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

2015-06-22 13:56帅春雨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据库建设耕地

帅春雨

摘 要:该文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在分析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规程与要求下,阐述了数据库建设的内容与技术流程,分析了数据检查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其处理方法。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ArcGIS;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28-03

Abstract:Based on ArcGIS software platform,analyzing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cultivated land potential resources survey database at county level,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base and technology process,lists the common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data checking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Key words: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Backup resources;ArcGIS;Database construction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全面查清可开垦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同时,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落实到地块并加以标注,为下一步耕地的稳定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的目标是在全面查清耕地后备资源、“不稳定耕地”、二次调查新增耕地的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省、市、县4级联通,集图形、属性、文档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的数据库,为下一步耕地的稳定开发与利用提供数据基础,为科学制定相关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1]。

1 数据库建设任务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建设、不稳定耕地数据库建设、新增耕地数据库建设,共3个部分内容。(1)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实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上图入库。(2)“不稳定耕地”数据库:在“不稳定耕地”调查的基础上,实现“不稳定耕地”调查成果的上图入库。(3)新增耕地数据库:在新增耕地调查的基础上,实现新增耕地调查成果的上图入库[2]。

2 数据库建库流程

2.1 数据源内容

2.1.1 基础数据源 基础数据源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所需的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土地规划数据库。如1∶1万DLG、1998年以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二调标准时点土地调查数据库、2009年以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2006-2020年)。

2.1.2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源准备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源主要包括调查评价底图数据源、评价指标数据源、外业补充调查资料3个部分。

2.1.3 “不稳定耕地”调查数据源准备 “不稳定耕地”调查数据源包括:用于“不稳定耕地”调查初始范围确定的数据源、“不稳定耕地”利用状况数据源、“不稳定耕地”质量等级数据源、外业补充调查资料、“不稳定耕地”参考面积5类。

2.1.4 新增耕地数据源准备 新增耕地数据源包括:新增耕地初始范围确定数据源、新增耕地质量等级数据源、外业补充调查资料、新增耕地参考面积4大类。

2.2 数据库逻辑结构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非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3个部分组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

2.3 数据内容及分层

2.3.1 数据内容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内容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新增耕地数据、不稳定耕地数据3类专题数据。

2.3.2 数据分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根据数据库内容和空间要素的逻辑一致性进行空间要素数据分层,空间要素图层描述见表1[3]。

2.4 数据库建设主要步骤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包括国家级、省、市、县四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国家级、省、市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是通过对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集成整合而成。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库准备:主要包括建库方案制定、人员准备、数据源准备、软硬件准备、工作制度建立等;第二阶段为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不稳定耕地”、新增耕地调查评价对象数据和评价指标数据要素的采集、编辑、处理,包括纸质图件数字化,空间数据校正、坐标转换、格式转换,属性数据赋值、元数据生成等;第三阶段为数据检查与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其他数据的检查及入库,具体入库数据内容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不稳定耕地”数据、新增耕地数据;第四阶段为成果汇总统计:包括数据成果、文字成果、表格成果、元数据成果的汇总统计。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综合数据库建设步骤见图2。

3 土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建设中的常见错误处理

3.1 成果完整性错误 主要体现在数据完整性错误、图层完整性、表格完整性错误。如质检错误记录提示“冗余文件”,应对照错误提示对数据作修改。对策:修改冗余文件,删除多余不必要的文件;缺失请参考样例数据的目录组织。

3.2 矢量数据基本错误 主要体现在数学基础坐标不一致。这类错误通过ArcCatalog查看坐标系统,进入Projected—select—projected—Gauss kruger—西安坐标,选择项目区相应的代号。

3.3 矢量数据拓扑错误 主要是针对自相交、相交、不闭合、超政区边界和碎片多边形。这类错误通过toolbox中的check geometry工具,然后再使用repair geometry工具进行修复处理。碎片多边形处理方法是合并到周围的图斑中;无法合并的标记例外或者删除。超政区边界,这种错误需要根据政区边界分割专题图斑。主要是在ArcCatalog中,定位到任务文件夹中的TOPO.gdb,查看所有的拓扑错误,并打开arcmap进行修改。

3.4 汇总表格检查 主要是针对表格汇总面积与数据库汇总面积一致,与参考面积一致性,与汇总表格面积合理性。数据库中“图斑地类面积”(TBDLMJ)字段值应按如下原则进行计算:对于分割得到的图斑应依据地类图斑图层的图斑地类面积按图形面积比例进行分配平差;对于合并的图斑应依据地类图斑图层的图斑地类面积加和,使变化的图斑保证前后地类图斑面积总值不变;新增的图斑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规定的椭球面积计算公式计算。这类错误主要由于表头未按照标准格式组织,导致汇总表导入数据库中时产生空行,建议将汇总表格内容(表头除外)。复制到样例数据中,然后再检查。按照ZLDWDM(坐落单位代码)进行统计,统计级别为“县”或者“县-乡-村”,行政区代码长度分别为6、9、12[4]。

3.5 矢量数据属性及评价指标错误 主要是针对矢量数据面积合理性、属性正确性、评价指标正确性。这类错误参照各类耕地后备资源的不宜耕评价指标表。除了评价结果为“GDHB”,评价结果不能为空。评价结果字段值为“LSYL”,后备资源类型代码不是“HBF204”。后备资源类型代码填写的是“HBF204”,HBF和204中间有空格,标准信息不应该有空格,应该是6个字符。

4 结语

耕地后备资源不仅是实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础,实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而且是科学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的支撑,编制规划和合理利用与保护国土资源的依据,及完善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保障。其数据库建设是基于ArcGIS平台建设的土地后备资源数据库,通过数据转换、数据整理、数据库建立和数据检查等工序,实现土地后备资源成果信息。本文依据县级宜耕后备资源规程,结合后备资源数据库建库实践,以期能够为开展后备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数据库建设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浅谈大数据信息化及数据库建设
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结构探析
谈美术学院图书馆动漫特色数据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