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峰,李 蕾,王文君,刘淑云,白志学
(山东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山东济南 250100)
特约专栏——大型仪器设备管理(Ⅱ)
基于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平台建设
马传峰,李 蕾,王文君,刘淑云,白志学
(山东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山东济南 2501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科研条件的不断改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现有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仍未很好地解决。因此,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建立基于高校大型设备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平台建设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提高设备管理的层次和水平,还能有效提高仪器设备共享度和使用率。结合山东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经验,主要阐述了共享平台分类、建设理念、系统功能及平台建设效益,旨在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
CERS;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效益分析
编者按:2004年,国家发改委批准教育部“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发改社会[2004]2927号),其中“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重中之重。经过近2年的共同努力,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于2006年8月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2013年8月,教育部转发国家发改委批文,CERS进入二期建设阶段,目前处于二期建设的关键时期。本期《特约专栏》——大型仪器设备管理(Ⅱ)刊登山东大学研究员马传峰部长、武汉大学高级工程师雷敬炎处长和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员史天贵处长等的文章,介绍CERS建设和校际互通、共享服务的经验与体会,供广大读者借鉴、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从运行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虽然高校仪器设备资源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很多高校也在仪器设备的建设、使用、管理和共享服务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远不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资源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撑效能。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高校仪器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近年来,我校在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和高效的利用以及良好的维护,我校积极响应“十五”期间“211工程”项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的建设[13],在充分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平台建设工作。
截至2014年11月,山东大学设备总量15万台件,价值近27亿元,其中4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939台,价值约12亿元,可共享大型仪器设备478台件,价值5.5亿元。能否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益,对山东大学的办学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大学学科众多,校区分散,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意义深远。目前,完整的山东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系统初具规模,在一系列保障措施和制度支持下,借助网络和信息化技术,连同各学院各个功能平台组建了完整的山东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形成了大型仪器设备为主并包括实验室资源和设备专家在内的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完成了与CERS顶层系统的无缝对接,并通过山东省和济南市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4-6]。
1.1 平台分类及管理模式
根据我校平台“目标明确、制度完善、分类管理、高度共享、效益明显”的建设原则,山东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专管专用平台。由科学家自用专业设备和科研保密使用设备构成,采取“专管专用”的管理模式,即由课题组自筹经费购置,自行管理,自己承担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责任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达到相关规定标准。
(2)专管共享平台。由学科专用设备构成,采取“专管共享”的管理模式,即由学院或科研平台利用学科建设经费购置、学院或学科平台管理使用,学院或平台专人负责,自己承担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保证设备使用效益达到相关规定标准。对外服务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学校根据其对外开放情况对设备维护费用予以配套。
(3)校管共享平台。由公共分析测试仪器设备构成,采取“校管共享”的管理模式,即建立学校统管的分析测试中心,设置独立的人员编制、场地,面向全校提供测试服务。设备购置经费由学校学科建设经费全额投入,运行维护费由中心支付。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学科条件日新月异,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不断深入,按照平台功能方向的不同,平台形式日渐分化,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见表1)。
表1 山东大学不同功能方向的平台分类情况
1.2 平台建设理念
(1)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3种平台的形式看,公共测试平台除了对学科科研提供最基本的测试服务以外,作为公益性的服务平台,还为大量未掌握学科建设资源的青年教师提供基本的学科研究条件;科研技术平台不仅提供专项的技术服务,还为全校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专项的技术引领,并保障高端人才引进和科学家协同创新;学科研究平台服务于专门的学科领域,围绕学科领域的需求进行。这3种共享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设备的有偿使用是必要的调控手段。设备有偿使用的目的不是重在经济利益,而是作为一种调控和管理的手段。有偿使用的作用有4个方面:①调剂使用机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共享。为了保证共享效益,实现使用必要性分级和有偿使用,它可以避免无谓的机时,提高设备使用的有效性。②保证运行持续。共享平台的运行是一种持续行为,设备维护、耗材、管理人员工作量等问题的计算与平衡,需要有偿使用机制进行调节。③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采取收费与免费(或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高水平论文与成果的产生。④平衡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采取有偿、平等使用的方式,有利于调节设备资源的配置不平衡,达到全校设备效益的整体最佳。
(3)科研技术平台建设是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手段之一。按照山东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攀越计划”的规划,我校必须实现科研、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保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现。从科研技术平台建设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对强化新技术手段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使用和促进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为实现我校科研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十分必要[7]。
1.3 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我校已建立“山东大学仪器设备网络化管理平台”、“山东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了“结构与成分分析测试平台”、“材料分析测试平台”、“药物分析测试平台”、“理化分析测试平台”、“公共卫生分析测试平台”、“力学测试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显微表征平台”、“先进制造加工平台”、“肿瘤转化医学平台”等10个校院两级管理的功能平台,以及“电镜平台”和“质谱平台”2个校级虚拟平台。正在积极推进“磁性表征平台”、“蛋白质组学平台”、“X射线衍射平台”的建设工作。在学科建设经费的分配上,充分考虑学校整体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配置,向平台倾斜,为共享开道。
2008年以来,我校在大型仪器设备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学校目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架(见图1)。
图1 山东大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架
图1为我校目前规划和已经建设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体系。其结构由若干个学院的学科(设备)共享平台和设备技术平台及公共测试平台构成。目前已经规划的设备技术平台为显微表征平台、超算平台和蛋白质组学平台,其中前2个平台已经建成,后一个在规划建设中,未来还将根据专家意见和学校学科发展需要逐步建设其他平台。虚拟设备技术平台建设属于设备技术平台建设的一部分,由于原有这两类设备较多,且分散在不同的学院和校区,无法短期内集中,因此我校立足现状,采取网络集成的手段,把这两类设备集中在网络虚拟平台上,实行“分散放置、统一预约、统一收费、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一分四统”的管理模式,在学校层面上服务学科的科研。公共测试平台是为一般科研工作提供基本测试服务的设备共享平台,可以逐步根据学科需求规划建设,也可以考虑在现有院级平台的基础上过度进行建设,具体规划根据学校需要制定[8]。
经过努力,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对学科科研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仅对2013年度的显微表征平台使用情况统计,利用平台设备产生的论文:影响因子3以上的论文共17篇,均发表在SCI期刊上,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为27.059。
建设科研需要的大型仪器技术平台,全力推进学校的科研实力发展,服务学者、协同创新、夯实科研工作的条件保障基础是我校共享体系建设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构建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主要集成了以下几项功能[9-10]:
(1)共享信息检索。用户可通过平台网站首页的平台导航进入不同功能特色的共享平台,或通过搜索栏输入关键词获取共享设备的基本信息和机主联系方式,以此来满足不同用户多元化的信息检索要求。
(2)动态信息检测。系统可完成数据、图标等信息的即时更新,以及视频图像信息的实时监测。管理者不仅可通过系统获取实时有效的使用数据和成果信息,为大型设备年度绩效评价和综合效益分析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保障交互至校级管理平台使用数据的真实性,也可以通过平台系统实时、动态地监测仪器的使用状态、操作情况及实验室物理环境。
(3)远程操作协助。主要包括远程开门和远程指导操作。管理者可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平台门禁系统的开关状态,协助远程开门;另考虑到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高端先进性、精密性和操作复杂性,机主可通过联网电脑实时监控授权用户在使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指导。
(4)身份认证管理。系统集成了身份认证功能,校内用户可通过校园卡与门禁系统对接,保证系统用户预约时段刷卡进入,完成实验操作;校外用户可通过标准临时门禁卡保证具备独立操作资格的用户在预约时段顺利完成实验。身份认证功能不仅保证实验室的安全,也为平台24小时无人值守的预约使用提供了保障。
(5)顶层平台对接。系统整合了CERS功能模块,该模块基于CERS通信规范实现了我校数据持续、稳定的与全国平台数据交互,动态实时的与顶层系统进行数据通信。
(6)图像数据传输。系统的文件共享功能模块,在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图像数据的安全传输。
(7)财务统计结算。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多样化的测试收费标准,支持多个财务中心,还具有灵活的财务收费模式,实现了院、校分级财务统计结算。
(8)地理信息监控。系统具备对多种GIS数据进行整合并叠加仪器定位数据的功能,使用户能够在网页浏览器上对仪器设备的地理分布和使用状况进行实时浏览和直观监控。
目前我校已初步建成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整合、共享、管理和开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推动管理制度完善,促进管理结构优化。平台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11-13],需要有具体的职能部门来承担,平台的管理和运行更需要适应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同时满足与现代化管理方式和资源共享目的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为促进公共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平衡、可持续发展,我校在出台加强设备效益管理等文件的基础上,还成立了大型仪器设备专家委员会和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并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下设了公共平台建设管理科,从机构上保障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工作。
(2)扩大资源共享范围,提高设备共享效益。根据分层管理和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在做好网络共享平台的前提下,按照“统管共享”、“专管专用”、“专管开放”等模式积极推进校级、学科和专家平台建设工作,使优质资源得到广泛和高效的利用。另平台共享系统集成CERS功能模块,完成了与顶层平台的数据对接,将共享性较好的大型仪器设备数据推送到了顶层系统,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共享与互联操作平台,有效地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单就公共技术平台而言,自2011年底投入运行以来,已入网设备66台,系统注册用户927个,累计测试费总收入120余万元,服务校内外课题组257个。
(3)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精准综合绩效考评。平台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并优化配置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通过不同设备的综合利用,为通用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基础,并通过实时动态的数据和图像信息查询、监测和输出,为季度和年度大型仪器设备的绩效考评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4)集聚优质共享资源,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建立在统筹规划、战略重组和高效配置基础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有效地解决了资源分散、各自所有、技术独立难以创新的局面。共享平台的开放模式和运行机制,一方面在提供测试服务的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前沿讲座等方式,培养了科研工作者的测试需求和应用新技术的研究热情;另一方面鼓励了科研工作者的协同联合,通过发挥重组资源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重大课题的研究。
通过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和多特点的共享局面,不断磨合和推动平台机制完善,理顺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落实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更新,扩大资源共享系统的内涵和覆盖面,使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使共享平台更加完善。
(References)
[1]闻星火,李明,黄乐,等.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与成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6-11.
[2]闻星火,孙丽为,刘连臣,等.建设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为教学科研服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7.
[3]李明,闻星火,黄乐.不断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资源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0):12-16.
[4]刘连臣,吴澄,闻星火.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1):34-36.
[5]马传峰,李蕾.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3.
[6]魏红.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14-15.
[7]马传峰.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3,26.
[8]李蕾,姜卫平,庄汇文.简论科研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区域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87-89.
[9]王文君,白志学,刘淑云.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3(34):207-273.
[10]焦丽媛,田思达,刘淑云.高校公共技术共享平台管理系统开发[J].价值工程,2013(25):164-165.
[1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2](美)福雷斯特.系统原理[M].王洪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
[13]绪方胜彦.现代控制工程[M].卢佰英,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high 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system based on larg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 Chuanfeng,Li Lei,Wang Wenjun,Liu Shuyun,Bai Zhixue
(Department of Assets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a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nterprise and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nditions,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However,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of high quality resources has not been well solved.Therefore,it is significant to construct high quality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relying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idea.It can not only be beneficial to integrate high quality resources and improve equipment management level,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haring degree and efficiency of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university,this paper mainly elaborates on the sharing platform classification,the construction idea,system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 benefit.It aims at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equipment opening and sharing work.
CERS;platform construction;resource sharing;efficiency analysis
G482
A
1002-4956(2015)3-0001-04
2014-12-24
国家“211工程”项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子课题“山东大学仪器平台校际互通建设”(CERS 4-40)的部分研究成果
马传峰(1965—),男,山东泰安,博士,研究员,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部长,全国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兼技术物资工作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E-mail:lilei@sul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