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晶,张龙,张雪阳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经济学
FDI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多层次线性模型的研究
葛晶,张龙,张雪阳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本文将C-D生产函数运用到多层次线性模型中,研究了FDI在数量分布、投资效率两方面对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引入跨层级交互项分析了地区特征对FDI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在数量上的分布不平衡已经可以解释我国当前地区收入差距的72.16%,投资效率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受到地区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的约束和调整。
C-D生产函数;FDI;多层次线性模型;地区特征;投资效率
自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FDI以多元化的形式迅速涌入国内,我国吸引外商投资额已居全球首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地理位置,人口环境以及各种资源禀赋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各地区在吸引外资能力以及外资利用效率上存在很大差别,从而导致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长期存在。尤其在东、中、西部之间,这种收入差距非常明显,并出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研究FDI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就具有十分的意义。
国外学者从理论上丰富了关于FDI对收入分配影响的研究。Rodrik提出理论,FDI的注入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供给,从而降低了东道国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但会增加相应的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提高劳动力的工资收入[1]。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资本所有者的收入通常高于劳动所有者的工资收入,那么随着FDI的增加,二者收入差距就会减小,从而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Deardorff and Stern同样认为FDI的引入会提高社会对非技术工人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工资,降低工人们的收入差距。但这一结论并未得到普遍认可[2]。Roma认为,FDI的注入会增加发展中国家劳动者工资的离散水平,从而扩大了收入差距[3]。Feenstra and Hanson则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各方面发展差距会导致后者的技术工人被前者看作非技术工人,FDI的引入实际增加的是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技术工人工资进一步扩大,拉大了收入差距[4]。
相对于国外学者的理论研究,国内学者更注重实证分析。国内对于FDI对地区收入差距的研究分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研究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外商直接投资的注入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通过增加就业,优化产业链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拉动贸易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由此造成外资活跃与稀少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5]。魏后凯利用1985年到1999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投资的分布不平衡已可解释东西部之间GDP差异的90%[6]。吴晓波等采用1999年到2005年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对中国制造业的行业间与行业内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在行业间溢出效应明显,带动了当地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7]。周华构建数理模型推导出,在长期,由于 FDI扩大了地区技术进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但由于其对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从而扩大了东道国地区收入差距[8]。
(二)直接研究FDI与收入差距的关系
国内学者多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检验等方法研究其因果关系。周春应以江苏省为例,利用协整分析得出FDI扩大了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9]。罗少卿、韩峰、周治波进行了类似的分析并得出相似的结论。但也有不少学者并不认为FDI对我国收入差距有着确定的影响[10]。戴枫采用GMM方法对FDI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进行研究,得出FDI虽然扩大了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但却缩小了地区间收入差距[11]。詹宇波、刘荣华认为FDI扩大了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却改善了东部地区间的收入分配情况[12]。
可以看出,FDI带动了地区经济增长,其在数量上的分布不平衡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各学者已基本达成共识。但FDI其本身的利用效率差异,却鲜有学者进行研究,更未有文献关注到地区特征对FDI投资效率的影响。
本文将C-D生产函数运用到多层次线性模型中,利用2011年275个地级市的数据①,研究了地区间FDI在数量及利用效率上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并在模型中引入跨层级交互作用,分析了地区特征对FDI投资效率的影响。
本文假定各地级市收入均符合C-D生产函数,区域收入用国内生产总值(Y)来衡量,区域投入包括资本(K)和劳动力(L)。一般形式如下:
其中A表示技术、政治、环境等因素。资本项包括上期资本存量和本期投资,其中本期投资又包括国内投资(DKt)、外商直接投资( FDIt)。故资本积累方程如下:
其中δ为折旧率。为书写方便,以下将方程(2)右边第一,二,三项分别简写为I0t,I1t,I2t。将国内生产总值分为三部分:由上期资本存量所带来的产出(Y0)、由本期国内投资所带来的产出(Y1)以及由本期FDI所带来的产出(Y2)。假设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并且劳动力对各项资本的贡献相同,则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将(3),(4),(5)式带入方程(6)并在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根据索罗-斯旺和乔根森模型的一般推论,资本存量(K)随着时间推移沿着稳定路径增长,由此可知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亦趋于稳定,则上述三式右边的第二项可以表示成时间t的函数,故可将(7)式改写为:
将(11)式改写为计量模型。若利用截面数据进行拟合,可将只包含时间t的函数项整合到常数项中,并用原符号表示得:
其中 β1, β2,β3分别表示劳动力、FDI、国内投资的产出弹性,它们可以代表资本利用效率。
社会中的分级结构产生了具有分级结构的数据,本文275个地级市分属八大经济区②,各地级市嵌套在各经济区中。传统的估计方法,常在个体水平(地级市)或组群水平(经济区)的单一水平上分别进行数据分析。若在地级市水平上进行分析则忽略了地区特征的潜在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同一经济区内地级市的发展具有很大相似性,如东部沿海城市之间,传统回归模型会违反其观察对象相互独立的假设,导致犯统计检验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增大。若仅仅在经济区水平上进行分析,虽然注重了地区特征数据的分析,排除了数据观察非独立性的问题,但忽略了地级市间的特征差异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同时也会使样本量大大缩小,从而降低了模型的统计功效。
多层次线性模型为研究具有分级结构的数据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分析框架,可以对地级市和经济区的数据同时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将C-D生产函数运用到多层次线性模型中,构成多层次生产函数。将地级市信息设为模型第一层,经济区信息设定为模型第二层。并选取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代表经济区地区特征,为消除共线性问题,产业结构仅用第二产业所占比重(SEC)、第三产业所占比重(THI)表示;对外开放程度(OPEN)用进口额(采用该年度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进行折算)占GDP比重表示。
本文选取2011年中国275个地级市横截面数据。国内投资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减去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外商直接投资采用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采用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进行折算。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源于“国研网”。本文数据处理均在HLM6.08下完成。
(一)模型可行性分析
使用多层次线性模型对收入差距进行研究,首先要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构建零模型,将收入的总变异在个体间和组群间进行划分。零模型形式如下:
该模型不包含任何变量,可以用来检测多层次线性模型用于本文数据的可行性。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零模型回归结果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截距项中各地级市平均收入(对数)为16.344。在方差成分中,个体收入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距(τ00=0.255)。组内相关系数(ICC)为32.08%,属于不可忽略组间差距,所以我们不能只用一般的回归分析进行研究。同时组内相关系数也说明,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已经可以解释总体收入差距的32.08%。
(二)基于多层次线性模型的分析
1.将自变量lnFDI代入方程(13),并只将其设为固定效应,作为模型一,该模型假设FDI投资弹性在各地区间是同质的,不存在差异。这样我们就可以仅仅从量上观察FDI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则模型一形式如下:
由回归结果可知(表2),FDI投资弹性为0.389,并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说明随着FDI每增长1%,GDP增长0.389%。为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对国内收入差距的解释力度,将此模型与零模型对比,计算方差缩减比例。得出,FDI的分布差异解释了个体间收入差异的54.8%[(0.540-0.244)/0.540]以及地区间收入差异的72.16%[(0.255-0.071)/0.255],可见,FDI数量上的分布差异已是造成我国地区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各经济区的FDI差异明显,2011年,东部沿海及北部沿海经济区的FDI分别占全国总额的26.00%以及16.58%;黄河中游及大西南经济区则远远落后,分别只占有8.46%及10.76%;大西北经济区甚至只占到了 0.39%,不足 1%;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东北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依次占有10.83%,13.37%,13.61%。这主要由于国家政策倾斜及沿海经济区在地里位置、投资环境等因素上的比较优势造成其有着更强的外资吸引力。
2.为考察各地区FDI投资弹性的差异,我们在方程(17)中加入随机效应,并将模型截距项设为固定效应,作为模型二。该模型中的斜率不再限制各地区是同质的条件,允许各地区的回归线可以自由变动,并且假设各经济区其他收入影响因素同质。模型二形式如下:
由回归结果可知(表 2),FDI投资效率在地区间的差异显著(τ11=0.00062***)。由回归系数分布图可以看出,北部及东部沿海经济区的FDI投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经济区水平,而中部,西南则相对较弱,对大西北经济区的估计的置信区间过大,并不准确,详见图1。
图1:各经济区投资弹性回归系数③
3.为考察地区特征对FDI利用效率的影响,将方程(12)设为层一方程,在lnFDI系数中引入代表地区特征的变量,作为模型三,为消弱共线性问题,对第二层自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在随机系数的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选择上,参照Snijders和Bosker提出的经验法则,本文第二层为8组,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三形式如下:
此时外商直接投资弹性为:
由模型三回归结果可知(表2):
第一,FDI与国内资本相比,国内资本似乎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国内资本每增加1%,总产出增加0.58%(γ30=0.5751***)。而FDI产出弹性只有0.35,即FDI每增长1%,总产出增加0.35%(0.0598+0.1512+0.0635+0.0708)。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待国内资本和FDI的态度应厚此薄彼,因为FDI不仅带来了资本,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和管理技术,通过“知识外溢”效应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13]。
第二,FDI对第二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收入有着更为强烈的刺激作用(γ11=0.1512***)。表明第二产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FDI投资效率。这是由于FDI注入第二产业内,有利于加快产业内技术进步,将生产前沿提高到新的水平[14],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投资效率。
第三,地区开放程度越高则FDI投资效率越高(γ13=0.0708**)。提高地区开放程度,有利于外资进入市场,设立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加大国内市场竞争力度,各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定加强对先进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学习和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也就促进了投资效率的提高。
第四,交互项系数γ12并未达到统计上显著(γ12=0.077),说明第三产业占比并不对 FDI投资效率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在我国FDI具有集中于第二产业的特点。从1994年到2003年,FDI在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由50.4%上升到74.0%,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微弱上升趋势,2013年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77.3%。
表2: 多层次模型回归结果
本文利用我国2011年275个地级市的横截面数据,将多层次线性模型运用到C-D生产函数中,研究了FDI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当前区域间收入差距已可解释总体差距的32.09%,FDI在数量上的分布不均衡可以解释区域间收入差距的72.16%。沿海经济区FDI所占份额明显高于内陆。落后地区应积极拓宽外资投资领域,改善本地投资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吸引外资和其它生产要素的注入,缩小与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和收入差距。第二,在FDI投资效率上,沿海经济区也明显高于我国其它区域,这造成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第三,第二产业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弹性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第三产业发展对其的影响并不明显。应积极加速我国落后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一些外资尚有优势,甚至具有垄断倾向的行业内,引入多家跨国投资公司,形成竞争,提高资本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
[注 释]
① 由于部分城市数据缺失,我们删除了18个地级市数据包括,甘肃省:嘉峪关、金昌、武威、张掖、平凉、定西、陇南;宁夏省:吴忠、固原、中卫;新疆省:克拉玛依;西藏省:拉萨;广西省:百色。
② 本文并未按常规的中、东、西部对中国省市进行划分,因为这种划分过于粗糙,例如同属西部的陕西和西藏在经济发展上仍具有很大差距。八大经济区分别为,黄河中游经济区: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东北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北部沿海经济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东部沿海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南部沿海经济区:福建、广东、海南;大西南经济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大西北经济区: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③ 图中回归系数估计值从左至右依次代表黄河中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东北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大西南经济区、大西北经济区。
[1]RODRIK.Has Globalization Gone Too Far[J].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7,108:59-83.
[2]DRUSILLA K,ALAN V D,ROBERT M.STERN. Expanding NAFTA:Economic effects of accession of Chile and other major South American nations[J].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1995,6(2):149-170.
[3]ROMA P M.Growth Based on Increasing Return due to Specializ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77:56-62.
[4]FEENSTAR R,HANSON G.Forgein Direct Investme nt and Relative W ages:Evidence from Mexico’ s Maquiladora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7,42:371-394.
[5]范言慧,段军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J].经济经纬,2003(2):102-106.
[6]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4):19-26.
[7]吴晓波,范志刚,孔俊.我国制造行业 FDI溢出效应实证分析及其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6):11-18.
[8]周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收入分配影响的长期效应:以中国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06(5):37-44.
[9]周春应.外商直接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与管理,2010(7):4-7.
[10]罗少卿,韩峰.周治波.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动态计量检验[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11):772-775.
[11]戴枫.要素禀赋框架下的 FDI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 GMM 检验[J].国际贸易问题,2010(5):79-87.
[12]詹宇波,刘荣华.FDI与中国收入不平等:来自1987~2006中国省际面板的证据[J].浙江社会科学,2010(2):30-40.
[13]张天顶.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与中国经济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0):40-48.
[14]姚树洁,冯根福,韦开蕾.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6(12):35-46.
The Influence of FDI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China—Research based on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GE JING, ZHANG LONG, ZHANG XUEYANG
(Academy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Xi'an, China , 710127)
In this paper, C-D production function is applied to the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DI on regional income differences of our country in two aspects-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This paper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n FDI efficiency exerted by the regional characters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cross-layer interactional ite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 cant dif ferences betwe en re gions on the efficiency of foreign dir ect i nvestment a nd the non-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which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currently regional income gap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elevation of regional opening up level has a remarkable impact on the elasticit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D production function; FDI; the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investment efficiency
F124.7
A
1008-472X(2015)01-0037-06
2014-12-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层线性模型在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及其关系研究中的应用”(13BTJ012)。
葛 晶(1991-),男,安徽淮北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 龙(1968-),男,陕西富平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本文推荐专家:
杨建飞,西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科学哲学、科技管理与政策。
王文博,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学院统计系,教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模型与应用、经济预测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