为进一步证实两项指标对冠心病发病与进展的临床评估作用,本研究分别对不同病变程度患者与健康成人开展了上述两种检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中心的57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获得证实,均符合WHO所拟定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5],且两组患者中均无肾脏疾病病史。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21例,年龄25~72岁,平均(53.3±11.4)岁;观察组中男性74例,女性42例,年龄24~70岁,平均(52.8±11.5)岁,病程1~12年,平均(4.8±2.6)年。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分型中急性心肌梗死者36例(31.0%),稳定型心绞痛者38例(32.8%),不稳定型心绞痛者42例(36.2%);冠脉造影检查表现中单支病变35例(30.2%),双支病变40例(34.5%),多支病变41例(35.3%)。两组患者入组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针对所有受检者均抽取3mL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尿酸与胱抑素C水平。
1.2.2 冠脉狭窄程度评估 冠脉狭窄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心脏协会拟定的相关标准与Gensini评分系统[6],综合全部冠脉分支开展狭窄评分,其中狭窄程度在25%以内者计1分,狭窄程度为25%~50%者计2分,狭窄程度为51%~75%者计4分,狭窄程度为76%~90%者计8分,狭窄程度为91%~99%者计16分,狭窄程度为100%者计32分。依据临床评分结果将患者划分为高分组(评分≥30分)与低分组(评分<30分),再行临床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mean±SD)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尿酸与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伴随病变支数增加表现出上升趋势,各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比较
2.2 不同冠心病分型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比较 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尿酸与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各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冠心病分型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比较
2.3 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比较 冠脉狭窄程度评分中高分组患者的尿酸与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低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比较
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均为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7],伴随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当前对于该疾病的重视程度也广泛提升,疾病的有效预防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问题[8]。该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与血管壁重建及细胞外基质降解存在密切关联,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最终形成冠心病相关病症[9]。以往研究中表示血清尿酸对冠心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而胱抑素C也是表现冠心病状况的内源性指标[10]。
血清尿酸主要为内源性氨基酸合成、嘌呤核酸分解以及食物摄入而生成[11],其水平升高后会加剧脂质过氧化导致大量氧自由基形成,进而促进炎症反应发生;同时尿酸水平提升后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聚集情况,并形成结晶而损伤血管壁,从而加剧冠脉功能紊乱等情况。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并且其水平表达与病变支数增加具有正相关性。不同疾病分型患者的指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伴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其指标水平也明显上升,表现尿酸指标可有效评估病变程度。同时,冠脉狭窄严重患者的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狭窄轻微者,进一步证实指标检测也可有效预测冠脉狭窄程度。
胱抑素C主要于细胞核内表达,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具有调节作用,而直接参与至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生成中,同时对粒细胞形成影响而直接参与机体炎症反应中。鼠严政[12]的研究中表示血清胱抑素C可良好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进而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评估也具有预测价值。本次研究中冠心病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成人,并且伴随病变支数的增加,其指标水平也明显提升,表现胱抑素C水平同冠心病病变支数具有正相关性。在不同分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指标水平呈现递减趋势,提示指标水平同病变程度也具有密切关联。同时,本组患者经Gensini评分划分为冠脉狭窄高分组与低分组,分别表现冠脉狭窄严重与轻微,其中高分组患者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低分组,进一步表现,伴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其胱抑素C水平也会明显提升。综合上述三项比较可见,血清胱抑素C不但能准确评估冠心病的发生,并且在病变程度、范围以及冠脉狭窄程度中均有良好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检测血清尿酸与胱抑素C对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评估价值,两项指标与病情程度均具正相关性,亦可作为病情预测指标。
[1]张光宇, 吴晓燕, 汪小丁, 等. 胱抑素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7):825-827.
[2]雷桅, 税晓容, 陈灿. microRNA在冠心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 广东医学, 2014, 35(17): 2773-2776.
[3]姚涛, 吴达军.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评分的分析及治疗[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9(3): 48-50.
[4]李国栋, 李凌, 赵晓燕.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4): 615-617.
[5]孙尧, 徐艳丽, 程燕, 等.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血浆脂蛋白(a)、胱抑素C、尿酸的关系[J]. 中国医学导报, 2012, 9(12): 87-88.
[6]沈云峰, 胡远贵, 张洪波, 等.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J]. 微循环学杂志, 2014, 24(3): 28-31.
[7]Hassanein AS, Khalifa AM, Al-Atabany W, et al. Automatic synthesis of cine viability MRI images for evalua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14, 9(20): 194-202.
[8]Pinnacchio G, Lanza GA, Stazi A, et al. Determinants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 in individuals without apparent heart disease and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Europace, 2015, 9(6): 338-351.
[9]Daemen J, Zijlstra F. The pros and cons of angioplasty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ase[J]. Ned Tijdschr Geneeskd, 2015, 159(0): A8488.
[10]杨淑珍, 孙宇. 血清胱抑素C和尿酸水平对冠心病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2): 265-266.
[11]Zhang Y, Xu R, Li S, et al. Lipoprotein subfractions partly medi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uric aci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im Acta, 2014, 11(27): 898-913.
[12]鼠产政. 血清胱抑素C、尿酸、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4): 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