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蚌埠市粮食生产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5-06-22 11:21黄雨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蚌埠市对策建议

黄雨

摘 要:该文分析了新常态下蚌埠市粮食生产面临的困境,发展机遇,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强农惠农富各项政策,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逆好的品种,大力推广控肥、控水、控药等节本增效技术等。为蚌埠市粮食生产持续增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蚌埠市;粮食生产;困境机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35-02

粮食稳,天下安。蚌埠市作为安徽省农业生产大市、全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一度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在中央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实现蚌埠粮食生产增长速度换档,增长动力转换,走出主产区粮食生产连续增产困境,实现蚌埠农村和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 新常态下面临的发展困境

2014年蚌埠市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振兴计划,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夏秋两季粮食双丰收,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粮食总播面积47.02万hm2,比上年增长2.8%,总产275.5万t,比上年增长4.5%。总产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实现了“十一连增”并位居较高生产水平。粮食生产进入了新常态,持续增产难度不断加大,面临增产困境主要表现:

1.1 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发生 蚌埠地理位置特殊,处南北交汇地带,气候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降水时空变化大,冬春多旱夏秋多涝。粮食生产历经秋冬春夏四季,依然要“靠天收”。近5s来发生10次较大自然灾害,分别为2010年和2013年各发生1次严重的春(冬)旱灾,2013年和2015年各发生1次倒春寒,影响午季粮食生产,2013年夏季发生1次夏季旱情和1次高温热害,2011年秋季发生1次大暴雨袭击,2014年秋季发生1次阴雨寡照:2011年和2014年秋季各发生1次寒流造成的低温冷害,影响秋季粮食生产。目前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有的年份轻些,有的年份重些,致使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粮食产量会有一定波动。

1.2 对农药、化肥、水资源依赖性不断增加 粮食“十一连增”背后不难发现农药、化肥用量迅猛增加,2014年蚌埠市农药、化肥用量分别达到0.6万t、30.1万t,分别较2004年增长了45.7%、24.9%;农药、化肥增长率为粮食增长率的2.4倍和1.3倍。水资源也面临逐渐减少局面,浅层地下水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平均0.8m下降至4.7m,并仍呈现继续下降趋势。

1.3 耕地资源不断减少 粮食连年持续增产,种植面积稳中求进贡献很大,而目前蚌埠市和全国其它地方一样,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耕地资源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这对粮食持续增产将是重要考验。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2013年年末耕地总资源为35.64万hm2,10a间全市耕地资源减少了1.03万hm2,可以预见将来耕地还会减少。

1.4 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土地流转成本、劳动力成本也是呈上涨趋势,尽管国家最低收购价每年有所提高,但是价格提高空间越来越小,总体上价格上涨仍低于成本上涨幅度,种粮最终收益难以提高。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 近年来2/3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而粮食生产人员主要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关键生产季节面临着劳动力缺乏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应用。

2 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机遇

新常态下,蚌埠市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进,只有牢牢把握住新机遇,才能为发展赢得主动权,推动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在新的起点上发展粮食生产,第一要把握好政策机遇。确保把13亿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离不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释放了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第二要把握好科技机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粮食产能,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在科技创新。第三要把握好市场机遇。粮食生产正在面临由传统走向现代转型升级阶段,生产环节如耕、种、管、收、加等市场化程度低,蕴含巨大发展潜力。

3 新常态下发展粮食生产对策建议

粮食生产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过去的单纯关注产量的增长,转向为更加注重粮食产能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为此,在以下方面下大功夫:

3.1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进一步保护调动好种粮农民积极性 2002年以来,中央先后启动并实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其中“黄箱”补贴政策比例偏大,一定程度上稳定粮食生产,为粮食持续增产奠定坚强基础。新常态下发展粮食生产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进一步扩大“绿箱”补贴政策比例,增强农民增收后劲,最大程度支持种粮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还要针对土地流转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积极探索扶持政策,鼓励他们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竞争力。

3.2 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品种,进一步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 农业丰产,良种先行。新常态下耕地与水资源更加稀缺,气候异常和病虫害频发,农村劳动力不足,提高粮食产量必须要靠推广一批稳产高产、广适多抗、便于机械化作业的良种去实现。未来要重点围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引进1~2个突破性的大品种,引领品种换代升级。

3.3 大力推广控肥、控水、控药等节本增效技术,进一步改善粮食持续增产外部环境 传统靠“大肥、大水、大农”提高产量的做法必须要打破,转变粮食增长的路子主要依靠科技,通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改进施肥方法,加强病虫草害准确预报,推广新型药械和施药方法,推广品种节水、农艺节水、设施节水、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积极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彻底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力争到2020年,进一步降低粮食生产用水,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

3.4 努力推进粮食生产防灾减灾,进一步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应对自然灾害,除了要加强基础建设外,还要主动避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判,推广小麦深耕深松、“一喷三防”,水稻标准化育秧等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推广统防统治,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3.5 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解决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 要解决粮食生产后继无人问题,必须大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在代耕代种、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合作社等方面有新突破,加强耕、种、收、病虫草害防治等环节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资企业等组织开展有偿服务。

3.6 促进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粮食增收渠道 抓粮食生产,必须跳出粮食抓粮食思维。随着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一大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投入到粮食生产中,推动了粮食规模化发展。面对土地租金在不断上涨,一些流转大户艰难生存。转变粮食生产方式,迫在眉睫。如:怀远龙亢农场、安徽徽粮现代农业科技公司、安徽龙海种业公司等新型种粮大户大胆创新,通过延长原粮产业链条,把粮食生产同深加工、粮食贸易、粮种化等有机结合,弥补了单纯种粮效益低不利局面,走出粮食生产困境。他们代表了粮食生产新的发展方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作出典范,全面提高种粮收益,为粮食生产找到新的发展动力。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蚌埠市对策建议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浅论雷州市广垦东西洋米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