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雯
精子与卵子偶然相遇,形成胚胎,在母体里小心地孕育,逐步成型,新生命出生,在呵护下成长……生育和哺养下一代,是生物本能。然而,当身边的准妈妈开始补充叶酸,当产妇给新出生宝宝喂母乳,这一切“常识”从何而来?医生根据什么为孕妇提出膳食或营养素补充的建议?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婴儿配方奶粉根据什么生产?事实上,这些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常识和产品的基础,大多来自于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背后一群默默的耕耘者。
为守护新生,架起营养与实践的桥梁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是中国营养学会领导下的二级学会,是中国营养学科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分会一直致力于团结全国妇幼营养工作者,共同交流妇女和婴儿营养保健技术与工作经验,同时为培养妇幼营养保健人才作贡献。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分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传播和普及妇幼营养科学理论和实践技术,促进和提高妇女、儿童的营养水平。而在实践层面,分会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践行自己的理论成果。
中国营养学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相关研究和修订。而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则重点着力于研究孕期、哺乳妇女和0岁-6岁儿童的营养需要。2005年开始,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组织专家开始《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的制定工作,并于2007年完成相关工作。
由妇幼营养分会相关专家制定的《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作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组成部分,于2008年1月15日由卫生部发布实施。同时,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还专门组织了《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独立版本的出版发行工作,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专业版和简要版《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之后,妇幼营养分会还大力开展了妇幼膳食指南的宣传、推广和效果评估性研究。
另外,妇幼营养分会专家于上世纪80年代完成的“孕晚期妇女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能量需要量研究”,90年代完成的“孕期钙适宜摄入量及钙干预的研究”,以及本世纪初完成的“女性3个特定人群钙适宜摄入量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等,都为《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修订所采纳应用。
研究和修订《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这项基础性工作,最终会以通俗易懂的面貌变身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因而每隔十年所发布的修订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面就容纳了妇幼营养分会各专家的研究成果。
其实学会对于《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研究成果自然是“科学”,但对于民众而言,这样的科学不外乎是一堆乏味的数据。而根据《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进一步修订而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及其中的《孕妇、乳母及0-6岁儿童膳食指南》,便是将艰涩的营养科学成功转化为老百姓营养实践指导的典范,让科学走进了民生。
推动生育观念变革
在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女性怀胎十月,分娩,哺乳,这被认为是只要“顺其自然就没问题”的事情。孕期女性,吃好睡好便万事大吉。而新生儿呢,只要自然生长就好,取个不讲究的乳名可能更易养活。
但时代在进步,现如今民众对于优生优育的需求日渐迫切,也推动着医疗工作人员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如果在5年前,孕妇推开产科门诊的门,想要咨询关于自身及腹中胎儿营养的问题,医生很有可能不知道该如何作答,甚至会把她推荐到其他科室就诊。那是因为,在过去的临床领域里,在医生的知识结构中就很少接触到营养学知识,围产医学也几乎不涉及营养学相关知识。
“疾病的生命起源学说”推动着营养学、推开了产科的大门,走进了产科的视野之中。于是,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中如苏宜香教授这样的妇幼营养专家,便成为了产科医生们的营养学老师。其实,产科营养门诊医护人员50%-80%的营养知识的获取和实践技能的锻炼,都是来自妇幼营养分会的不懈努力。
2011年开始,妇幼营养分会还在中国营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多年开展了“母乳喂养促进”的学术交流和宣教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而且使得普通百姓对于母乳喂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正是在中国妇幼营养分会的老前辈如陈学存教授、何志谦教授、刘冬生教授、周韫珍教授等人开荒、耕耘的基础上,苏宜香教授与学会的各位专家共同努力,逐步让我国从传统的孕产育观念过渡到现今科学孕育的阶段。
分会蓬勃发展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会员主要包括各类卫生机构,如医院、妇幼保健院等的儿科、妇产科、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专业和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包括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等企业的经营和技术人员,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官员。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是中国营养学会下会员数量最多、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分会之一。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的前身为中国生理科学会营养学会下属的儿童营养专业组。1979年,儿童营养筹备组在北京成立,当时由著名儿童营养专家苏祖斐任组长,开始筹备儿童营养专业组的建立。两年后,中国生理科学会营养学会成立时,儿童营养专业小组也宣告成立。
1988年10月,中国营养学会第五次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会员代表会议在青岛举行。在这次大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学会正式成立,后更名为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
自分会的前身成立后,大量的妇幼营养学术交流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便都已拉开帷幕。从早期组织儿童营养专题报告等活动,到1986年6月第一次妇幼营养学术会议在天津召开并延续至今,每一次妇幼营养分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中,都会有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分享。正是借助这样一个平台,妇幼营养学的研究人员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也进一步促进了妇幼营养学的发展。
近年来,在苏宜香教授带领下,妇幼营养分会又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苏宜香教授一直从事妇幼人群的营养状况监测、营养需要研究及营养实践推广,在妇幼人群营养研究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在围产和儿科专业有广泛的影响。她所做的“孕期妇女营养需要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女性三个特定时期钙适宜摄入量及骨质疏松症预防的系列研究”获中国营养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
苏宜香教授带领着妇幼营养分会,推动了我国大约有500家医院的产科增设了营养门诊。苏宜香教授说:“妇幼分会在这其中扮演着默默推动其发展的幕后角色——将医生的营养知识和技能武装得更好,再将他们推到百姓面前。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孕期女性获得更全面的营养,也让更多宝宝更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在妇幼分会的不懈推动下,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围产营养学正在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