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唐]李 白《蜀道难》
用李白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历史上为军事防御而修建的雄伟险峻的关隘,可谓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这些关隘在古代统称为“关”。“关”是古代朝廷设置在边境上的门户。如“玉门关”“阳关”“剑门关”等,它们都为防御型的建筑。据《初学记》卷八记载:“关在境,所以察人御出也。”由此可见,“关”所在的地势十分险要,属于易守难攻之地,如“函谷关”“雁门关”“潼关”等。
下面,且看“关”字的演变过程:
观图可知,“关”字在甲骨文中还未曾出现过。这恰恰说明了在商代末年用于军事上的“关”这种建筑还没有修建。到了西周时期,金文中才正式出现了“关”这个字,它的形态像是两根门闩各自插进闩孔,其造字本义是将门闩插进左右两个闩孔,紧闭大门的样子。这正说明了“关”字的问世恰好是与军事紧密联系着的。到了楷书时期,“關”(“关”的繁体)开始逐步简化,将原字形中的“门”写成两点,将字中的门闩形象写成“天”。于是,正体楷书的“門”被简化成两点,正体楷书的门闩被简化成“天”,最后,笔画复杂的“關”就被简化成今天我们书写时所见到的“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