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虽然是一种软力量,但是润物无声,因此没有文化魅力的企业是难以赢得世界的理解和支持的。
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走出去”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使然。企业的国际化拓展是难以回避的大趋势。但科技如此发达,市场如此复杂,所以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在整个产业链条中都是最优秀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升企业在海外的文化魅力,赢得所在国家的信任和喜爱。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但是借鉴社会学的定义,文化的构成可以被概括为两个主要维度——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范式。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隐形部分,它承载着企业的精神。从世界范围看,国际知名企业都非常注重树立鲜明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虽然具体的表述是有差异的,但其根本的共性是正向、积极,是充满活力的理想主义和彰显大爱的浪漫主义的结合。例如:美国谷歌公司的口号是“永不作恶”,日本丰田公司的宗旨是“靠人和技术的力量开拓明天的世界,不断前进”,美国时代华纳的理想是“塑造值得全社会所追求的精神”。
相比而言,我国企业对于培养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的重视仍然不足,提出的理念大而全,显得有些随意,结果导致企业的文化形象欠缺了精、气、神。以我国“走出去”比较早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为例,通过对它们的国际版广告和官网在国外传播效果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3%的当地受访者认为,中国这些国企的文化面孔显得高、大、上,缺乏活力也不大“接地气”,不能直接感受到企业的理想和面向未来的激情。因此,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还需要继续努力,惟有凝练出自身的文化气质,才能更好地起到释疑和增进理解的作用,获得更多的支持。
而企业的文化范式是文化的有形部分,它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实现。在这方面企业需要解决好的问题也有很多。首先,在宏观层面要注意始终如一地践行文化精神,否则会葬送企业。其次,在中观层面要明确企业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做到运筹帷幄,有章可循。例如麦当劳、可口可乐和星巴克等全球著名企业每开拓一个国外市场时,都会针对企业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进行扎实调研、提出完备方案,甚至包括较为详细的遭遇文化冲突时的应急预案。再次,在微观层面要培养从管理者到员工的跨文化能力。发达国家非常注重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若干被广泛采纳的建议,而且非常具体和实用,涵盖了从能力培养、解读、交流、反馈和后续工作等各个环节。例如:提升跨文化敏感性的九要素(懂风俗、穿得体、慎言谈、不亵渎、语速慢、善倾听、要谦逊、慎宗教和远政治)成为很多企业的“宝书”。相对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案例积累和规律总结亟待完善。
总之,文化虽然是一种软力量,但是润物无声,因此没有文化魅力的企业是难以赢得世界的理解和支持的。一个企业如果有能力解决好提升海外文化魅力的问题,它的健康且可持续的“走出去”是可以预期的。